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章

  在昆名下了火车后,江山去了省委组织部。

  组织部的同志,给他开了一个介绍信,让他去大理。

  于是,当天晚上,江山便乘车去了大理。

  从昆名到大理,没有后世的火车飞机,只能坐汽车,需要翻山越岭、多次中转,一条曲曲折折的环山路道尽了旅途艰辛。

  到了大理后,第二天是上午十点,江山又去了大理州委组织部。

  这一回,依然是换了介绍信,让他持介绍信去剑川县。

  这一路上,江山了解到了这边的情况。

  其实,不用去了解,他也知道。

  上一世,他就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

  1978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2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3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602万元。

  全州的人口是六十万人。平均每个人存款十块钱。

  群众生活是村村寨寨点煤油灯、烧柴火。

  终于,汽车到了剑川县。

  江山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又一次回到了曾经的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称谓因县名而来。

  剑川古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三年,一座全石块支砌,棋盘布局,方形城垣,隍壕围护,谯楼高耸的典型汉式城池便赫然雄踞在了剑湖之滨。

  剑川古城虽然在五十年代初被拆除了城墙、门楼和衙署,但古城的景致仍清晰可辨。

  当年的护城隍壕还在,壕桥犹存,城池的棋盘式建设格局和街巷道路的布局、走向、尺度俱得到保留。

  世居古城的耄耋长者,都还能按图索骥地为你铺摆古城的今昔掌故——

  从水寨村经南门直通北门外,从东门外直至现今的剑阳楼,这是昔日驿站最集中,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区域。

  当时的古城内设有元顺祥、衡达昌等号铺43家,铺面近200余间。

  这些沿街号铺和铺面均前设铺台,后置庭院,沿街展列。

  分布于各街巷和城区的堆店、作坊、马店共117家,土染、百货、文化用品五花八门、货样齐全。

  其时,县衙门口、桥头街、盐局(今永丰街)东门外等为云南最大的生漆市场,还开设了粮食、蔬菜、山货、药材、骡马市场。

  三江并流区的客商络绎不绝,昆明、大理、腾冲、保山各方的商贩、马帮常来常往。

  从文照街经西门街直上西门外文庙,街道笔直规整,路面用青石板铺就,分左、中、右三条线,其间用弹石镶嵌。

  数百年间,居民们约定俗成、遵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街道正中的青石板路面只准老年人、达官显贵、读书人行走,

  其余人等只能靠边行走。

  这种行路的等级划分虽不太合理,但在那年代也有它一定的积极效应,它曾经刺激着古城内一代又一代的白族青年,立志读书,力争走上一条“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路。

  正是这条西门街的建筑,体现了浓郁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气派。

  上一世,江山曾研究过剑川的街道。

  对此,有了深刻的印象。

  街道的安排遵循华国传统的勘舆风水学。

  为使城内的“风水”不外泄,东西南北四城门刻意作了相左相错的处理。

  四城门与正街衔接处不用十字布局,而采用丁字布局。

  古城内的岔街巷道七曲八拐,颇似京城的小胡同和京南秦淮河边的小巷道,让人有种神秘幽奇感。

  古城中的水火巷道布局科学合理,巷道中的流水日夜不绝。

  剑川古城是座活着的古城,99%的原住居民仍生活在古城內。

  剑川古城的规模不算大,总面积不到100万平方米。

  但古城内的建筑几乎囊括了白族建筑的所有品种,堪称白族建筑博物馆。

  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前铺后杂院、平房带闷楼、一颗印等等。

  这些建筑中,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有21处,清代建筑有146处。

  古城周围的环境未受到污染,尽管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清澈洁净的水井,但除洗用之外,每日清晨,人们总是喜欢到城外壕沟里挑一担清水饮用。

  因为这水是直接从老君山上流下来的,清甜、甘润、可口。

  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不亚于州杭虎跑泉泡出的龙井。

  街巷空地上有许多古柏树、槐树、柳树、桑树,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形状奇特,把古城扮衬得十分古朴、端庄。

  再一次回来,让江山的心激动不已。

  重生的三年前,他曾来到剑川。

  结果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剑川了!

  连一幅旧时的照片都没有留下来。

  最后,江山伤感地离开了剑川。

  今生,再一次回来,江山决定,要用一部摄像机,拍下如今的剑川,作为后人的纪念!

  剑川县委,还是那个旧院子。

  公路的边上,一个大门,上面挂着两幅牌子。

  “**剑川县委员会”,“剑川县人民政府”,

  不要说还有人大的牌子。

  人大这时候,还没有在县级设立常务委员会。

  政协是有,但不在县委大院办公。

  江山进门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这是县委的门房。

  正确的叫法是保卫部人员。

  前一世,江山来报到时,这人在岗。

  今生又来报到,还是他在岗。

  “干什么的?”

  这人的手,伸向了腰间,那有一支斜挎的手枪。

  江山说:“我是分配来上班的! ”

  那人一听,这才收了手,看向江山拿出的州委组织部的介绍信。

  确认没问题了,他才说:“去吧,那边的三层楼,第二层的左手边。门头上有牌子的。 ”

  江山谢了,掏出一支烟来,敬上了一支。

  “嗬!红山茶,得尝尝!”

  那人接过了烟,放到了桌子的抽屉中。

  估计自己舍不得抽,会给领导的。

  红山茶香烟历史悠久,算是华国烟草界获得奖励最多的品牌!

  江山可是记得,上一世,红山茶从1977年算起到2005年前后共获国家级大奖共20多项!

  据一些烟友分享,红山茶香烟烟叶上面采用的是南云的上等烟叶,加上好的香料配制而成,烟的味道比较冲,余味有点苦!

  江山在昆名买了一条,一条二十块,算是高价香烟了。

第3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