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章 谁有资格逐鹿天下?

  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

  从三岁时,诸葛亮就养成每日早晚各一遍《五禽戏》的好习惯,两年来,那颇为古朴典雅的五十四式五禽动作,已是谙熟于胸。

  而这也让小小年龄的他,铸造了一幅极其结实的身子骨。

  至于学医之路。

  因为“抓周”的缘故,草、药、思、辩,望、闻、问、切诸葛亮从三岁起,就开始修习医理。

  因为没有其他学科的干扰,又因为诸葛珪特地请来华佗教授,再加上医馆开设义诊,每日所能遇见各式病患。

  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扑在医理上的诸葛亮,医术的进步肉眼可见。

  此番,华佗特地挑选出三名症状相似,可症结截然不同的“肾虚”病患,以此考验于他。

  结局…无疑是惊喜的,却也是意料之中的。

  五岁的诸葛亮,他在医术上的天赋足以让华佗惊叹,更是让他的父亲诸葛珪,他的叔父诸葛玄惊叹。

  此番医馆考验完成后。

  诸葛珪还能努力的保持着父亲该有的镇定与稳重。

  诸葛玄却已是惊喜的迈步上前,“亮儿啊,你这医术何时变得这般精湛?华佗神医都说你足以出师了呀…”

  “华师傅是缪赞了…”诸葛亮的口吻,永远会保持与他年龄完全不相符的谦虚,“今日诊视的不过是小患,还有许多疑难之症,孩儿需要时时向华师傅请教的…”

  听诸葛亮这么说…

  华佗一捋胡须,“不瞒诸葛族长,我也曾传授过一些医理给他人,但如诸葛公子这般一点就透,又能举一反三的,世所罕见,或许他现在的医术只是小成,但如此进境,要不了十年,在医术上…怕是就连我也要望尘莫及。”

  诸葛亮是六边形战士啊——

  上一世,他之所以在医学上并无造诣,那不是他没有天赋,而是他没有把精力放在这边。

  但这一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精湛的医术能为这乱世带来什么。

  他需要救很多人。

  他最需要救的…恰恰是曾经的自己啊——

  “有劳华神医了…”诸葛珪朝华佗拱手,不忘再三强调,“答应神医的义诊,我诸葛家会一直推行下去,不计成本,至于亮儿医术的传授,还有劳华神医多多费心…”

  说罢,华佗朝诸葛珪回礼,两人寒暄一番后,华佗便去接诊,诸葛亮则是随父亲离去。

  诸葛玄驱马,诸葛珪、诸葛亮这一对父子同坐马车之中。

  望着这个在各个领域屡屡展现出非凡天赋与卓绝智慧,却总是眸光深邃、不苟言笑的儿子,诸葛珪几次张口,却几次闭上了嘴巴,欲言又止。

  他的疑惑太多,想问的也太多l,但又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问。

  何必拘泥那么多呢?

  甘罗九岁拜上卿,十二岁拜相时,他所展现出的天赋,料想也是如此吧?

  反倒是…

  如今亮儿最缺的是名声,编纂一个故事,得一名士品评,成就一方名声,然后打通上下,以此举孝廉,入仕途,做郎官…

  诸葛珪已经开始规划这个儿子的将来,生怕耽误了他。

  “父亲似是有话要说?”终于,马车中…五岁的诸葛亮当先开口。“父亲是在思虑孩儿的前程吧?如何为孩儿求得一方名士品评?如何赚得一方名声?如何举孝廉、做郎官,入仕途吧?”

  啊…

  被儿子戳穿心事,这一度让诸葛珪紧张了一下。

  事实上,不知为何,每每与儿子单独相处时,儿子的谈吐,儿子的言行,儿子的气场,甚至这些都会带给诸葛珪这个父亲一定的压力,来自无形的压力。

  就好像眼前的不是一个稚童,而是一座没有人可以逾越的大山。

  “你小小年纪,但什么都知道…”诸葛珪无奈的张口,“即便是这些年党锢之祸大兴,可若走仕途,依旧绕不开的是察举与征召,咱们诸葛家虽在徐州琅琊算是大族,可放眼整个大汉怕是连中游也排不上…”

  “至于为父这个县尉,人微言轻…故而,诸如咱们这样的家门,往往会走名士品评,举孝廉,继而或是察举入仕,或是等一方征召…这些年,我总将你带在身边,想来这些官场的常识,你是知悉一、二的。”

  “孩儿明白…”诸葛亮颔首,“孔四岁,能让梨,堂堂孔子二十世孙,何等门楣?他家需要将一只梨让来让去么?可不让梨,又如何让一个四岁的孩童名躁天下?”

