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
我迎着所有人的目光,走到了主席台的正中央,那个原本属于陆向风的位置。
我拿起了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证据。
我没有立刻回答记者们的问题,而是先播放了另一段电话录音。
录音里,是我和一个女人的对话。
那个女人,是星愿平台的客服。
而那通电话的时间,是在我发起募捐的一个月前。
电话里,我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而绝望。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看到平台上有一个叫李志强的求助项目,也是为了给孩子治血液病,为什么……为什么只筹到了三千多块钱?”
客服的声音很公式化:“女士,筹款效果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我们平台只提供渠道,无法保证结果。”
我带着哭腔追问:“可是我女儿和他儿子得的是同一种病,我们都需要钱救命!为什么我的项目不能通过审核?你们的审核员说,我的故事不够惨,没有亮点。救命的事情,还要分有没有亮点吗?”
客服的语气里透出一丝不耐烦。
“女士,我这么跟您说吧。每天在咱们平台申请项目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个个都说自己惨。您要是真想救您女儿,就得想想办法,让您的故事,能从这八百个惨故事里,脱颖而出。”
“怎么……怎么脱颖而出?”
“那就要看您自己了。总之,您得有‘卖点’。光说惨,是卖不出去的。”
录音到此结束。
整个会场,落针可闻。
我看着台下一张张震惊的脸,拿起了那份厚达百页的调查报告。
“我女儿确诊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在星愿平台求助。但我的申请,被驳回了。理由是,我的故事太平淡,没有‘卖点’。”
“后来,我认识了李志强。他的儿子帆帆,和我的念念得了同一种病。他比我更需要钱,因为他已经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负债累累。他的项目在星愿挂了三个月,浏览量不到一万,筹款三千二百元。因为他的故事,同样没有‘卖点’。”
“从那天起,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调查了星愿平台近两年来所有的求助项目。”
我的声音在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
“我发现,有无数个像李志强一样的家庭,他们真实地挣扎在绝望的边缘,却因为故事不够‘戏剧化’,不够‘博眼球’,而被平台无情地抛弃,他们的求助信息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而与此同时,那些编造的、夸大的、充满戏剧冲突的‘完美受害者’故事,却能轻松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收割大量的善款。”
“这个平台,它所谓的审核,不是在核实真伪,不是在评估需求的紧急程度。它是在筛选‘商品’!筛选那些最能刺激大众神经,最能换取流量和捐款的优质内容!”
我将手中的报告,重重地拍在桌子上。
“你们不是慈善平台!你们是一个披着慈善外衣,靠贩卖他人苦难来敛财的流量工厂!”
“我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把你们这张虚伪的皮,彻底撕下来!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你们的流量,是用多少个李志强和帆帆的绝望换来的!”
“我就是要用最极端,最能引爆舆论的方式,来制造一个最大的丑闻!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痛!只有这样,那些被你们忽视的、沉默的声音,才有可能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