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之无牌大状

重生港岛之无牌大状

普祥真人来源:阅文

字数:7.26万字

阅读:37908 连载中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637 57 0票 推荐票
小说简介
他曾是港岛的至尊大状。 他曾经连胜三十九场官司成为传奇。 他事业有成亿万身家。 他众叛亲离千夫所指。 他临死前发现,除了事业自己一无所有。 他重生了。 看九龙城寨少年 从律师行师爷做起 走一条全新的人生路,探寻“成功”的意义 这是个怀旧的故事。 谨以此文怀念陪伴许多70,80,90后的港剧时光 (本故事对白采用TVB国配风,不喜勿入)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群...
陈彦祖 陈彦雯
免费阅读

  1983年5月,港岛深水埗石硖尾,白田下邨五十七座、四楼、三单元。

  陈彦祖双眼大睁,望着头顶天花板的裂缝发呆。

  粤剧《客途秋恨》唱词混着老旧风扇扇叶转动的嗡嗡声送入耳中。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小生系缪姓乃是莲仙字……”

  一切是那么真实,一切又是那么虚幻。

  他的处境可以用三句话交代。

  2008年,四十二岁的至尊大炮(港岛俚语,称大状为大炮)何象飞因心脏病突发死去,重生在二十岁的陈彦祖身上。

  何象飞虽有亿万身家但孑然一身,陈彦祖家境贫寒,却父母双全,家庭幸福。

  现在这个港岛和自己前世那个港岛虽然高度相似,但绝不是一个地方,如同两片高度相似却不同的树叶。

  “够了!儿子被人打破头需要休息。这台破风扇已经很吵了,拜托你不要再制造噪音了好不好?”

  一声女人咆哮,把陈彦祖拉回现实。

  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穿一件半新不旧暗红色紧身功夫衫妇女,一把扯掉了收音机插头。指着坐在风扇前摇头晃脑闭目听戏的男人训斥。

  虽人到中年但风韵犹存的女人,因为愤怒,让原本姣好五官显得略有些恐怖。

  男人的年纪看上去大概在五十左右。白背心黑短裤人字拖,稀疏的头发用心梳理得一丝不苟,为了看上去柔顺整齐还特意喷了水。

  慈眉善目面貌和善,黑框眼镜左边的镜腿断裂,用橡皮膏粘连固定。

  面对女人咆哮,男人并未慌乱,反倒是主动起身让女人坐下,又拿起桌上的的蒲扇帮女人扇风。

  “我知道你更年期心情不好,但是也要控制情绪。报纸上也说了,女人生气影响皮肤。你嗓音好过白驹荣,儿子还不是听到这么大?他早就习惯了,听粤剧怎么会觉得吵呢?阿祖你说是不是?”

  “死老鬼你这么说什么意思?嫌我声音大是不是?在城寨就是这样了,那时候怎么不说?”

  “我是夸你条件好,如果去唱戏早就发达了。你这样大吵大闹,儿子没办法休息。你就当给儿子面子,先不要骂了。”

  这就是陈彦祖的老爸老妈。

  昔日城寨神仙眷侣,如今石硖尾屋邨的饮食男女,时不时小吵大闹,并不影响他们伉俪情深夫妻恩爱。

  陈彦祖之所以认定所处的港岛和自己前世不同,这也是原因之一。

  前世做大状的时候,虽然对九龙城寨这种地方不感兴趣,也知道其是在1993年被拆除。

  这个时空的城寨拆除时间足足提前了十二年。

  1980年12月25日,港府发动圣诞攻势,五千名警员包围城寨。

  当晚,一批不明身份人士试图武力突围,三分之一被当场击毙,武装对抗宣告失败。

  1981年1月1日,城寨正式进入拆除阶段。

  港督于当日宣布特赦令,自拆除之日起算,城寨居民于拆除前所犯罪行不分轻重一律赦免。

  作为拆除家园的补偿,城寨居民被分别迁移到石硖尾、蓝田、鲗鱼涌、将军澳、彩虹邨予以安置。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自家房子变小,处境变糟,已经跌落到赤贫状态。

  陈彦祖坐起身,头轻微疼痛,其他不受影响。

  正在骂老公的佘美兰看到儿子坐起,右手手掌在座椅靠背位置轻轻一按,伴随老旧木椅嘎吱作响,人已经来到陈彦祖面前。

  “要起床也说一声,让老妈扶你。你被人打破头啊,那个洋鬼子医生说,要等他复诊报告出来才可以走动。随便起来很容易摔倒的。头疼不疼?晕不晕?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那么大胆暗算你。如果是当年啊,老妈我……”

  “老妈你发一道江湖追杀令,保证那混蛋活不过二十四小时么。”陈彦祖面露笑容:“今时不同往日,算了吧。我身体好,已经没事了。”

  “有事没事不是听你说,要听医生的。老妈带你去复诊。那王八蛋不知道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下手这么重。你抢了他马子?还是杀了他全家啊?”

  陈彦祖头上包着一圈纱布,样子有些狼狈。

  那个人下手很重,摆明是想要人命。不知是不是重生奖励,致命伤居然可以痊愈。

  外伤已经没有妨碍,这两天之所以头痛,主要是两段记忆融合导致。

  只不过这是秘密,不能说。

  看着老妈那小心翼翼的动作,以及老爸陈剑辉嘴上不说但明显关切的眼神,陈彦祖心头莫名升起一股暖流。

  何象飞是在孤儿院长大的,从不知亲情为何物。

  所有接近自己、对自己好的人,都带有目的。

  自己接近别人也是一样。

  虽功成名就,却从未体会过亲情温暖。

  最后更落得孤零零死在别墅里,估计要等到尸体发臭才会被人发现。

  这一世无钱无势,但是有拼命也要护持自己的父母。

  为了支付诊金,父母倾其所有无怨无悔,哪怕争吵的时候也会努力避开“钱”这个字,就是怕制造压力。

  前世今生,到底哪个更富贵?

