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三章 嫡长子

  蓝慎行不慌不忙道:“草民之所以能活着讨饭来到这里,全仰仗陛下。

  如果没有陛下驱逐北元余孽,收复河山,各地依旧是民不聊生,食不果腹,易子而食更是普遍现象。

  那草民就算再怎么讨饭,也是无饭可讨的,又如何能活着来到应天府?

  而陛下当时讨饭,是在易子而食的情况下活下来的,如此艰难都能活下来,那绝非人力可为,而是天命所归。”

  朱标和徐达听到这番话,都懵了。

  这是一个十岁孩子能拍出来的马屁?

  非但把自己能活下来的原因归功于朱元璋,更是间接说出了建元洪武后,各地不再是民不聊生的惨状,和先前的北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朱元璋也不例外。

  “你可愿留在东宫?”

  可能是因为相似的讨饭经历,朱元璋对蓝慎行多了些同情,他深知讨饭的不易以及百姓的艰难。

  “草民愿意。”

  蓝慎行现在才十岁,先不说常氏和蓝玉让不让他离开应天,就算让,他这个年纪又怎么活下来?

  还是先等长大再说吧。

  大不了,朱标一死,或者死的前几年,自己再找机会跑路呗。

  那时,他囤的钱,应该也够潇洒一辈子了吧?

  朱元璋看向朱标,“标儿,以后这娃你多上心,送他和老四他们一块儿读书吧。”

  朱标点头。

  蓝慎行心中已经乐开花了。

  他满脑子都在想,如何在‘安全期’内,搞到更多的钱。

  但徐达却看到了另一面。

  朱元璋把蓝慎行安排在东宫,这代表后者已经成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了。

  自去年七月,常遇春死后,其军中的人脉一直空着。

  无论是徐达也好,汤和等人也罢,都没人敢主动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原因无非以下两点。

  一,常遇春虽已不在,但人家儿子常茂还活着,尽管常茂不是嫡子,但终究是儿子。

  二,朱元璋一直在纠结,究竟让谁来接手这层人脉。

  在朱元璋下决定之前,谁碰这人脉,就等于触碰逆鳞。

  但此时此刻,朱元璋已经做出了抉择。

  ……

  朱标带着蓝慎行回了东宫,徐达也离开了。

  朱元璋有些饿了,但吃了这么多年的山珍海味,他还是最喜欢吃马秀英做的家乡菜。

  他是个怀旧的人,也是个仁慈的人。

  起码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马皇后已经备好了菜肴,朱元璋大快朵颐,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这些饭菜对于应天府的百官来说,就是很普通的家常便饭。

  但对于他朱元璋来说,那可是金不换。

  哪怕是徐达和汤和等人,都很难吃到这顿饭。

  不过,他们也不想吃这顿饭,因为他们明白,等他们能吃到的时候,那准是他朱重八又碰到麻烦事了。

  “妹子,蓝玉还有个儿子你知道吗?”

  酒足饭饱后,两人开始唠起家常。

  但聊着聊着,味就开始变了,家常味没了,变得一股子政味儿。

  朱元璋跟马皇后聊天就是这样,一开始先以家常的方式打开话题,随后再慢慢偏移方向。

  他也没办法。

  毕竟后宫不得干政是他自己立的规矩。

  但有些事情,不跟马皇后商量,他又能跟谁说呢?

  常遇春活着的时候,朱元璋还能听到些真心话,但自从前者班师柳河川,因卸甲风暴疾而卒后,他再也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了。

  自从他当了皇帝,徐达变了,汤和也变了,李善长、李文忠等人,甚至就连刘伯温对他的态度都不一样了。

  唯独只有马皇后,还是以前的那个妹子。

  朱元璋把对蓝慎行的安排说了一遍。

  马皇后看了一眼‘又当又立’的朱元璋,也不揭穿他。

  其他官员又当又立,出尔反尔,那得获罪。

  但皇帝嘛,总得有个特权不是?

