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朱祁钰大声说道:“大汉将军何在!”
“末将在!”
一众大汉将军左看看右看看,一个缇骑猛地出列,带着十余人,拿走了人犯。
朱祁钰露出笑意,他其实在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权力,这一试探,居然还真的有人站了出来。
他点头说道:“拿人送往北镇抚司!”
“末将领命!”
于谦惊讶的看着朱祁钰,这个郕王府里奉藩京师的王爷,平日里哪里有这份果决?
他俯首说道:“殿下!”
但是一时间之间,却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劝谏。
杀人者死。
朱祁钰扶手走出了奉天殿,身后跟着成敬和兴安两个太监,都是十王府的旧人。
他甩了甩手,当时那种群情激奋的状态,的确是有点吓人,他也是吓了一身冷汗。
强撑着走出奉天殿的他,一阵阵的恶心,血肉模糊他是第一次见到。
杀掉马顺、王长、毛贵三人的朝臣共计有六个人。
马顺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这些朝臣们既然敢当殿击杀,绝非一时冲动,他们早就准备好了退路!
但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被如此羞辱般的杀死,那锦衣卫们,又该如何想?
“刚才那个缇骑姓甚名谁?”朱祁钰问着身边的两个太监。
兴安俯首说道:“那人叫卢忠,乃是指挥使。”
“孤记得他了。”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
甭管这次能不能把人犯给杀了,但至少是给拿了,在京师之战打完之前,这帮人当殿杀人的家伙,甭想出来!
等打完了京师之战,权在手之时,这帮人还不是予取予夺?!
朱祁钰站在巨大的堪舆图上,六部尚书等人也来到文华殿。
“于侍郎,咱们到底有多少人,来打这场京师保卫战?”
于谦看了看左右低声说道:“披甲之士不足两万。”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只知道京营空虚,完全不知道已经空虚到了这种地步!
于谦叹气的说道:
“皇上提兵北伐,从亲征敕喻到亲征开拔,一共准备了五天,三大营精锐倾巢而出,京中粮草抽调大半。”
五天?
别说在大明,就是在任何时候,一场战争,准备五天就开拔,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又跳河,变着法的作死。
不愧是大明战神朱叫门啊!
户部尚书金濂说道:“现如今京中粮价每石四两五钱,提了4倍,殿下,京中无粮啊!”
朱祁钰问道:“瓦剌现在什么情况?”
于谦站在了堪舆图面前,讲解道:“瓦剌西路军也先骑卒精兵三万有余,裹挟民夫号称十万大军。”
“还有中路军脱脱不花,东路军孛罗,共有六万精骑,十五万步战。介时京师城下,盈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瓦剌人三路并进,攻打大明。
西路军剑指大同宣府的山外九州地区;
中路军则是以攻打北古口,及关外喀喇沁草原为主;
而东路军则是辽东的广宁为主战场,意图通过辽西走廊,进逼京师。
如今东路军推进不力,已经和也先西路军会合一处。
三路并进!
二十万对两万,显然是优势在瓦剌。
难度真的有点大啊!
朱祁钰不由一愣:“眼下无兵可用、无将可遣、无粮可食,南迁不可,议和不能,皇上又在迤北敌营,敌军又有20万在叩关。请问于尚书,这场京师保卫战,到底该怎么打?”
于谦想了想,“京师围七十二里,城高三丈三有余,臣前几日查点了武库守城之物,守城绰绰有余,瓦剌不可能攻下京师。”
“眼下当务之急,乃是重建京营。”
“应调集南北直隶与河南等地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进京,人数约有二十余万人,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守住京城,还能击退瓦剌!”
