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鼓动
“今天咱们眼睁睁看着你死,他日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其他弟兄是不是也眼睁睁看着?”
有人看见李三回来,立刻道:“三哥回来了,这回儿给采了什么草药?”
李三摇摇头,叹息道:“这该死的老天爷,冷的野草都不长了,啥也没找到。”
众人都是一阵叹息。
不过李三话锋一转,凑上去低声道:“哥几个看看这是啥?”
说着,从怀中掏出小袋子,露出金灿灿的小米。
顿时有人惊呼,“小……”
米字还没出口,就被身边的同伴捂住了嘴巴。
“嘘,别让人听见!”
那人顿时后怕的摸了摸胸口。
众人所处的这间营房其实就是个巨大的大通铺,住着二三十人,此时房间里或远或近还躺着几个同样半死不活的家伙。
虽然都是汉人,但相互间显然也有亲疏远近之别。
大家都是饿得半死,一旦让其他人看见自己这边有多余的粮食,必定会心生歹念。
即便抢夺不到,也不排除有嫉妒的会告密。
李三低声吩咐,“咱们把铁蛋抬出去,到外边弄给铁蛋喝。”
几人点头,纷纷合力用茅草编的席子裹着铁蛋出了门。
有些人见了,还以为是又死了一个,便也不在意。
秦苍悄没生息的跟在后头,等出了房门才被几人看见,当场就有人打算把秦苍直接掐死。
好在李三及时出面劝阻,难为情的说这些粮食就是秦苍给的,众人这才神色怪异的抬着铁蛋离开。
秦苍无奈的撇撇嘴,看众人那脸色,乌拉娜的保密工作是真不行啊。
众人走了两刻钟,这才来到一处小山包。
秦苍观察了一下环境,山包底下背风而且隐蔽,地上还有石块堆起来的小灶,灶旁散落着一些小型动物的内脏,秦苍还看到几个老鼠、蛇的脑袋。
应该是这伙人“打猎”之后悄悄享用的地方。
众人立刻分工合作,生火煮粥。
见众人看着那半包小米流口水的样子,秦苍大方的从怀里拿出另外半包,一起倒进了锅里。
李三大惊失色,道:“秦苍,你这是做什么?”
秦苍笑道:“我看大家都饿了,左右也是要煮,不如一起煮了都吃一些。”
原主记忆中,这些人本来都是极为鄙夷秦苍的,但是现在看向秦苍的目光却是无比复杂,甚至还有些感动的意味在里面。
昏昏沉沉的铁蛋缩在草席里,虚弱道:“果然仗义每多屠狗辈,秦兄弟虽为风尘男子,却如此仗义豪迈,实在是让我铁蛋惭愧!”
其余人闻言纷纷低下头颅,羞愧不已。七嘴八舌的感慨起来。
“想当初往秦兄弟脸上吐痰是我不对,以后再也不会了!”
“我承认咱就是单纯嫉妒秦兄弟能当小白脸,所以才嘲笑秦兄弟小白脸,我有罪!”
“秦兄弟,请你原谅我们以前扒你裤子!”
“我不该取笑秦兄弟那话儿长得像驴……”
额,最后这句貌似夸奖多过嘲笑啊?
秦苍无语的摆摆手,拿出了那套老说词:“大家都是汉人,本来就该守望相助,其实我知道大家对我是什么想法。”
“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我那么做都是有原因的。”
李三拍拍秦苍肩膀,道:“我知道,用劳动换取报酬不磕碜,秦兄弟不必解释!”
神特么不必解释,你丫还知道抢答了?
关键这句话还是自己说过的,这就很离谱。
秦苍翻了个白眼,看着开始冒泡的小米粥道:“贼老天不给活路,咱们在大明的时候收成就不好,到了建奴人的地盘更坏了。”
“这天一天比一天冷,才十月份就像比往年十二月还要严寒一些,虽然我能弄到一点粮食……咳咳,可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个冬天恐怕没几个能熬过去啊!”
众人闻言都是一声叹息,李三更是道:“能活几天算几天吧。”
见众人面色悲哀,秦苍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学着前世卖安利的精英,鼓动道:“兄弟伙怕是不知道,管庄人的三个儿子全都死在大明了吧?”
这些人都是崇祯五年,黄台吉亲征察哈尔返程时,路过宣大顺手劫掠的。
作为俘虏,与秦苍一样没有被编为民户的资格,只能在农庄里苦熬,也是最下等的奴隶。
今年闰八月黄台吉攻伐宣大,以及管庄人的三个儿子都病死在返程途中的事情,管庄人自然不会告诉这些奴隶。
于是众人闻言都露出极度震惊的表情,一是震惊黄台吉居然又寇边了,为自己的亲友担忧;二是震惊秦苍居然知道这么“隐秘”的事情。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事情有多隐秘,只是单纯圈子不到,没有资格知道罢了。
黄台吉攻宣大后金上上下下都知道,但有必要特意通知奴隶吗?
当即有人质疑道:“秦兄弟怎么会知道?”
秦苍得意的翘了下眼角,道:“乌拉娜告诉我的,包括她丈夫和两个小叔子的死讯也是。”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同时用怪异的眼神看秦苍。
秦苍老脸一红,咳嗽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代表着庄子里除了管庄人那个老东西之外,就只剩下几个狗汉奸坐镇。”
“不说庄子里上百汉人阿哈,即便只是我们这几个人,想弄死他们难道还不容易?”
众人都被秦苍的言论惊的说不出话来,许久才有人结结巴巴道:“这这这……秦兄弟你胆子也太大了。”
“大?劳资还有更大的呢!”秦苍撇撇嘴道:“哥几个好好想想,难道不反抗就能活过这个冬天嘛?”
“左右是个死,为什么不搏一搏生路,即便是败了身死,也能落得痛快!”
“机会可就这一次,我估摸着老管庄人没了三个儿子,上头的建奴很快就会派其他人顶替,到时建奴旗丁披甲人的厉害,几位老哥哥应该比我清楚。”
众人闻言陷入沉默,的确如秦苍所说。
管庄人之所以能控制上百阿哈,靠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八旗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