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最终还是走了,在平稳的药剂注射中,不用再痛苦下去了。
几个月后,顾行舟载誉归来,成为国家医学界的泰斗。
媒体追着他跑,各大医院抢着要他。
他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着所有人的赞美和仰慕。
家里一尘不染,仿佛我只是出了一趟远门。
保姆按照他的要求,每周都来打扫。
他没有接到任何质问。
没有人问起那个曾经的妻子去了哪里。
同事们只是恭喜他摆脱了我这个累赘,可以专心事业。
姜灵也正式成为他的女朋友,两人在实验室里出双入对,被誉为医学界的神仙眷侣。
一切平静得可怕。
他坐在书房,手里拿着刚刚颁发的国际医学大奖。
金光闪闪的奖杯在灯光下折射着璀璨的光芒。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荣誉,是他用尽半生换来的成就。
电脑屏幕亮了,一封来自世界最权威医学期刊的邮件,出现在他的收件箱。
【尊敬的顾行舟教授,鉴于您在本领域的卓越贡献,我们诚邀您担任一篇重要匿名稿件的审稿人。这篇论文涉及肝母细胞瘤治疗的重大突破,希望您能给出专业指导。】
他带着一丝傲慢点开附件。
能让这家顶级期刊主动邀请他审稿的论文,想必也有些分量。
《一例肝母细胞瘤非典型性快速恶化的临床观察》。
熟悉的病名让他皱起眉头。
这种病他见过,但从来不是他的研究重点。
太罕见,投入产出比太低,对事业发展没什么帮助。
他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开篇的病例描述详尽到令人震撼。
患者女性,28岁,医学博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论文记录了从确诊到死亡的完整病程。
“写得不错,观察角度很新颖。”他自言自语,继续往下看。
数据表格密密麻麻,但每一个数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CT影像报告按时间排列,清晰展现了肿瘤的扩散轨迹。血液检查、生化指标、基因检测结果,一应俱全。
这种严谨让他刮目相看。能做出如此详实记录的,绝对是行内顶尖专家。
然后他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章节:情绪波动对病程发展的影响。
“患者在确诊后第三个月出现严重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愤怒、绝望、被背叛感。期间肿瘤标志物急剧上升,影像学显示癌细胞扩散速度较预期快三倍。”
“推测情绪剧烈波动导致的应激反应,可能是病情急速恶化的重要诱因。”
顾行舟停下来。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以前从来没有人系统研究过情绪对这种肝母细胞瘤的影响。
如果能证实这个假设,对临床治疗将有重大指导意义。
他接着往下看。
患者主观感受记录:“第150天,病情恶化。丈夫依然没有注意到我已经病重。听说他在准备一个重要的学术报告。”
“第180天,我决定将自己的病例资料捐献给医学研究。至少要让我的死亡变得有意义。”
“第184天,接到丈夫电话,但他还在担心别的女人,我出现了吐血、休克等症状。”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这个时间线,这些细节,为什么如此眼熟?
论文的最后一页,是患者的详细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