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贵州,去不了了……”
正月初四,周家。
从除夕到正月初三,街坊邻居你家去我家,我家去你家的很多。
到了正月初四,走动的就少了。
初六,周志刚就要回西南,周秉义要回兵团。
初七,周蓉要去二道河下乡。
一家五口,短短相聚一个月又要分开,忙着手里的活,心里有说不出的不舍。
与光子片大多人家只有一间卧室一铺炕不同,周家是两间打了地基的土坯房。
两间大屋,周父周母住在里间,周秉义和周秉昆住在外间,
周蓉大了后,在厨房北头给她隔出了一间只能放下一张小床、一个小桌的屋。
屋子太小缘故,没法盘炕,冬天很冷。
大多时间,一上冬周蓉就和爸妈一起住在里间。
今天,吃过饭,她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说是灵感来了,要安静写诗,不想被人打扰。
她的确在小屋写东西,不过,不是诗歌,是封信:
“化成,见信如晤,纸短情长。
提笔时,北国的雪正簌簌落在窗棂上,像极了我此刻纷乱又沉重的心绪。
想来要让你失望了——贵州,我暂时无法启程。
我爸我妈为我报了二道河农场的下乡名额,正月初七,就要前往。
本想托蔡晓光帮我办去贵州的手续,时间太紧,只能作罢。
你知道的,云贵的山水曾是我心底最柔的梦。
而那些山水纵是再美,也不过是生命里的点缀,我真正向往的,从不是某片风景,而是能与你并肩站在风景里的时光。
你且等着我,等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定会站在你面前。
爱你的蓉。
1969年2月20日”
写完这些,周蓉鼻子一酸,眼泪险些流了下来。
整个春节,没能去成贵州的遗憾,总像压着块石头,缠在心头。
从十四岁那年起,这五年,她心里最亮的憧憬,就是能和冯化成相守在一起。
好不容易等来了机会,眼看梦想就要成真,却被一连串的意外撞得粉碎。
她恨自己没用,恨自己没能兑现承诺,可再多的不甘,也敌不过眼前的现实,不甘只能憋在心里,无可奈何。
好在这个春节,全家人都守在一块儿,格外温暖。要是没有这份暖意撑着,她真怕自己撑不住,已经崩溃了。
后天,父亲向南,回西南的建设工地;
大哥向北,返回北大荒的建设兵团。
而她,也有件要紧事要做——把那封写给冯化成的信寄出去。
寄信的地址不是贵州,是京城。
按冯化成先前说的,他要在正月十五后才动身去贵州,眼下还在京城。算日子,冯化成能收到这封信。
周蓉把信口仔细封好,揣进里怀口袋,推开小屋的门走出去。
里屋,母亲正给父亲整理着行李,叠好的衣物被仔细地塞进包袱,连边角都捋得平平整整;
外屋,哥哥秉义和弟弟秉昆正忙着收拾桌上的图书,一本本码得整整齐齐放在木箱里。
秉昆见姐姐进屋,伸手拍了拍箱子,笑着说:“姐,这是哥交给我保管的……”
周蓉斜睨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点笃定:
“是书吧。”
秉昆抓了抓头发,露出一脸憨笑:“姐,你咋知道?”
周蓉伸手拍了拍木箱,如数家珍:
“这里面有我的三本呢……《叶尔绍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还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秉昆赶紧恭维:
“都是一个家里长大的,同一个爸妈生的,咋就你和哥这么优秀……”
这些日子,周秉昆总爱说些顺耳的话哄她,周蓉听着也受用。
短短时日,她对这个以前总有些看不上的弟弟,开始刮目相看了。
看着秉昆,带着点安慰的语气说:“你也不是不优秀,就是……就是不聪明而已。”
秉昆立刻摆出一副失望的样子:
“不聪明,还……而已?”
周蓉也觉得话说得不妥,脸上露出点歉意:
“秉昆,对不起,是姐用词不当。不是不聪明,是……头脑简单。”
“简单,那不还是不聪明吗?”秉昆故意板起脸,装作生气的样子。
周蓉抬手理了理鬓角的碎发,轻声说:“不是简单,是单纯——单纯,这么说行了吧?”
这么多年来,周秉昆一直活在哥哥姐姐的光环下,渐渐变得不自信,遇事总爱往后缩。
此刻看着姐姐认真解释的样子,他心里清楚,这个一向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姐姐,开始把他放在心上了。
正想着,周秉义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
“秉昆,你还小嘛,单纯可不是缺点。”
周秉昆轻轻叹了口气:
“反正就是不如你们。”
想到明天大哥也要走了,周秉昆忽然想起件事,认真嘱咐道:
“大哥,北大荒要到五月份才暖和,你和冬梅姐可得多注意保暖。
还有啊,井边结了冰特别滑,你一定得提醒冬梅姐,千万别不小心滑进井里。”
周秉义的女友郝冬梅,是他的同班同学。
郝冬梅的父亲曾是省里的大干部,后来因为一些问题被革职。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周秉义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仅没跟她分手,还更恩爱了。
“上山下乡”一开始,两人就一起报了名,成了第一批离开城市的青年。
可惜的是,郝冬梅因为父亲的问题,没能去成兵团,只能去了农场,好在她去的农场离秉义所在的兵团不算远,两人还能时常见面。
周秉昆记得郝冬梅是因为冬天去井边舀水,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虽然被及时救了上来,可冰水刺激了生殖系统,从此再也不能生儿育女。
后来大哥大嫂的感情一直没变,可没有孩子的家庭,总是不完整的。
也因为没有第三代人做情感纽带,周家和郝家这两个地位悬殊的家庭,始终没找到能说到一块儿的话题,就跟没做过亲家似的,到最后也没正式见过面。
这,成了大哥一辈子的遗憾,也是父母心里的痛。
这一世,说什么也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所以,他特意把这事提出来,让哥哥一定记着提醒郝冬梅。
听了弟弟的话,周秉义认真地点点头:
“秉昆,你说的我记住了,一定提醒她。你也老大不小了,开春了找份活干干,要是暂时没合适的,就多看看书,长长见识。”
“我刚买了几本书……”
周秉昆说着,从挂在衣架上的书包里掏出几本书,递给周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