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章:目标、契机、主线

  五月十五。

  岳峰整整昏睡三日,醒来时,已身在应天。

  虽身陷昏迷,但意识还算清醒,三日来,听到不少人的议论声:

  “大帅,这小子浑身上下,有十三处刀伤、四处枪伤、两处箭伤,不死当真是万幸。”

  “儒医说,万幸那些伤势都非致命,否则神仙难救,不过,想要彻底痊愈,不留后症,仍需静养一段时日。”

  “非致命伤...这太蹊跷了,将他监视起来。”

  “...”

  当然,这些声音,岳峰也只能听个模糊、大概而已。

  醒来当日,伤势仍未痊愈,只能卧榻修养。

  军医说,岳峰体内气血充沛,仅需一月,就可如常人一般。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朱元璋的重用,是一个远大前程。

  然而,除了他刚醒来时,徐达问了一些事情之后,就再无人过问他,好似将他抛弃。

  当日,徐达问:“面对敌军追击,你是如何辗转数百里?”

  岳峰答:“敌军知我为太平府守卒,料定我会北上应天,我特意南下,故布疑阵,绕道丹阳湖,争取了些时日。”

  “你昏睡前,那数十名骑兵皆你所杀?”

  “将军认为,小花炜能杀敌吗?”

  “本将军听说,敌将张定边有意让你投降,要重用于你,你为何不降?”

  “陈友谅非明主...”

  “我要听实话。”徐达言至此处,已用大拇指抵住腰间佩剑。

  顷刻,帐内弥漫着一种肃杀之意,寂静无比。

  岳峰暗自皱眉,他在思虑,摆明了,朱元璋不信任自己。

  按照后世所言,朱元璋那多疑的性子,只怕难有善果。

  怎样的说辞,能让朱元璋放心呢?

  思虑良久,他决定,将祖宗搬出来,

  “先祖岳忠武,一生致力北伐,驱逐胡虏,收复燕云。”

  “我不如我先祖,但也想恢复中华,重振我岳家声望。”

  “如今天下未定,四方群雄逐鹿,北元虎视眈眈,意欲再次侵吐天下。”

  “然而,陈友谅却囚旧主自立为王,难服人心,非明主之相。”

  “反观朱大帅,致力北复中原,诚邀天下英豪,跟着他,能实现我心中抱负,所以,我不愿降。”

  在这个时间点,南北枭雄已定,不再是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更不可能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单干了,所以,除了追随朱元璋以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听到这里,徐达眉头一皱,缓缓拔出手中利剑,显然是不信这套说法。

  见状,岳峰急忙继续道:“陈友谅势大,麾下猛将如云;朱大帅此时正需用人之际,再则,我受花将军托孤重任,岂可贪生转投陈友谅?在下虽不足弱冠之龄,但也知忠义二字!”

  前言是说给朱元璋听的,这句话,才是应对徐达的说辞。

  不用猜他也知道,是朱元璋让徐达前来问话。

  只要徐达将自己的话转述,就算再不济,也能给朱元璋造成一个印象——知晓天下大势。

  可别小看岳峰所言,那压根就不是一个普普通通,毫无见识的小卒,能说出的话。

  徐达收剑,“好生养着吧。”

  岳峰趁势问道:“我何时能见朱大帅?”

  徐达淡淡道:“再说。”

  岳峰叹了口气,目视徐达离开帐内。

  在其离开,他便暗自思索起来。

  “从太平府逃出生天后,虽然能活下去,可活着与好好活着,并不相同。”

  “为了自己也好,为了待我恩重如山的姐姐与尚且年幼的妹妹也罢,总之,我需要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目前来说,只有朱元璋能给我!”

  岳峰喃喃此处,想到了关于自身家境的一些情况。

  他这一世的家在嘉兴府,岳姓在此地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衍生出多条支脉。

  岳峰这一脉,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五人。

  其中,嫡出二人,庶出三人。

  岳峰小娘,也就是他的亲娘,在前两年去世了。

  亲娘刚去世不久,家中主母就逼着岳峰的亲姐去到他人家中为妾。

  妾是什么?玩物而已!

  由此,岳峰的亲姐整日以泪洗面!

  如今那可恶的主母,又打算将岳峰的亲妹妹嫁给非仁善之家当童养媳。

  幸而被岳峰的亲姐以死相逼,此事才暂且作罢。

  而岳峰也很可怜。

  自幼嫡兄要什么有什么,就连读书,都有专门的书童。

  嫡出一脉合起伙来,欺负岳峰,使绊子,不让他好生读书,以致于从文无成。

  后来,家中主母与嫡兄又共同陷害岳峰强抢民女,岳父认为,岳峰有辱岳家门庭,要将他活活打死。

  幸亏被自家亲姐所救,连夜逃出嘉兴府,才得以活命。

  后来,岳峰就北上参军了...

