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7章

  若按照一朝一人的规矩,该到下一代了。

  武曌并没有对自己抱有太大期待,虽然她将李唐改为武周,但她不可能传于武家人,武家人也接不住这个天下!

  然而下一秒,天幕上便出现了她妙龄时的身姿,却身穿皇帝的礼服——她便明白了,之前的帝王应该与自己一样,都是最鼎盛时期的容貌,配上最鼎盛时期的身份。

  天幕……竟承认她是皇帝吗?

  惊喜太大,武曌一时竟有些不敢相信。

  她,甚至能与太宗并列?

  在众多或雄厚、或清朗、或低沉的男声中,女子的声音清亮如凤鸣,举世而惊。

  【“这次盛世是我亲手验取的乾坤,

  神都风物从未如今日般鼎盛。

  我不肯著字于碑文,

  日月长空依旧,寂照这星辰。”

  空镜中,无字空碑长立向晚。】

  前人莫不惊异——取代唐朝的朝代,天幕认为功绩最高者,竟然是位女子?!

  女子也能当皇帝?!

  东汉的氛围霎时一变——

  除了光武帝,东汉并无皇帝有什么上天幕的竞争力,因为不知怎么回事,东汉皇帝的寿命普遍都短。

  东汉的实际统治者,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太后。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邓绥。

  她虽终生未称帝,却以“女君”之名掌握天下,又被尊为“太皇”。

  各位皇后也是跃跃欲试,一有机会便扶立幼帝,自己掌权,要论女子的野心,东汉或许比唐时更盛。

  武曌虽然是后世之人,却像是一道惊雷划过了前朝——

  不必是太后,而可以直接是皇帝?

  武曌已经出现的年代,她的地位就敏感了起来。

  “天幕竟然肯定,武周为单独一朝?不归李唐?”

  只是天幕叙述,宛若天神共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后人有促狭者,回过神来向左右笑道:“这是太宗与自己的才人并列,还是太宗与自己的儿媳同列?”

  不知是谁冷冷道:“诸多雄主之间的女皇,你却满脑子只有她和男人之间的那点事。这并不是她的问题,而是你浅薄可笑!”

  还有人在默默记住这朝代顺序:秦、汉、唐、周……

  然后是,宋。

  【“过千山广茂,万户丰饶,

  在汴水川流的灯宵。

  我身披铁甲,身披黄袍,定天下风雨飘摇。”】

  赵匡胤露出了笑容。

  是自己!

  秦皇、汉武,历来备受抨击,只是本朝总会说前朝不好,以证明自己顺应天命,汉朝如何会说秦朝好话!

  嗯,所以秦始皇未必就如人家说的那般不好。

  汉武帝嘛,天幕是否在预示,我也能如他那般,外攘夷狄,成就统一霸业?

  至于唐太宗和武皇,别的不说,也是大唐盛世之君。

  自己能与他们并列……

  自己能与他们并列!

  但转念一想,若有宋一朝最出色的皇帝是最初的开国之君,难道真是好事?

  后世皇帝,该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大宋才能蒸蒸日上啊!

  赵光义表情阴晴不定:是兄长……么。

  南宋有人仰望那武将打扮的英武帝王,苦笑:“我朝以武定国,如今却怯战至此!哎!”

  明朝这么一数,哎呀,是不是快到自己了?

  有汉武那么一个并非开国皇帝的代表在,朱元璋一时有些紧张——万一不是自己……那就说明后辈有更出色者!

  会是标儿吗?

  他一时有些释然,一时又有些恼怒——咱难道还比不过后辈小娃娃?

  朱厚照饶有兴致的询问百官:“我大明,会是太祖还是太宗?”

  他眼睛闪闪发亮,带着跃跃欲试的锋芒:“未尝不可能是我!”

  如今他还年少,雄心壮志万丈高,觉得未来自己一定可以大有所为。

  其他的明帝稍微想了想,便都很有自知之明的放弃了那上天幕的期盼——祖宗太猛了。

  除了朱厚照,就只有年幼的朱翊钧好奇的望向自己的老师张居正:“老师,我将来能被天幕歌颂吗?”

  张居正微微一笑:“陛下如此慧敏,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将来必能成一代英主!”

  “‘亲贤臣、远小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我知道,此乃出自《出师表》!对否?”朱翊钧自得的笑道:“老师放心,我绝不会如那后主刘禅般妄自菲薄,我今后一定能成为名留青史的明君!”

  ……

  【“我是乱世的微尘,只在血火里狂奔,

  从布衣破虏,为家国雪恨。

  扬帆激荡鄱阳水,拂剑登临应天城,

  谁共我戎马半生,山河永镇。”】

  朱元璋喜的一拍大腿:“是咱!!哎呀,妹子也和咱一起!”

  已经登基的朱棣略显失望,但也真心实意的笑道:“我父实至名归!”

  他望着画面上的秀丽女子,年过半百,眼中竟有泪花闪烁:“不想竟然还能再见到娘!”

  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个和皇后一起出现在天幕上的皇帝。

  两人看起来感情甚笃,在马皇后已经去世的时代,年迈的朱元璋望着她年轻如昨的容貌,泪流满面。

  “好,好……!妹子在天上,过得好就好!”

  李世民有些不解:“我与观音婢感情如此之好,尚不能在天幕上并肩,这‘明’皇与皇后究竟感情到何种地步,可以一起出现?”

  群臣默然。

  唐太宗一琢磨,脸就白了——难道是因为废承乾之事?

  那明皇和皇后的太子,莫非顺利登基?而观音婢因承乾之事对我有怨,不愿与我一起?

  长孙皇后去世后的年代,唐太宗的眼泪顿时就下来了。

  长孙皇后去世前的年代,唐太宗紧盯着皇后,他紧握着她的双手,眼泪也快下来了:“我……我……!”

  就看承乾的生平记载那么荒诞,难道不是他这个父亲比较委屈吗!?

  长孙皇后无奈又好笑:“臣妾绝无怨怼之心。”

  长子的结局自然令她心痛,但她也熟知丈夫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因此怨恨呢?

  但思来想去,李世民不承认自己对妻子的爱比不上明皇,那就一定只有儿子的原因了!

  这倒霉孩子,竟害的他在天上不能与妻子携手!

第7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