  心里想着,嘴上努力安慰母亲,让她相信儿子的身体已经痊愈,不需要再去看那个收费吓死人的外国医生。

  房门忽然被推开,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垂头丧气走进房间。

  女孩梳着马尾辫,穿着明显不合身的校服,有气无力地喊了声老爸、老妈,又朝陈彦祖叫了声大哥,就往角落走。

  小妹陈彦雯,十四岁,小学毕业,四口之家里最后一位成员。

  看妹妹的样子,陈彦祖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陈剑辉也丢下蒲扇:“还是不行啊?罗记不是说和玛丽中学的校长很熟,一定没问题么?”

  “罗记和人家熟,人家和他不熟啊!看来我只能在家里吃两年闲饭,再去找工作了。”

  佘美兰从女儿手里接过书包。

  “不是吧?学校就是教人读书的地方,凭什么不让你读?”

  陈彦雯一脸无奈:“还能因为什么?出身喽。几个中学拒绝的理由都一样,不接收城寨的孩子,尤其是我啊!”

  陈剑辉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岂有此理!港督发了特赦令,难道这个校长比港督还大?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收了罗记这个白痴做徒弟。阿兰,把我的长衫拿出来,我要重披战袍,亲自去找那个校长讲道理。”

  陈彦雯连忙摆手:“千万不要!老妈上次去圣玫瑰中学讲道理,最后闹到校警出动。就因为那件事,我才上了深水埗所有官立中学黑名单。老爸你千万不要乱来,搞不好坐牢的。”

  她无可奈何一声叹息,颓然地坐在角落的小圆凳上。

  “不读就不读了,球场上不读书的那么多,也不差我一个。要怪就怪我没大哥那么好运,可以中五(高中)毕业。”

  陈彦祖当然看得出来,妹妹在赌气。

  天下事最怕比较,一家两兄妹,哥哥可以读高中,妹妹上不了初中,换谁都不会开心。

  按照这个时空港岛教学制度,超过十四岁就不能读中学。妹妹再有一个月过生日,到时候就算找到学校接收也没用。

  唯一的出路,就是读私立。

  深水埗这一区有几家认钱不认人的私立中学,管你什么出身,交钱就有书念。

  可家里最后一点家底,都为自己交了诊费,再也拿不出钱。

  看着父母为难的样子,陈彦祖心头莫名酸楚。

  他们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轮到我支撑门户。

  绕过母亲,来到陈彦雯面前,摸了摸妹妹的头:“读书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有大哥在,搞得定的。”

  陈彦雯抬头看着兄长,眼神中充满期待,不过希望之火转瞬即灭。

  “不用安慰我了。你一个OFFICE BOY,每月赚那么点薪水,拿什么供我去读私立?”

  “读私立?想得美啊!何况深水埗私立什么环境?学校旁边不是舞厅就是酒吧,有钱也不读啊!你大哥我当初能读中五因为什么?因为遇到好心人严官,他老人家帮我写了推荐信。虽然严官不在了,但是他女儿在啊。秦太太为人那么好,又是大状,怎么说也算社会贤达。只要她肯帮你写推荐信,就一定有学校收你。大不了不读BAND1,读BAND2,BAND3。只要你用功,一样可以出头。”

  陈剑辉、佘美兰同时露出笑容,佘美兰拍掌道:“我就说我儿子不会差劲的,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招?那你看看买点什么礼品送给秦太太?老妈这里还有……”

  “人家住半山的,怎么可能收我礼物。我受伤之前听老板说,老板娘最近会经常来公司,希望她在,免得我再跑一趟渣甸山。”

  重燃希望的陈彦雯跟着老妈,一起帮陈彦祖拆了头上的纱布,又找出单独晾在一边的西装、长裤、衬衫、领带以及那双放在柜顶的皮鞋。

  打扮体面的深水埗青年推门而出,阳光照在脸上分外刺眼。

  陈彦祖下意识眯缝眼睛用手挡了一下阳光,下一秒又把手放下。

  重活一世,再见阳光,这是天大的幸运,又怎么能阻挡?

  港岛,我回来了!

  注:

  故事中的港岛,非现实位面港岛。因此主人公相当于重生到平行时空的1983年,另一个港岛。两个港岛的关系,一如故事中描述,两片高度相似但不同的叶子。所以故事里主人公的家是白田下邨五十七座,本位面白田下邨理应无此大厦。

  由于主人公不享受先知挂,因此不能用信息差发财。其已知的影视、畅销书、流行歌曲,这个时代要么是提前出现,要么是有了平替,因此文抄之路走不通。

  也是因为同样原因,本位面港岛的歌曲影视等,有很大一部分会在故事里的港岛提前出现,尤其以歌曲为主。至于影视,这个时空没出现的,就是硬件不支持的,主人公也抄不了。

  故事中港岛的科技、经济发展略领先于现代,具体体现为:卡拉OK机已经进入港岛且流行,汽车型号、服装款式更接近90年代,其他部分参考此例。电脑有不流行,互联网没有。行动电话极少数人有,主要通讯还是座机和CALL机。

  如有其他异议可在书评区留言,作者尽量回复,不在章节里解释。

  另,故事中港岛的屋邨设计相对宜居,单位基本在23平米左右,有卫生间和厨房。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