跳梁唐九
八月底,江南传出了诗文,唱遍江南各处,甚至传到了京城。
诗文里,歌颂皇恩浩荡,歌颂官场清明,
行文辞藻华丽,字字句句,皆在颂扬肃清官场的徐恩,徐大人。
刚刚回京城的徐恩在前堂踱步,脸色阴晴不定。
起初徐恩很是自得,暗自派人去将称颂自己的事迹誊抄下来,反复把玩赏看。
甚至拉着我欣赏。
可随着声势越来越大,他开始忧虑。
到底浸淫官场多年,徐恩比一般人更敏锐。
做官,声名要有,却也不能太盛。
清平盛世不是皇帝的功劳,却是一个臣子的功劳,臣子如何能不惶恐呢?
诗文的作者叫唐九,是他的门下,第一位的狗腿子。
一个清流文官,两袖清风,家境贫寒,无父寡母。
这样出身的人能够在官场出头,多亏了徐恩当年在江南大刀阔斧的行动。
他是徐恩的门生,也是徐恩的活政绩。
唐九被传唤到府上的时候,红光满面,自以为替徐大人写了歌功颂德的大好文章,如今是要来领赏的。
直到徐恩沉着脸摔碎了茶杯,唐九才哆哆嗦嗦地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下官之言,全是真心啊大人!”
“大人对下官有再造之恩,下官岂敢不与大人一条心!”
唐九是徐恩一手提拔的,俩人还有些见不得人的交易,
不过是狗腿子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徐恩不会怀疑唐九,只觉得这个蠢货碍了自己的眼,踢了几脚,唐九连滚带爬地滚出了前堂。
滚出门的那下,他的目光无意间和我接上,我平静无波地挪开了视线。
徐恩派人去压下那首诗文,遏止其在京城的传颂,
然后眼神疲惫地看着我:
“昭昭,我做这些事、救那些人是为了良心,不是为了功名。”
挺奇怪的。
那起让他名声大噪的案子,明明是我办得,当初对我千恩万谢,
怎么过了短短几年,他就理所应当地归在了自己身上。
做这些事,救那些人。
事是你做的?还是人是你救的?
他看向我的眼神里是一派清风朗月的难过,夹杂着不动神色的暗示。
“我唯惧圣上多心,误以为我是贪功之人,此事皆是唐九自作主张……”
“最好是遣唐九去远些的边镇历练,沉稳些再回来。”
我笑了笑。
他舍不得自己的名声,不愿意亲自出面肃清这些颂诗,但总要给父皇一个交代。
寥寥几句,随口便想打发掉跟了他多年的唐九。
可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温柔地答应他:
“我晌午过了就去宫里见圣上,你别害怕,父皇必不会疑你。”
“只是……”
我为难地说。
“唐九为首的江南一派,与夫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不斩断,恐怕也无人会信夫君与那唐九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