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一章 还有四天半

  “大同、宣化两个重镇已经失守,守将人头被挂上城门楼顶!”

  “闯逆大军再行七八百里,现在……已到了八达岭北面!”

  此时此刻,北京皇城端本宫内,响起了一声长啸。

  “老祖宗,您不带这样坑孙子的!”

  朱耀飞……

  不,现在该叫做朱慈烺,看着堆满桌子的奏折,正焦头烂额。

  谁能想到,他刚跟客户签了个大订单,眼瞅着要实现财务自由了,就想着回老家祠堂,给老祖宗大明太祖朱元璋磕个头。

  可这一个头磕下去,眼睛一闭一睁,竟魂穿大明,成了当朝太子。

  崇祯皇帝朱由检,摇身一变,竟成了他的亲爹?

  关键是!

  穿越这档口,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

  距离史书上的大明亡国之时还有四天半!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持续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就要退市了?

  到时候他爹娘吊死,他沦为闯王的阶下囚,并在一场大战后失踪……

  野史有三种说法:死于乱军、被多尔衮下令杀害、在广东佛山做和尚。

  总之,都不是什么好下场!

  “我不甘心!”

  朱慈烺心里憋着一股火,作为几百年后一名优秀的金融精英,岂能这么憋屈的死了?

  这么一想,他的心思也跟着活泛起来了。

  虽然大明这家二百七十几年的老店倒了,不代表生意就绝路了。

  算上之后的南明,还有台湾岛上郑家的势力,还有四十多年能蹦跶!

  这四十年的坚持,可是在没有朱慈烺的英明领导下实现的。

  现在有了他这样优秀而且富有远见革命接班人,大明朝怎么都能多坚持些年头吧?

  不,是要中兴大明,再创辉煌!

  这是必须的!

  “对!”

  “必须得抢救!要不惜一切,不择手段的去救!”

  朱慈烺一拍桌子,做出一个颠覆历史的决定。

  反正穿越是铁板钉钉了,不如风风火火地拼上一次!

  不过,这北京城是留不住了,怎么能劝服一根筋的崇祯皇帝收拾东西,抓紧南下迁都呢……

  朱慈烺又开始焦心起来。

  吱呀一声。

  门开了,进来一个长了张面团团似的胖脸的中年男子,看到朱慈烺已经坐起身子,顿时大松口气:“千岁爷,您可算是醒了,曾御医来瞧了几回了。”

  “对了,您还几个劲儿喊老祖宗,定是做梦梦见太祖高皇帝了吧?”

  这个“面团脸”名叫黄大宝,绰号大宝太监,是朱慈烺的伴读太监。

  这番说辞,也是黄太监在曾神医给朱慈烺看病的时候听来的。

  “托梦……”

  朱慈烺一听,细细琢磨这两个字,本还皱着的眉头,缓缓地舒展开了,没过半晌竟是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哈哈哈,黄大宝,是谁想出这么个主意,可真是天才!”

  ……

  乾清宫,东暖阁,夜色深沉。

  登极十七年的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心事重重。

  “陛下,事急了,再不去南中家里,就怕悔之不及……”

  说话是个身穿淡素比甲,素颜如玉,眼角上有点浅浅的鱼尾纹的美妇人。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语带焦虑,看来是被来势汹汹的闯逆吓破了胆。

  这个美妇人正是崇祯皇帝的正妻周皇后,也是朱慈烺的生母。

  崇祯看了妻子一眼,见她眼眸红肿,知道悄悄哭过,心中酸楚,眼眶里面也湿润起来。

  他不想当着妻子的面流泪,就转移话题道:“春哥儿好些了吗?”

  春哥儿是太子朱慈烺的乳名。

  朱慈烺的身体一直很好,从不得病,今天居然长睡不起,唤之不醒,让崇祯皇帝非常担心。

  不过现在国难当头,他也实在顾不过来,就吩咐周皇后去照看。

  “叫曾神医看了,说春哥儿没病。只是不醒……许是,许是先人在托梦。”

  崇祯皇帝摇摇头:“先人托梦?一派胡言!这曾神医怎变成曾神仙了?”

  周皇后叹了口气,道:“若真是老祖宗托梦就好了,现在这天下,也只有老祖宗帮忙才能平得了。”

  就在这时,东暖阁的门忽被人推开,就见一个红袍拱帽,面目忠厚的太监快步走来,见了崇祯就弯腰行礼,面带一丝喜色,道:

  “万岁爷,东宫典药局的李继周来报,小爷醒了!”

  听到儿子醒了,原本坐着的周皇后马上起身,对崇祯道:“万岁,妾身去看看。”

  崇祯对周皇后说:“不必去了,你也累了,早点歇息吧。”

  然后他又对那老太监说,“王伴伴,你去看一下哥儿,若有什么,马上来报。”

  ……

  端本宫中的笑声终于停歇下来。

  在旁伺候的黄太监一愣,千岁爷一直都叫自己黄伴伴的,今儿怎么直呼其名了?

  而且千岁爷醒了以后总有些不对,说话的语气还有神色表情,都和原来不大一样了……好像,好像是换了个人!

  黄大太监还是很快反应过来,欠了欠身,就问:“千岁爷,您……今儿是怎么了?”

  朱慈烺眉头一挑,看向这个长相颇憨厚的大太监:“你说说,咱们大明朝落到如今地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那还用问?问题当然出在你那皇帝老爹身上了……

  这大实话,黄太监是不敢说的。

  “这个,这个……”黄大宝吞吞吐吐的。

  朱慈烺瞥了他一眼,“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怕。”

  他前世是搞金融的,少不了天南海北的搞调研了。

  至于大明的实际情况,当官的不一定摸得清楚,反而是像黄大宝这样的中低层干部门清……就是不大愿意说出来。

  “那,那奴婢就说了。”黄大宝道,“天下纷乱至此,其实全是叫没钱闹的。”

  “没钱?”朱慈烺轻轻点头,一提起钱,他的记忆中就冒出一堆数字。都是崇祯十六年太仓库岁入和三饷加派,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支出的数据。

  朱慈烺从小记性就好,崇祯十五年开始就陪着皇帝上朝,这些奏疏他记得清清楚楚。

  他细细回忆了一会:好像……也不是特别没钱啊!去年的征税加上三饷加派,价值白银也有一千多万两。

  “笔墨伺候!”朱慈烺吩咐道。

  “千岁爷是要做文章还是画画?”黄大宝问了一句。

  “不做文章也不画画。”

  朱慈烺笑了,“我要分析研究!”

第一章 还有四天半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