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7章

  鸡下蛋,缺钙时蛋就是软壳的,甚至不下了。

  李成器不知道李易庄子有一套科学利用的方法。

  他没吃晚饭,带东西着急往回赶。

  好在路不远,这回走通化门,然后趁宫门开着入宫。

  从侧门进百福殿,见自己的太上皇父亲。

  有人在他进通化门的时候已经跑去安兴坊找其他兄弟,一起到百福殿。

  李隆基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带着王皇后。

  其他兄弟来时也各带一个王妃。

  给太上皇李旦和豆卢贵妃问安,大家开始品尝李成器带回来的吃食。

  昨天的酱油就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吃货民族的窗户。

  今天简直是开了一道门。

  牛肉他们都吃过,可是这个酱的牛肉,不蘸蒜酱的时候已经够好吃了。

  等蘸了蒜酱,大家表情都是那么愉悦。

  再尝一口麻辣牛蹄筋,哎呀,世上怎么还有这等味道?

  这个辣,为何越辣越想吃,辣得那么纯正。

  两个牛腱子和两个牛蹄筋很快被众人分食掉,一个个意犹未尽。

  “大哥,不若把那李易招到尚食局。”

  薛王李隆业舔舔嘴唇,说出好几个人心中共同的想法。

  “业儿不得胡说。”李成器管弟弟。

  又道:“那李易心有凌云志,今日言及吐蕃、突厥之事,他说……”

  李成器把李易说的话说给其他人听。

  大家听了,也如李成器当时一般,露出震惊之色。

  原来那少年胸有沟壑,志向颇大。

  既如此,又怎会去尚食局御膳房做菜。

  感叹之余,面条煮好了,今天晚上的主食就是汤饼,拌牛肉辣酱吃。

  “大哥,听闻你买回酱油千斤许,不知李易庄子还剩几多?”

  刚刚提议让李易到皇宫当厨子的李隆业又惦记起酱油的事情。

  很自然的,李隆业这回被他当皇帝的三哥给说了,叫他别去抢人家少年东西。

  甚至暗示其他人不得随意去李易的庄子,以免暴露身份。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看上眼的少年,得暗中考察。

  当晚,李成器命人在宋王府中腾出个地方,进行豆油榨制。

  待天明,豆油出。

  只不过看着品质不怎么好,没李成器带回来的那坛子清透,而且豆腥味重。

  李成器好声宽慰,未曾责罚。

  但叫仔细琢磨,尽快达到那坛子豆油一样的程度。

  今日他没去李易庄子,却叫人帮忙联系买主买李易庄子上的桑树。

  顺便再问谁有结果少、味不甜的葡萄藤,半卖半送过去。

  李成器想看看,结果不行,又不甜的葡萄秧子,到了李易的手上会变成什么样。

  因为这不是李易一个人的事情。

  许多种葡萄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为啥我家的葡萄没几串?都成熟了,人家的甜,我家的咋还有点酸?

  李成器知道李易图便宜,这种葡萄藤,有时送人都无人要。

  可是他不相信李易闲着没事干把桑树给挖了,换不好的葡萄秧子。

  看庄子上的麦子就知道了,比别人的好。

  牛、猪、鸡,同样养得比别人好。

  晚上别人点个油灯都舍不得,他那庄子给学习提供那么亮的灯,居然不要钱。

  “不行,我得找一个庄子,不能说是皇庄。”

  李成器突然想起来个大问题,同时庆幸。

  庆幸李易不愿意多打听,从不主动问别人家里的事情、买卖的情况。

  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你说多少他就听多少。

  但不能总这样,自己需要一个庄子,没有皇室背景的庄子。

  于是这一天,李成器忙着叫人安排个庄子。

  要比李易的庄子大,同时还保证不能泄露秘密。

  ***

  李易今天也很忙,忙明天的诗会。

  学子们已经派代表去招呼其他人过来玩儿。

  直接招呼不行,要说有烤肉吃,牛肉。

  这样别人就愿意来玩了。

  李易买了酒,不是好酒,好酒太贵。

  他更没工夫去给蒸馏,他很忙。

  有人买桑树,他赠送石灰,告诉买的人先用石灰水喷一喷再放下桑树。

  葡萄藤也来了,管事宋德一脸懵逼地跟李易汇报,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有很多人要廉价卖给他葡萄藤。

  廉价到什么程度呢?

  别人挖葡萄藤,再送过来,工钱就是卖的钱。

  就是花一个雇佣人力的工钱把葡萄藤给搬回来了。

  李易表示你管事的有本事,等到了秋天给你发奖金,包个大红包。

  转过头又带领十个佃户人家去看那二十亩地育出来的水稻稻苗。

  根据资料,唐朝时期有一小片地方种过水稻。

  李易也想种,不种麦子了。

  现在用空地育苗,等收割完小麦,抢时间插秧水稻。

  西安属于北方,水稻一年只能一个生长周期。

  水稻哪里的最好吃?当然是河北道北部那一片州了。

  可惜,那里现在的人种高粱和小麦,而且能耕种的地方特别少。

  没有花蓝的花儿香的南泥湾。

  所以大部分大米都是从南方种植,然后利用前朝的漕渠和地面陆路运过来。

  那些大米李易吃过,不好吃,生长周期短,没有筋。

  “等收完麦子,你们会很累,同时水凉,每日每餐我给你们酒喝。”

  李易看着培育出来的稻苗,对十个佃户家庭说。

  二十个人看着,一声不出,但目光坚定。

  他们知道麦子收获后,田里灌的水有多凉。

  但他们无所谓,为了孩子,冻死在水里都可以。

  何况东主还给酒喝,喝了酒下水就不那么伤身了。

  李易看一圈,不错,所有的稻苗长势良好。

  晌午吃饭时,李易叫管事宋德到旁边坐。

  “宋管事,午后去买油布。”李易吩咐。

  宋德先点头,再问:“东主买油布作甚?”

  “待麦收后放水冲地,植水稻秧,油布做靴裤,以防水泡。”李易道。

  “啊?靴裤?拿油布做?”宋德好惊讶。

  “春水寒,寒彻骨,不加防护,老来遭殃。”李易说情况。

  “东主,使不得,一匹油布,价三倍于绢,下个水而已,何必……”宋德明白了,赶紧劝。

  “脚划伤,浸水脓肿,还能下水?油布三倍于绢,却不及于命。

第7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