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章 上山下乡

  1969年,腊八。

  吉春市,光子片,周家。

  周家一共五口人:

  周父周志刚、周母李素华、大儿子周秉义、女儿周蓉、小儿子周秉昆。

  今天,都在。

  吃过晚饭,周父进里屋继续做木工,周母李素华和女儿周蓉去外屋地拾掇碗筷,老大周秉义和老三周秉昆坐在外屋炕沿嗑瓜子。

  周秉义打开收音机,收音机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慷慨激昂: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最近一段时间,从早到晚,广播里都是上山下乡的宣传,生怕有人不知道。

  听着收音机里播报声断断续续传来,周秉昆望着外屋低头洗碗的周蓉,扬声喊:

  “姐,你听这广播里说的,报纸上也天天登,多子女的家庭,就一个能留城,剩下的都得走‘上山下乡’的路,这是革命青年的必经之路。

  咱家三个孩子,咱哥去了建设兵团,我跟你,还要有一个得下乡。”

  “这还用问?”周蓉甩了甩手里的饭碗,“我比你大,当然该我下乡!”

  “理是这么个理,你比我大,是该你去。”

  周秉昆抓了抓头发,语气放缓了些,

  “可你是姑娘家,长得又好看,下乡让人不放心。留在家里,爸妈心里也踏实。”

  听他这么说,周蓉立马急了,放下碗“噔噔噔”闯进屋里,脸都涨红了:

  “不行!我已经给街道递了志愿书,表了忠心,必须下乡。

  不去的后果,你们也清楚!”

  这话一出口,全家人都愣住了。

  谁也没料到,她竟然先斩后奏,把话说到这份上——真要是不去,后果很严重。

  周秉昆双手往炕沿上一撑,直了直上身,看着周蓉说:

  “姐,没想到你理想这么远大,我真佩服。

  要是这样,那下乡的名额就给你,我留家里。

  不过,你要是去太远的地方,爸妈指定天天惦记。

  我听说有去二道河农场下乡的名额,春燕她俩姐姐都要去那儿。

  二道河农场离咱家就五十里地,我跟妈啥时候想你了,抬腿就能过去看看。”

  “不行!”

  周蓉一双杏眼瞪得溜圆,怒气冲冲地盯着他,

  “我要去最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你就别给我瞎出主意了!”

  “周蓉,我觉得秉昆这主意不错。”

  周秉义从椅子上转过身,看向妹妹,

  “既能遂了你的心愿上山下乡,又能让爸妈少惦记,这不两全其美吗?

  我听说二道河农场粮食产量高,虽说环境苦点,饭总能吃饱。”

  “对对对,这样最好……”

  周母李素华一直愁着让谁下乡,听到去二道河,觉得是个好主意。

  脸上堆起笑,赶紧接话,

  “秉义,明天我就跟你去街道办事处问问,看看二道河农场还有没有名额,有的话咱就给你妹报上。”

  “妈!你怎么也跟我哥、跟秉昆一伙儿!”

  周蓉的声音拔尖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说了要去最艰苦的地方!二道河就在家跟前,算哪门子艰苦?你们要是不依我,我就……我就离开这个家!”

  “周蓉,你也不小了,怎么还这么任性?”周父周志刚从里屋走了出来,板着脸,“我看二道河农场就挺好!”

  听父亲这么说,周蓉的眼泪“哗”地涌了出来,抽噎着说:

  “爸,你给评评理!我都写好志愿书了,要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他们偏要我去二道河农场!”

  周志刚看着眼前哭得满脸泪水的女儿,心一下子就软了。

  他承认,三个孩子里,他最疼的就是这个闺女。

  这孩子懂事起来让人暖心,任性起来又让人头疼。

  懂事的时候,他跟老伴商量着给哪个孩子添件新衣裳,她总说先紧着哥哥弟弟;粮食不够吃的那几年,她在饭桌上总吃得最少。

  可任性起来也真拧巴——

  为了上学离家近,小学升初中时故意考不及格,去了个普通初中,后来又轻轻松松从普通初中考上重点高中。

  又懂事又任性,偏偏长得又好看,他在大西南工作,常年不在家。哪能放得下心?

  其实跟老伴一样,让周蓉下乡还是让秉昆去,周志刚心里早就翻来覆去想了无数遍,怎么都纠结:

  周蓉是个女孩子,秉昆年龄又太小,让谁去都不放心。

  刚才在门外听见秉昆说周蓉可以去二道河农场下乡,他心里的结一下就解开了。

  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伸手拍了拍周蓉的肩膀,声音放柔了些:

  “周蓉,谁说二道河农场不是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那地方冬天冷得邪乎,住的屋子四处漏风,能在那儿待住,才是对你最好的磨练。”

  周蓉抹了把眼泪,还是不服气:

  “可二道河离家太近了,我想去边疆,那样才算是报效祖国。”

  “你真想去边疆,那就跟我去西南,那里也是边疆。”周志刚耐着性子劝。

  “是啊姐,要不你跟爸去西南,那里是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周秉昆在一旁接了句,把周蓉狡辩的话堵死。

  “你……”

  周蓉本想顶他几句,可转念一想,弟弟说的也是实情,再争下去,反倒显得自己不对劲,说不定还会被家里人看出啥端倪。

  深吸口气,平复了下心绪,放缓了语气:

  “行吧,那我就去二道河。不过也不用这么急着报名,等开春天暖和了再说也不迟。”

  一听女儿松了口,李素华脸上的笑都快溢出来了:

  “这就对了嘛……蓉儿说得是,现在报名,过完年就得去,天儿多冷啊。开春再报,到时候去了也暖和了。”

  “二道河农场别的还好,就是住的地方简陋。孩他妈,多给她做几床被子,可别让咱闺女冻着。”周志刚叮嘱道。

  “哎,好嘞好嘞。”李素华连连应声,忙不迭地应着。

第1章 上山下乡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