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专注研读
粗略浏览了下那五篇论文。
许星辰只觉精神抖擞,浑身燥热,在这样的状态下,他只觉自己原本染了风寒有些萎靡的身体,都跟着好了大半。
看了眼时间,此刻不过刚到十一点。
他想了想,决定趁着精神正好,把今天的视频录了。
半个小时后。
一条标题名为《笑,就这?你们爱帆也不行啊》的视频,发到了抖音那ID名为‘星辰大炮’的账号之上。
与此同时。
一直在关注着许星辰动向的‘爱帆1号’粉丝后援群之中,很快就出现了这条视频的截图与链接。
一些闲得没事儿干的爱帆,不由的嗷嗷叫唤起来。
“啊啊啊,气死我了,这狗贼居然还在叫嚣!”
“这人太狂了,不把他喷到退网,我晚上根本都睡不着觉!”
“人呢人呢?都死哪去了,走,一起去冲了他!”
有的爱帆脾气火爆,受不了一点委屈,在看了许星辰最新发布的那条视频后,有些炸毛。
但有的爱帆被他来回戏耍了几天,渐渐反应了过来,发现不太对头,此刻情绪倒是没那么激动,反而还在好言劝慰那些炸毛的爱帆:
“都冷静点,我们越生气,他越兴奋,千万别中他的计了!”
“这人就是个神经病,不要理他,姐妹们不要理他!”
“对,他明显就是在博眼球,在蹭帆帆的流量,恶心死了,都别理他,让他一个人在那里口嗨,气死他!”
这时,群主爱帆大宝也跑出来发言说:
“大家都冷静一下,‘星辰大炮’这人就是个小丑,明显是在故意蹭帆帆流量,之前我们主动回应他,就中了他的圈套。大家都克制一下,不要回应他,不要给他画面,别跟着他的节奏走……有条件的姐妹,可以先找人收集下他的黑料,等后面时机到了,直接一下锤死他!”
“收到收到!”
“听群主大姐的。”
“都别去抖音给他流量了!”
它们这群人就这样,当遇到软弱者时,会蜂拥而上,骂得你狗血淋头,心态爆炸。
但遇到不怕事的人,发现对方骨头太硬,短时间内啃不下来后,他们又反而会变得理智起来。
说它们是疯子,那都是抬举了它们,纯粹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乌合之众罢了。
另一边。
许星辰请了假没去上课,也没去实验室,一下午都窝在宿舍内。
大部分时间,他的意识都沉浸在系统内研读那五篇论文。
当然,由于五篇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都比较前沿,专业名词太多,比较令人头大,他短时间内根本没法一次性读完,只能一篇篇来。
而他所专注研读的第一篇论文,正是此前他认为创新成分极高的那篇名为《肿瘤微环境中线粒体转移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的论文。
论文的内容,主要涉及TILs和癌细胞中的线粒体DNA突变、癌细胞的线粒体转移、线粒体替代至同质状态、突变T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体内转移与抗肿瘤免疫、线粒体功能与ICI疗效。
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法。
抛开数据与引用文献,论文核心内容实际上不算多,即便是逐字逐句之下,许星辰也只到下午五点就看完了。
完事儿后,他只觉自己仿佛长了脑子,不由啧啧称奇:
“完成度相当高的一篇论文,新颖度、开创性、医疗前景和实用性都很不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绝对够得上一篇CNS了!”
“好好好,真好……统子哥牛逼!”
许星辰嘀咕之余,还不忘给系统点了个赞。
伸了伸懒腰,他念头转动间,往人气值页面扫了眼。
【现存人气值:1.5万(持续积攒中)】
五个多小时过去,涨了八千多点人气值,查看人气值的构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午新发的那条视频,而来自爱帆的人气值只有不到三千。
许星辰撇了撇嘴:
“说好的娱乐圈马蜂窝,说好的要冲爆我,说好的谁怂谁是孙子呢?”
“这群欺软怕硬的小泰迪,真是没意思。”
“算了,先不管它们了。接下来,得想办法把系统给的这几篇论文拿出来变现、发表,要是能以本科生的身份发一篇CNS正刊,到时候所能获得的人气值,绝对非常可观。”
“而且,这还是正向的科技热点事件,完全不怕被限流!”
……
接下来两天,正值周六和周日。
许星辰除了期间接到传话,去实验室帮了下忙,余下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窝在宿舍里阅读另外四篇论文。
连饭都是让室友王炳涛帮忙带的。
这四篇论文细读下来,许星辰发现另外两篇与癌症相关的论文,创新性也非常之高,貌似也有发CNS期刊的资格。
一篇名为《细胞间纳米管介导的线粒体转移增强T细胞代谢适应性与抗肿瘤效力》的论文,主要讲的是解决了一种‘因线粒体丢失和功能障碍导致T细胞耗竭,使得癌症治疗中T细胞免疫治疗失败’的难题。
简单来说,就是发现一种骨髓基质细胞与T细胞间形成的隧道纳米管,可以作为线粒体运输的‘生物高速公路’。
然后,可以利用这些细胞间的高速公路,将基质细胞线粒体移植到CD8+ T细胞中,形成增强后的T细胞,最终这些T细胞拥有了更好的抗肿瘤反应。
这项发现,确立了细胞间线粒体转移作为细胞器医学的原型,直接为新一代的细胞疗法开辟了道路。
在癌症治疗之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开创性、建设性与指导性。
另一篇名为《癌症转移过程中神经向癌细胞线粒体转移的促转移作用》的论文,全文旨在揭示了一种神经-癌症代谢协同与转移的新机制,也是具有很不错的开创性与新颖度,算是癌症神经生物学的范畴。
而另外两篇《癌症线粒体转移新机制》与《细胞间纳米管介导》,则都属于肿瘤免疫学的范畴。
这三篇论文,概括来说,实际就是:
《神经如何武装癌细胞》
《癌细胞如何缴械免疫系统》
《外源线粒体补给T细胞可增强抗癌效用》。
都是以线粒体为桥梁,与癌症肿瘤产生深入关联的前沿探讨与研究,皆是高质量的论文,干货满满,几乎没什么水分。
至于另外两篇论文。
其中一篇的内容,主要涉及线粒体丰度和线粒体基因组在细胞功能和发育中的作用,并开发了新的技术手段,如强制线粒体自噬来操控它们。
这一篇论文,许星辰感觉干货也挺多的,但一时拿捏不准其质量。
最后一篇论文,则是给出了‘线粒体是免疫传感器’的证据,并发现了‘线粒体-乳酸-NETosis新机制’,也算是圆满解决了业内的一大未解之谜。
只是相关研究高度与热度,比起前面四篇论文要稍微逊色些许,但也仍旧不失为一篇出色的论文。
(作者提示:设定为平行地球,事件、时间线、论文、角色什么的,不必对照现实,我都魔改过的……一切以文中剧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