  “亮儿能悟到这一层,为父甚为欣慰,所以…”

  不等诸葛珪把话讲完,诸葛亮的话又是抢先吟出,“现在的话,已经没有必要了。”

  “什么?”诸葛珪没有听懂儿子的意思。

  “很快,征召与察举之外,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最简洁的入仕法门。”诸葛亮眨动了下眼睛,却是无比坚定的说:“陛下终会再度开那西邸的营生,出卖官爵,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啊…”

  诸葛珪一惊。

  说起来,买官、卖官,这在大汉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儿,当年汉武帝为了北伐匈奴,也大肆卖官,明码标价。

  桓帝朝时也卖过官,可随着当今天子继位,这卖官之风渐渐地也就消弭了。

  至少,这几年…诸葛珪从未听到过这般风声。

  也正因为如此,儿子的话,他有些将信将疑…

  “亮儿如何知道的?”

  “父亲难道忘了,孩儿自学过星象与占卜的道术啊!”诸葛亮回答的很是自然,不假思索,“北斗九星,散而为九,合而为一。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而自打学会这道术后,孩儿夜观星象,便能推算出一些将要发生的事情…”

  诸葛亮说了一大堆星象之语。

  这…

  诸葛珪又是一怔。

  说起来,这几年,除了医术的研习外,亮儿似乎格外热衷于星象之说,时不时的就会夜观天象,然后卜算、推演,说出石破天惊之语。

  甚至不少事情算的颇为准确。

  比如司空袁逢免官;

  比如阳球惩宦后同年下狱;

  比如段颍自杀…这些都是近来,大汉朝廷中发生的大事儿,可每每在这些事项发生之前,儿子诸葛亮总能通过星象、占卜算出一二。

  还说什么,是从对应的将星黯淡与陨落,从而窥探出丝丝露白的天机…

  起初,诸葛珪还觉得邪乎,可渐渐地,在一次次的惊诧后,他竟有些习以为常了。

  毕竟星象、占卜,在道家典籍中是有所记载的,所谓“紫微斗数”玄之又玄…或许儿子当真窥探到了其中的法门?

  否则,他又如何算的准,这几年来时局的变幻…

  当然,除了此番儿子提及的“买官、卖官”之外,前几日儿子还算了几卦。

  算出…朝廷里的王美人即将诞下皇子后被何皇后赐以毒酒;

  算出他诸葛珪即将受任泰山县丞;

  算出这天下即将大乱。

  当然,这等神鬼之言,讳莫如深,何况又关乎朝廷,诸葛珪只敢深埋在心头,并不敢对外言说半个字。

  “买官,卖官么?”

  一时间,诸葛珪不禁口中喃喃。

  诸葛亮却接着建议说:“父亲之才,何必拘泥于一个县城之中,何不在卖官鬻爵之风盛起之时,买个地方太守做做呢?”

  这话脱口时,诸葛亮的眸光都在闪动,像是颇为认真。

  地方太守。

  没错…便是地方太守!

  黄巾造反、外戚与宦官厮杀,董卓入京,天下将无法转圜的大乱。

  那时候,所谓的、那高高在上的三公九卿七十二大夫,甚至是天子…都将变得一文不值!

  会有人给他们上最生动的一刻。

  而没有兵的,都将出局。

  反观那时候,地方的太守、州牧、刺史,真正有能量,有资格入局逐鹿天下的,是他们哪——

  『父亲大人,请允许我自私一次吧,逐鹿天下…这鬼蜮凶险的局,就让诸葛一族卷入吧——』

  『抱歉了父亲大人,便是万般凶险,这一次,孩儿没得选——』

  …

  …

第六章 谁有资格逐鹿天下?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