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4章:要是曹丕死了呢?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向舆图,点头道:“既然陛下想知道臣之理政方略,那臣便向陛下展示一番。”

  这时。

  黄皓蹑手蹑脚上前,将铺了许久的凉席,换到了案几旁,随后朝刘禅和诸葛亮恭敬的拱手,缓缓退了出去。

  刘禅点头。

  黄皓虽然没什么大的担当,但还是有一些机灵劲的。

  诸葛亮正坐在舆图前,望着上面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又看向刘禅写下的一张张纸条,沉思片刻,缓缓道:“陛下所言困境,俱是实情,然,坐困愁城,非长久之计。”

  “臣之策...首在‘安内攘外’!”

  “先定后方,再图进取!”

  刘禅适时的捧哏道:“丞相此策,实乃老成谋国之法,甚妙,如今便以丞相定下的‘安内攘外’为真言,开始正式推演。”

  诸葛亮目光稍动,扶起一只袖子,以手指为笔,在成都周边数郡画了一个圈,“安内,首要当为肃清内患。”

  “益州士族豪强,而今多有异心。”

  “臣当以......雷霆手段,恩威并施,整肃吏治,抚平叛乱。”

  “内部不稳,万事皆休。”

  刘禅看得出诸葛亮有些谨慎,话不敢说的太满,因而也是主动接过话,将历史上诸葛亮治蜀的情况,主动说了出来:“丞相你目光如炬,益州豪强,如黄元、李邈之徒,或怀异志,或首鼠两端。”

  “以丞相之手段,恩威并施,抚剿并用。”

  “我相信,不出一年,必能整肃吏治,平定内乱,使朝廷政令通达无阻。”

  “肃清内患,丞相你做的极好!”

  “民心归附,蜀地渐安。”

  “此后......”

  诸葛亮看了刘禅一眼,也是有些惊异。

  如今他跟刘禅算是观点相悖,刘禅不对自己的做法质疑,反而还大加称赞以及肯定,这让诸葛亮也有点意外。

  不过。

  刘禅的推演虽有些夸张,但他同样自信自己能做成。

  诸葛亮又道:“此后,便是恢复生产。”

  “休士劝农,闭关息民。”

  刘禅没等诸葛亮开口,主动接过了话。

  诸葛亮再怎么推演,又哪有自己抄历史答案来得快?

  刘禅看向舆图,手指向成都平原的范围:“益州疲敝,丞相为了恢复蜀地生产,必将倾注心血于农桑水利,修复都江堰,兴修水利,鼓励织造,整顿盐铁。”

  “在丞相大刀阔斧治理下。”

  “府库虽不能立时充盈,但必能渐有起色。”

  “休养生息,此乃固本之基,丞相深谙此道,民心进一步依附。”

  诸葛亮抬起头,神色古怪的看着刘禅,平生第一次生出了‘有话说不出’的扭捏感。

  当然还夹杂着几分欣慰。

  刘禅的推演,比他自己推定的,要更加大胆,也成效更多。

  甚至都算是直接推定的最理想状况。

  只是诸葛亮也有些疑惑。

  既然刘禅对自己能力这么相信,也一切都以最佳状况推演,为何还会说出‘闭关锁国’的话?

  难道......

  诸葛亮心头一沉。

  他继续道:“通过肃清内患,恢复生产,朝廷如期解决掉了黄元叛乱,也稳定住了蜀地民心。”

  “而今府库渐丰,理应进一步巩固后方。”

  “接下来,臣要做的...”

  “发兵南中!”

  “南蛮反复,牵制后方。”

  “臣......必亲征,此次南下,非为屠戮,当以攻心为上。”

  刘禅点头,手指重重戳向南中,慷慨激昂道:“南中不宁,大汉如芒在背。”

  “丞相雄才大略,亲率大军,深入不毛。”

  “短短数月,就达成‘七擒七纵孟获’、‘攻心为上’的成就,此等胆略气魄,南中蛮夷同样肃然起敬,诚心归附。”

  “此番亲征南中,丞相必将彻底收服南中人心,化蛮夷之地为大汉稳固后方,甚至可得兵源粮秣之助。”

  “此役虽艰险,但由丞相亲自出马,必奏全功!”

  “南中平定。”

  诸葛亮轻笑,对于刘禅说的七擒孟获,并未真放心上,只当是刘禅对自己的赞誉。

  他的目光在舆图上来回扫视,最终将视线停在了荆州方向,沉声道:“内部稍安,臣会选择重修吴好。”

  “遣使修盟。”

  “虽荆州不可复得,然共抗曹魏之大局不可破。”

  “需忍一时之忿,稳住东方。”

  刘禅点头:“东吴孙权,反复无常。”

  “然,联吴抗曹,乃大汉很早便定下的方略,万不会因一时嫌隙而废弃,蜀地稍定,丞相洞悉世情,及时遣汉使等能臣,远赴东吴,晓以利害,重申盟好。”

  “虽荆州之痛难消,但至少能稳住东方,不至腹背受敌。”

  “此乃明智之举!”

  说完。

  刘禅重新提笔,在纸上落墨。

  分别标记下‘内乱平’、‘民生缓’、‘南中附’、‘吴盟固’。

  随后将这四个安内之举,都放置在舆图之上。

  与此同时。

  刘禅又写下了四个字。

  建兴四年。

  而后用这张纸条,换下了建兴一年。

  诸葛亮看着这五张纸条,当即明白了刘禅的意思,意在他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四项‘安内’之举。

  只用两年半......

  此非易事。

  但诸葛亮沉吟片刻,还是承认了下来。

  大汉国力微弱,必须要跟曹魏抢时间,两年半时间内,做到这四项安内之举,即便是他,也深感压力,

  但,也并非不能做到。

  诸葛亮深吸口气,羽扇直指曹魏。

  但又立即收了回来。

  羽扇轻摇,诸葛亮目光扫向舆图,沉声道:“接下来臣并不会急着北伐。”

  “如今,内患稍平,府库渐盈,民心稍安。”

  “然曹魏势大,不可轻动。”

  “当进一步厉兵秣马,整训士卒。”

  “同时,广布细作于中原,探听虚实...以待天时。”

  刘禅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狡黠,道:“丞相你深谋远虑,深知曹魏势大,不可强攻,只能等待‘天下有变’之机。”

  “在丞相的运作下,大汉细作已遍布陇西,时刻窥探魏国动机。”

  “但......天时当真可待?”

  诸葛亮沉默。

  可待吗?

  但大汉必须等待!

  曹丕虽不及其父曹操。

  但若是知晓大汉北伐,曹魏迅速反应之下,以大汉的国力,是难以支撑跟曹魏大军对峙的。

  因而必须曹魏政权、或者中原出现较大动荡,曹魏自顾不暇,大汉出兵才能有较大胜算。

  只是等得到吗?

  诸葛亮的眼中也闪过一抹茫然。

  刘禅笑了笑,道:“既然是推演,那自然就往好了推,丞相不是需要一个‘天下有变’之机吗?”

  “那我给丞相来一个。”

  “建兴四、或者五年,曹丕死了!”

第4章:要是曹丕死了呢?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