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章 :这个机甲就是你造的农机?

  第二天,张铭起了个大早,给自己挑了个最合适的工作室。

  在其余人尚在思考方向时,张铭已经按照图纸,开始了零部件制作。

  比自诩准备最充分的秦浩还要快半天。

  当他看到张铭专注的背影时,心里颇感不屑。

  来设计院的哪个没点想法和本领?

  能不能实现又是另一回事了。

  南江农业条件特殊,从无到有设计一款成熟实用的智能农机具无疑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其中涉及到故障率、可靠性、综合成本、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性等各方面的指标。

  以新人的水平,成功提升一两个方面的性能就已经算潜力优秀,值得栽培的了。

  一个月内闭门造车搞出新发明?

  难度太大。

  秦浩不觉得南江农大能走出什么天才本科生,反倒笃定了张铭眼高手低,哗众取宠。

  在他看来,张铭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

  到那时再浪子回头,进度可就落后不少了。

  想归想,秦浩依旧迅速投入了工作状态。

  其他人同样陆陆续续开始了产品的设计和改进。

  -----------------

  一周时间悄然而过。

  这些天里,张铭保持着宿舍、工作室、食堂三点一线的节奏。

  除去偶尔跑步转换思维,以及向院长申请必要的材料外,始终一个人埋头苦干。

  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张铭到底在琢磨什么。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总算初步完工。

  看着眼前的外骨骼机甲,张铭心里十分满意。这算是他制造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

  两米多高的人型外骨骼机甲采用黑灰色涂装,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航空特种铝合金制成,自重60公斤,极具科幻感与防护性。

  全身关节均可自由运动,能根据穿戴者身高腿长调整和锁定尺寸。背部、双肩和手臂还预留了扩展模块,可以加装小型无人机、有源相控阵雷达、催雨弹及农药发射器。

  虽然在系统的帮助下,张铭将工作室内的一些设备进行了改造,但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很多东西仍然无法全部满足系统的要求。

  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只能算是半成品。

  如果真要一比一还原,耗费的成本和时间可就太高了。

  此外,动力模块目前也只内置了一块锂电池。

  后续张铭将制造能量密度高达2500Wh/kg的硅碳电池用以代替。

  届时续航时间将提升至60小时,最大电助力载重量将达到500公斤,更能以最高80码的时速全速奔跑。

  数据十分惊人。

  差距之大不单因为硅碳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市面上电池性能的近十倍。

  机甲材料、智能模块、传动装置等在系统帮助下均实现了全面突破。

  大幅提升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由于外骨骼机甲基本完成,张铭便也没再保持高强度的节奏,连着两天上午没有出现在工作室。

  晚饭后也抽出大把时间在试验田和生态园内闲逛。

  并非特意打发时间。

  而是规划收集运动数据的不同线路,为建立运动模型储备数据量。

  这一幕落在秦浩眼里,却俨然是张铭陷入了瓶颈。

  锁着眉头自言自语的样子更让秦浩坚信自己的判断。

  先前他还对张铭有点不放心,现在所有人的情况都被他摸清楚了,一番对比下来更觉高枕无忧。

  暗中观察众人的周院长也注意到了张铭的反常。

  先前张铭申请碳纤维材料时,他便觉得对方肯定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值得鼓励。

  可才过去没几天,又跑来要了一堆各种各样的材料和设备。

  加之近期松懈的状态。

  周恒不免担心这个年轻人点子太多,不够成熟,缺乏专注和坚持。

  这是要不得的。

  经得起检验的产品都是坐冷板凳不断打磨出来的。

  从立项到走出车间,花个两三年太正常。

  即使思路有调整,也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而非遇到困难就换一条路。

  不过周恒并未打算出面提醒。

  吃点亏也好,以后才能更踏实。

  否则个个都自以为是天才,他这个院长还怎么当?

  -----------------

  外界并没有影响张铭按预定节奏继续推进。

  又过去一周时间。

  包括硅碳电池在内的软硬件均已完工。

  只待进行实际测试与调整。

  就在张铭想上身试穿时,门外突然响起了贺飞的声音。

  “铭哥你在里面吗?”

  “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一下。”

  张铭把外骨骼机甲推到角落,随即打开门放贺飞进来。

  “帮忙没问题,老规矩,请吃饭。”

  贺飞嘿嘿一笑表示同意:“咱院不是有款大号的测绘无人机吗,我想着加个喷洒作业模块,配合原来的测绘平台实现智能施药施肥。”

  “可这样一来电池续航就跟不上了,持续作业不够用。”

  “目前几个解决方案都有局限,比如增大电池体积,可载重量又下来了。”

  “多加电池再配柴油发电机?能不能循环开我还没测试,成本肯定高了不少。”

  “难不成重新设计机体结构?我就是图省事才选的这个,时间上肯定也来不及了。”

  “铭哥,你见多识广,支支招呗。”

  听完贺飞的描述,张铭心有所动。

  电池续航时间太短?

  巧了。

  自己正好有完整的技术方案,设备和原材料也都不缺。

  再多做一块硅碳电池不过顺手的事。

  于是他点点头:“行我知道了,过两天你把无人机搬来,我搞好给你送过去。”

  “真的?还得是铭哥你靠谱,不愧是专业第一猛男!”贺飞满脸高兴,“不像秦浩那家伙,精坏精坏的。”

  说罢,贺飞又露出一副担心面孔问道:“对了,铭哥你最近进展咋样?找了你好几趟,工作室都没人,有困难一定要跟我说啊!”

  “没啥困难,都差不多了。”

  面对好友关心,张铭也无需掩饰什么,大方地将身后的外骨骼机甲展示出来。

  帅气的外形瞬间吸引了贺飞的目光。

  “卧槽,这是你弄出来的农机?”

  “这么搞创新是吧?”

  他瞪大双眼。

  原以为张铭的设计卡壳了。

  没想到对方在半个月内徒手搓出了一台机器人!

  还不是那种结构简单、臃肿呆板的样子货。

  相反,

  坚实的机体,贴合人体肌肉布局的线条,各处细节都充满了工业美学。

  显然经过充分思考和精心设计。

  贺飞难以置信的模样让张铭很有成就感:“肯定是农机,难不成是军用品?”

  “大三的时候老师不就介绍过小日子公司九保田生产的农用外骨骼吗?你是一点也没听啊。”

  贺飞当然记得,哪个男生对外骨骼不感兴趣?

  可他没法把这两者联系到一起。

  九保田的外骨骼仅能为肘部和腰腹提供机械助力,是为长时间采摘作业时提高稳定性而设计的。

  虽然结构简单,在农用外骨骼中也算一流水平。

  可面前这款全身金属制造的机器人也好意思叫农机?

  难道是为了一拳打死一头野猪设计的么?

  贺飞越想越觉得离谱。

  脑海里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我们的农业外骨骼才刚刚起步,和世界还有二十年的差距”在这一刻被冲击得烟消云散。

  到底谁差谁啊?

  贺飞忍不住上手摸了摸,冰凉丝滑的触感让他心头一颤。

  工艺比想象中还要完美,就像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一样!

  虽然不清楚具体性能指标,但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颜值就是战斗力!

  这款外骨骼机甲绝对会是全场最靓的仔!

  “铭哥,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早就偷摸准备这玩意了?”

  尽管知道张铭实力出众,可贺飞还是不能接受老同学进化的这么快。

  绝对是预谋已久。

  就算院长来了也做不到啊!

  “就上次开会现想的。”

  “???”

第2章 :这个机甲就是你造的农机?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