  “我既来到此世,我便是岳峰!”

  “改命,出人头地,搏个远大前程,我与姊妹,才能在这世上更好的活下去!”

  岳峰暗自发誓,随后,他便开始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如今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获得朱元璋的信任,毕竟,现在只有老朱,能给他改命的机会。

  再说,谁不想有从龙之功,做从龙之臣?这是改命最快的方式,但同时也最危险。

  可生逢乱世,想要好好活着,不就是比谁更能豁得出去?

  至于将来老朱诛杀功臣...那是将来的事,留待将来再说,眼下最要紧的,是走好、走对当前的每一步。

  话说回来,也难怪老朱有些怀疑岳峰。

  扪心自问,凭借一己之力,还带着一个三岁的娃儿,能杀出重围,换谁都不信。

  既然质疑和获得信任需要时间来证明,那么,当下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任何一个,有可能会被朱元璋重用的机会。

  ......

  徐达果真将岳峰所言,事无巨细的转述给朱元璋。

  后者即心喜又惊讶,脱口道:“花老哥给咱送来一个宝贝。”

  前者沉默片刻,随后轻叹一声,“花将军的确可惜了...”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朱元璋哆嗦着嘴唇,又道:

  “这小子智勇双全,是上天赐给咱的良将,也是花老哥送给咱最后的礼物,咱不能辜负。”

  “咱需重用...不过,在此之前,天德,你派出探子,去嘉兴府打探他的家世,关于他的一切,咱都要知道。”

  “如此,咱才能放心的重用他。”

  徐达点了点头,问道:“现在该如何安排他?”

  朱元璋道:“这小子受那么重的伤,还能大难不死,是他命好,且先让他养伤,待他伤养好了,你派往嘉兴府的密探也差不多能传来消息了。”

  “最近这些时日,别委屈了那小子,大鱼大肉伺候着,他想要什么,尽量满足他。”

  ......

  自徐达离开岳峰帐内以后,岳峰便开始静养身子。

  他很清楚自身伤势的严重,醒来头几日,连吃食的力气都没有,需要有人喂才可。

  一连养了十余日,伤势才算渐渐好转,走向康复。

  某日,岳峰醒的很早,忽然听到帐外士卒议论:

  “今日大帅要与众将军议事,据说是要跟汉军打仗!”

  “我怎么听说的是,大帅想要离开应天,去滁州、濠州一带?”

  “...”

  听到这里,岳峰心头一惊。

  他连忙来到帐内一张木桌前。

  那桌子上,被他刻画了很多印记,用来记录时日。

  毕竟,外界,哪怕是来送饭的人,都不搭理他。

  一日两日还好,时日多了,只怕是几月几号,都给忘了。

  他细数着印记,算上自己昏睡的三日,得出一个大概时间——六月三日。

  “六月十六日,陈友谅杀天完帝徐寿辉,其后自立为帝,准备攻打应天。”

  “此时,对朱元璋来说,是战是逃,必须要极早敲定。”

  “而我已彻底得罪陈友谅,倘若应天城破,我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无论什么原由,我都必须要帮助老朱守住应天!”

  这,也是为了活着!

  按照原来的史书记载,朱元璋设谋击溃陈友谅大部,势力得以壮大。

  至于那个徐寿辉,可以说是个倒霉蛋,此人早年也是凭借‘红巾’为号起义,后来建国号‘天完’,表示完全压倒‘大元’。

  陈友谅原本只是他麾下部众,因壮大之后,设伏兵杀了徐寿辉左右部署并将其要挟,自称‘汉王’。

  所谓红巾,其实是指最早规模的,反抗元朝暴政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以红巾为标志,所以又称‘红巾军’,起义之初,名动大江南北。

  陈友谅自称汉王以后,便算是完全掌控了天完政权,不再以‘红巾’为号,而是称‘汉军’,仍称朱元璋为‘红贼’。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红巾军已经成为历史了。

  自刘福通、朱元璋等人拥护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建国‘宋’之后,朱元璋麾下的军队,就被时人称之为‘明军’、‘宋军’了。

  陈友谅让麾下将士,一律称朱元璋及其军队为‘红贼’、‘红巾军’,是不承认小明王的建国,不承认,就不是正统,不是正统,就还是‘贼’、‘逆贼’。

  当然,朱元璋也无需他去承认什么。

  话说回来,这些曾经的事情,都与现在的岳峰无关。

  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契机。

  如今,契机已至。

  无论是想做从龙之臣改命,还是想好好活着,就从此刻开始。

第六章:目标、契机、主线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