  “重八,伯仁是不在了,但人家儿子还在呢。况且,你都已经做决定了,还跟我说这些干嘛?”

  “咱只是觉得常茂还年幼,接不了这重担,不行就先让蓝玉接着,等常茂再大一些,让蓝玉再把班底交给他。”

  “那合着人家蓝玉出人又出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妹子你的意思是?”

  “再观察观察,看看常茂的能力如何,省的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蓝府。

  蓝玉的府邸并不大,因为他目前的官职并不高。

  尽管在战场厮杀中他算个猛人,但明初的猛人实在太多了,他很难出头。

  原本,他是有机会出头的。

  奈何他的后台,也就是姐夫常遇春,没了。

  再加上朱元璋在常遇春人脉归属一事上,一直都是犹豫不决的态度,所以蓝玉的官职也一直停滞不前,尴尬的原地踏步。

  故此。

  蓝玉虽然脾气爆了一些,但还没那么狂。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他,也没狂的资本。

  东宫的太监来到了蓝府,传达了太子妃的话。

  话很简单:陛下已经发话了,蓝慎行以后会留在东宫,由太子和太子妃照看,且会随皇子们一同读书。

  话传到了,太监走了。

  但蓝府的众人,却各有各的想法。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因为蓝慎行的突然出现,原本属于蓝春的嫡长子地位受到了动摇。

  蓝春年纪还小,倒是不会多想。

  但他的生母,却难免有些不悦。

  不过,她的不悦,也随着太监的传话,彻底烟消云散。

  她知道蓝玉的态度。

  蓝玉愧对王氏,再加上蓝慎行确实是长子,所以在嫡长子一事上,他本就偏向后者。

  如今再加上太子和太子妃的‘照看’,朱元璋的默许。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是把蓝慎行当太子党培养了。

  和未来皇帝身边的权臣,去争一个嫡长子?

  她可没那么傻。

  ……

  东宫。

  蓝慎行躺在塌上,脑中还在琢磨着怎么搞钱。

  但激动过后,他也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事情的发展好像有点儿不对劲啊。

  自己留在东宫,是可以享受好多年的荣华富贵了,但朱元璋身为皇帝,其所作所为,可都是有目的性的。

  也就是说,如今的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朱元璋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在结合历史进行推测。

  蓝玉的官职尴尬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被封侯前,可一直都是从三品的大都督府佥事。

  长达八年时间,却没有得到提升!

  是朱元璋不想提拔吗?

  不。

  一是常遇春死后,蓝玉没了后台。

  二是朱元璋一直在犹豫,而这一犹豫,便犹豫了整整八年!

  那么问题来了。

  让朱元璋不再犹豫,决定重用蓝玉的契机是什么?

  蓝慎行陷入沉思。

  很快。

  他便想到了一个可能性极高的推测:之所以重用蓝玉,是因为常茂让朱元璋彻底失望了。

  蓝慎行对常茂的印象只有八个字:奸宿军妇,及奸父妾。

  特别是后四个字。

  哪怕是经过现代文化洗礼的蓝慎行,都觉得十分炸裂。

  “这些,目前应该还未发生。

  那是不是说,只要常茂不让朱元璋失望,那蓝玉就不会受到重用?

  蓝玉不受到重用,我是不是也会被踢出棋局?

  那之后的蓝玉案,会不会变成常茂案?”

  蓝慎行心中自语。

  想到这里,他暗下决定,等以后见到这个表哥,自己得好好劝劝他。

  还有。

  自己得抓紧搞钱。

  同时把自己吃的白白胖胖,体格强壮一些,等长大后,就立即跑路。

  至于什么逍遥二十年再跑路的想法,已经被蓝慎行给抛到脑后了。

  古时能成为皇帝的人,没一个省油的灯。

  特别是朱元璋这种建元洪武的猛人。

  就算他知晓一些历史,但十个他,也玩不过一个朱元璋。

  跟皇帝比政治手段,这就如同跟孔夫子辩论儒家文化一样,纯粹是在找虐!

第三章 嫡长子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