“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派向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义勇,进行训练,以备不患。”
于谦不仅是打算击退也先,而且他最主要的打算是恢复京营的战斗力。
京营强大的战斗力,除了保障京师的安全以外,更是政令通达的保证。
于谦继续道:“南京武库有盔、甲、神枪、神铳、神箭、火炮、弓、弩、箭簇、战服、战旗约190余万件,殿下,只需运抵京师126万件,此战万无一失。”
朱祁钰接过于谦递过来的武备志,里面是南京武库的储备。
他看着那琳琅满目的武器清单,盔甲战服战旗大约有二十多万件,神枪、神铳约有十余万,神箭居然有四十余万,火炮近千门。
这就是大明朝的实力吗?
于谦深吸了口气,站直了身子说道:“殿下,臣任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兵部管主,巡河南、山西、湖广、浙江等地,已十九年有余。”
“北京武库,臣刚去过点验,南京武库臣前年点检过,这126万件,在十月初,即可到京,绝不迟滞!”
“好说。”朱祁钰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了户部尚书等人,大家群策群意。
“召集备操军、运军械至京,这都是应有之意,之前于尚书所言,京中缺粮,粮价飞涨,一石就四两?”
他问了一个核心的问题。
常言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没粮食,再坚固的城池、再多的兵力、再强大的武备,都会是瓮中之鳖,最后的结果还是战败。
朱祁镇准备一个月的粮草就要亲征,朱祁钰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打仗吧。
户部尚书金濂赶忙俯首说道:“殿下,京中粮食不足十日,皇上出京,调走了京仓所有的粮草。”
“通州有粮。”于谦立刻说道:“通州有八百多万石粮食,虽有些陈粮,但足以京中食用一年有余。”
金濂立刻摇了摇头,他是户部尚书,怎么可能不知道通州有粮八百余万呢?
他颇为肯定的说道:“于尚书,这些粮草,铺上火油付之一炬的好。”
这是何等的道理?八百万石粮食说烧就烧?!
那京城的百姓吃什么?这不是开玩笑吗?
于谦俯首说道:“殿下,臣请监国旨意。”
“臣自请,提督各营军马,在京各营将校受臣节制。以全权调粮入京。”
“臣以项上人头作保,十月前,八百万石粮草,只多不少!”
几个大臣的目光都看向了朱祁钰,这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
于谦乃是文职,按照大明律,兵部尚书等文官是不能指挥军队的,而五军都护府才能指挥。
可惜五军都护府连中军左都督,英国公张辅,都战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之中。
朱祁钰却是有些玩味的看着几个大臣不同目光,这种感觉很奇怪,按理说他这个监国,应该是有名无实才对,自己说话,真的管用吗?
坐在珠帘后的那个皇太后,会不会干涉呢?
他点了点头说道:“准。”
他拿起了桌上的朱笔勾了于谦请命的奏疏,从袖子里摸出一块很小的玉章,轻轻按在了奏疏之上。
于谦收起了奏疏,至此他终于松了口气,郕王监国,是无奈之举。
先帝朱瞻基走的时候,就留下了俩儿子,一个朱祁镇,现在已经在瓦剌人手中。
现在只有一个朱祁钰被赶鸭子上架了,目前看来,这个鸭子,算不上英明,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庸人。
这就够了。
“咳咳,咳咳!”于谦心中的担忧,略微放下了一些,他有痰疾,平日多注意修养还会咳嗽,更别提连轴转,忙忙碌碌了几日,咳嗽的愈加厉害了。
朱祁钰看着咳嗽的于谦,感慨良多,于谦的确是大明忠贞可见的臣子啊。
于谦扶着堪舆图,咳嗽声减缓,他才继续说道:“无论是运军械至京,还是调粮入京还是京师防务,亦或者是备操军入京、招募义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民夫。”
“臣请征调民夫之权,调集京畿、山东、山西等地民夫。”
朱祁钰点头,历史证明了,于谦的做法是有效的。
坐在珠帘后一言不发的孙太后,终于开口问道:“于尚书的应对之策,可谓是尽善尽美,可是本宫也听了这么久,本宫想问一句,我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