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章 骊山徭役

  大秦始皇帝三十年(公元前217年),春。

  骊山皇陵,施工现场。

  “唉——”

  扛了大半天的木头,此时涂宁正一边擦汗一边叹息,他现在除了感觉到特别累,再无其他任何感受。

  抬眼看向周围,是数十公里忙碌的皇陵施工现场,以及动作机械缓慢,脸上写满了无助又疲惫的工人们,还有那手持皮鞭棍棒四处吆喝的兵士。

  涂宁疲惫的站在原地低声呢喃:

  “好...累。”

  “好...饿。”

  “好想躺一会儿。”

  才干了两天徭役,他就已经受不了了。

  没办法,因为前世的他活了三十多年,干过最重的活儿,也不过就是从楼下扛一桶15.2L的饮用水上楼,中间还有电梯帮忙。

  如今意外穿越到秦朝,身体机能虽然变得年轻了,看上去差不多十七八岁的样子,但身体还是他自己的。

  即便他前世十几岁的时候,也没有干过这么重的活儿。

  每天这样扛着木头来回几十趟,而且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每顿饭是一碗粟米稀粥,以及一个有些拉嗓子的粗面馍馍。

  他怎么可能受得了。

  “喂,干嘛呢?”

  “又想偷懒?”

  涂宁才在原地站了不到一分钟,不远处一个手持皮鞭的兵士,就冲他咆哮吼了起来,同时向他这边小跑过来。

  看那兵士过来,涂宁赶忙收回心神,又一次去往堆放木头的地方。

  这些兵士没一个有同情心。

  涂宁已经体验过。

  昨天下午他实在是太累了,本想坐下稍微休息一下,结果一个兵士走过来就给了他一皮鞭。

  他很想反抗。

  但那兵士并没有给他机会,连续又抽了他几鞭子。

  他怂了。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小兄弟。”

  一个中年男人走到涂宁身边,一边同行,一边低声说道:“干活儿的时候,慢一点,但是不要停。”

  “这些家伙,可是没有一点人性。”

  “多谢大哥提醒。”

  涂宁感激的道了一声谢。

  这个中年涂宁认识,此人名叫陈甲,是与涂宁一起来的徭役,据陈甲说,他们一行一共十六名徭役,当他们一行人走到蓝田时,其中有一人不幸得了风寒死了。

  十六名徭役,变成了十五人。

  大秦的法律严苛,徭役不但要求准时抵达,同时人数上也不能有半点差池。

  朝廷明令要求十六名徭役,那就得有十六个活人到现场报到,少一个都不行。

  按大秦律法,他们剩下的十五名徭役,即使准时抵达骊山,也将要面临着被砍头的惩罚。

  就在众人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人发现不远处的河边躺着一个人。

  当他们走近查看时发现,这人衣着怪异,不过他是活的,只是处于昏迷状态而已。

  众人顿时大喜,加上这个人,他们的人数又凑够了十六人。

  这人并非他人,正是意外穿越到秦朝的涂宁。

  涂宁很生气,前世作为历史网文扑街作者,他又怎会不知道秦朝的徭役,在秦朝做徭役,那可是九死一生。

  但是——

  生气又有何用,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到了骊山,即将成为修建骊山皇陵的一名徭役。

  “扛完这一趟。”陈甲走到堆放木头的地方,选了一根稍微细一些的木头放在涂宁的肩上,笑着说道:“扛完这一趟,应该就到饭点。”

  看看天上的日头,涂宁估摸着此时应该差不多下午两三点的样子。

  按照昨日吃饭的时间,他们每天吃两顿饭,第一顿饭是上午十点左右,第二顿饭下午三点左右。

  ......

  陈甲说得不错。

  当涂宁这次扛着木头快到终点时,就听见一阵清脆的铜锣声,还有管事兵士的叫喊声:“开饭了。”

  听到这声开饭了,原本已经极度疲惫的涂宁,突然感觉又有了力气,他加快了脚步,很快就走到了终点。

  饭食没有变化。

  依然是一碗粟米稀粥,以及一个粗面馍馍。

  吃吧。

  人要是饿急了,吃什么都觉得香。

  涂宁端着碗,来到陈甲身边坐下。

  “慢慢吃。”

  陈甲见涂宁狼吞虎咽的样子,他笑着说道:“趁这个机会,正好歇息歇息。”

  “嗯!”

  涂宁闻言微微点头,他放慢了喝粥的速度,然后笑着问道:“陈甲大哥,敢问您是哪里人士?”

  来骊山已有两日,涂宁就认识这个陈甲。

  因为每日都要干活,而且他因为做了徭役心情不是很好,虽然他与陈甲说过几次话,不过他到现在也不知道陈甲是哪里人。

  “俺是沛县人。”

  陈甲啃了一口粗面馍馍,笑着说道。

  “沛县?”

  涂宁闻言顿时一愣,粥都顾不上喝便追问:“沛县哪里?”

  “泗水亭!”陈甲说着,有些好奇的看向涂宁:“莫非小兄弟也知道俺们沛县?”

  当然知道。

  听到沛县两个字,涂宁就已经很震惊了。

  如今又听到了泗水亭这三个字。

  涂宁微微点头,道:“确有耳闻......”说着,他这才喝了一口稀粥,啃了一口粗面馍馍,然后咀嚼了一会儿,又看向陈甲:“陈甲大哥,可识得一个叫刘季的人?”

  要说秦朝别的地儿,涂宁或许还不是那么熟悉,但若是说沛县泗水亭,他简直不要太熟悉。

  这不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吗?

  据历史记载,刘邦起事之前,曾在泗水亭做过亭长。

  现在是公元前217年,刘邦应该已经四十岁。

  这个时候——

  刘邦是在泗水亭做亭长,还是说他已经带着人去了芒砀山?

  虽然干徭役真的很累,但是得知陈甲就是泗水亭的人,涂宁的好奇心瞬间就被勾了起来。

  毕竟身边的这位,可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

  “嗯!”

  陈甲肯定的点头:“自然识得,他是俺们泗水亭的亭长......”说着他喝了一口稀粥,然后看向涂宁笑着说道:“说起来,亭长还救过小兄弟的命哩,那日若非亭长发现躺在河边的小兄弟,小兄弟怕是已经凶多吉少。”

  闻言,涂宁顿时瞪大双目看向陈甲。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原来护送他们这批徭役的人,还有将他拉来顶包的人,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

  “小兄弟也不必记着这份恩情......”陈甲一边吃馍馍,一边又补充说道:“毕竟亭长只救了小兄弟一人,但是小兄弟你,却救了俺们十几个人的性命。”

  “若是那日没有遇到小兄弟你,按照大秦律法,俺们这帮人,包括亭长在内,恐怕都已经被砍掉了脑袋。”

  说完,陈甲明显还有些后怕。

  涂宁没再说话,他手里剩下的那半块粗面馍馍,此刻却快要被他捏碎。

  ......

  ......

第1章 骊山徭役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