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章 邓艾

  涪城。

  魏军营中,田章单膝跪地,向主帅邓艾请罪。

  邓艾对田章渡河不成反被击退的事情,大为光火。

  “田田田章!汝身身为先锋官,却被一小、小儿击退,本督若不斩你,各军……各军还如何效死力?”

  邓艾结巴地下达命令,扬言要把田章斩首!

  副将师纂和邓艾的儿子邓忠见状,赶忙为田章求情,说田章也是一时不备,遭遇突袭才无法渡河,若再给他一次机会,肯定能渡过涪水。

  田章亦向邓艾求情,请邓艾再给一次机会,让他打造竹筏,强渡涪水。

  邓艾愤怒地令箭拍在干案上,怒道:“本督再、再给你一次机会,若不能、不能过河,定斩不饶!”

  田章如释重负,告罪离开,亲自去督造竹筏,以备过河之用。

  等他离开,邓艾扭头问师纂,还记不记得来时路过的,位于涪县龟山西侧的,一处水势湍急但河道狭窄的河滩。

  师纂回复说记得,并表示可以派小股部队从那里渡河。

  邓艾于是道:“师纂,本帅帅令你带精兵二百,从龟山西渡口渡河!”

  “诺!”

  师纂随即带兵离开。

  邓艾:“除,除邓忠部,其余各各军好好好休整!”

  ……

  一个时辰后,师纂带兵抵达渡河的位置。

  此处位于龟山西侧,夹在江由和涪县的必经要道上。

  此处水势湍急,当地百姓本来不把这里用作渡口。

  但邓艾身为名将,对地形十分敏感,当他知道涪水渡有汉军把守后,便立刻想起曾经路过的这处地点可以支撑小股精锐渡河。

  邓艾于是派副将师纂带兵从这里抢渡。

  师纂站在岸边观望。

  他的背后是龟山的峭壁,前面是约40米宽,但水流十分湍急的河道。

  师纂先派人下河尝试。

  水流过于湍急,魏军士卒根本站不稳。

  师纂于是命令士卒砍伐岸边的树木,削去枝干,只留圆木,命人将粗大的圆木插在上游河道中,以此减缓水流的冲击。

  二百名将士忙活半天,砍了五六百棵杂树,连排插在上游河道,果真让水势减缓了许多。

  “渡河!”

  师纂当即下令,二百魏军精锐遂脱去铠甲,用绳子把武器装备固定在木板上,十人一组地下河泅渡。

  师纂带领的兵马不愧为精锐,他们勇敢地跳下冰冷湍急的河水,十人一竖排地,扶着装载兵甲的简陋木板,鼓足全身气力向对岸游去。

  就在魏军师纂部泅渡时,冬日的阳光,明媚地洒在对岸山坡。

  对岸山坡的植被非常杂乱,有常绿木,也有落叶木。

  山坡上,墨绿的松针和光秃秃的树干混杂,阳光如帘幕般铺在山坡,呈现出黄绿白斑斓的颜色。

  然而在斑斓之下,一支汉军隐蔽多时!

  蜀汉尚书郎黄崇率领本部500人,静静埋伏于此。

  黄崇乃黄权之子,黄氏又是西川大姓。

  黄崇曾多次游遍蜀地,对蜀汉各郡县的险要地形更是了如指掌。

  他因此早就料到魏军极有可能从此处渡河!

  故而亲自带兵埋伏于此。

  这时魏军师纂部已经有数十人下河泅渡,最前排的魏军更是马上就要靠岸。

  黄崇见状,不再等待。

  他拔出佩剑大喊:“放箭——!!!”

  登时,无数箭矢从山坡树林射出,抛洒向河面正在泅渡的魏军士卒!

  魏军士卒因泅渡未穿戴盔甲。

  他们虽是精锐,但精锐也是肉身之躯,面对箭矢没有盔甲保护,下场可想而知。

  一时间,涪水江面惨叫连连!

  师纂在岸边察觉情势不对,当即下令士卒往回游。

  然而已来不及,汉末步弓能射百五十米,对盔甲的有效杀伤距离为七十五步。

  泅渡的魏军无甲。

  涪水此段流域的宽度仅为40米。

  故而整条河流都在弓箭的杀伤范围内。

  汉军射过数轮,水里魏军几乎死掉一半,逃回河岸的仅有不到20人!

  师纂又尝试几番,但始终无法渡河。

  无奈之下,师纂只能折返向邓艾复命。

  邓艾没有像责难田章一样责难师纂,因为师纂是晋公司马昭的亲信!

  邓艾不可能因为这点小败就重重处罚师纂。

  而田章不同,田章是钟会的人,邓艾自然敢随意拿捏。

  涪城军营,天色逐渐暗淡。

  魏军尝试渡河尝试了一整天,都以失败告终,邓艾却没有放弃继续渡河的打算。

  他年近七旬,志在灭蜀。

  他偷渡阴平,翻山越岭穿越700里无人区,到绝路时甚至不惜用草席裹住身躯从悬崖滚下。

  这么多困难都被他这员老将克复,区区一条水流平缓的涪水又算得了什么!

  就在师纂尝试渡河时,他已经派出儿子邓忠向下游侦查,寻找其他渡口。

  明天天亮以后邓忠肯定能带回好消息!

  果不其然。

  第二天正午时分,邓忠回来禀报,说在下游四十里处发现宽200米但水深不足2米的丰谷渡!

  而且更值得惊喜的是,丰谷渡并无汉军驻守!

  邓艾大喜,他留给田章两千兵马,令田章继续在龟山渡强渡,以吸引敌军注意。

  其余七千人马全部赶赴下游,去丰谷渡渡河。

  ……

  与此同时,涪县与绵竹之间的白马关一带。

  诸葛瞻带领蜀汉羽林军行至此地,方才发现诸葛尚、黄崇、李球三部兵马没有跟上主力军。

  经过打探才知——

  ——诸葛尚竟然自作主张,率本部一千精锐进驻涪南!

  黄崇、李球各带了本部五百人前策应。

  诸葛瞻因此恼怒,但他没有怪罪,也没有惩罚,而是带领大军停在白马关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当诸葛尚和黄崇在涪水阻击魏军成功的消息传回后,诸葛瞻终于做出了一次正确的决策!他拨给尚书张遵三千人,命这位猛将张飞的孙子前去支援自己的儿子诸葛尚。

  诸葛瞻自己则率领剩余五千人马,继续朝绵竹后撤,准备在绵竹以逸待劳。

  然而诸葛瞻不知道的是,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全军折返支援诸葛尚,他们说不定还有机会守住涪南防线。

  但他只派三千人增援诸葛尚,这点人马根本就不够邓艾看的!

  就在张遵火速赶往涪县的当天夜里。

  邓艾趁夜色掩护,成功在丰谷渡淌水过河!

  邓艾过河后不做休整,直接下令进兵。

  七千魏军主力马不停蹄,沿河逆流而上,朝诸葛尚的侧翼发动袭击!

第3章 邓艾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