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章方孝孺的文治

  按理说,方孝孺被朱元璋重视,两次召见,应该官运亨通。

  可朱元璋偏偏不用方孝孺,而是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挂了之后,又留给了孙子,也就是现在的朱允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若真的按历史发展,朱棣攻入京师,方孝孺将会和八百多人,一起共赴黄泉。

  面对朱棣的屠刀时,浩然正气,无人可敌。

  朱允炆赐座之后,看着方孝孺,他虽面色枯黄,但双眼却炯炯有神,意志坚韧,说道:“方先生此来,可是为了裁军之事?”

  “裁军有利,臣非为裁军,而是为文治而来。”

  方孝孺正色道。

  “哦?文治吗?还请先生细说。”

  朱允炆饶有兴趣地看着方孝孺。

  方孝孺侃侃而谈,道:“臣久居偏僻之地,初至京师,蒙皇上恩赐,担翰林侍讲,见皇上敦儒修文,意在文治。而臣以为,若行文治,则应尊“礼”而行。”

  “先生是何意?”

  朱允炆皱眉。

  方孝孺坦言道:“皇上召燕王入京,可是意在削藩?”

  朱允炆看着方孝孺,并没有说什么。

  方孝孺作揖,道:“臣恳请皇上,万万不可。燕王虽是塞王之首,然其并无过失,若召至京师强行削藩,于礼不周。况太祖离去只是月余,皇上便对塞王动手,恐寒人心。”

  朱允炆摆了摆手,笑道:“先生多虑了,朕召燕王入京,实则是弥补先前之过。我朝尊仁孝之道,帝王之家若无法做到,如何表率万民?”

  “当真?”

  “自然,为免燕王担忧,朕下令裁京军十万,以告诸王无意削藩,同时,以军充民,开荒南山,岂不更好?”

  “吾皇圣明。”

  方孝孺惊喜跪拜。

  朱允炆打发走了方孝孺,结果齐泰、黄子澄又来了。

  两人听闻裁军十万的消息之后,更是惶恐不安,连忙上书,只不过朱允炆没有理睬两人的奏折。

  两人见没有回音,便直接到武英殿求见。

  “皇上,此时万万不可裁军……”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朱允炆都有些发愁了。

  到最后,没办法了。

  朱允炆夸赞了两人忠心耿耿,表示绝不会影响京军战力,纵有削减,可从边关调虎狼之士,才稳住了两人。

  等两人走后,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这是右副都御史袁泰所写,其中有一句“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这是攻击解缙来京城奔丧的。

  也正是拜这位老兄一封奏折,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后来修撰《永乐大典》的解缙,被赶到了甘肃吃沙子。

  朱允炆嘴角露出了笑意,轻轻说道:“解缙啊,要不要给我修撰一本《建文大典》,呵呵。来人,命解缙入宫。”

  解缙,大明少有的天才。

  甚至可以说,大明这艘巨轮前进的方向,他曾经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若不是解缙一句“好圣孙”,大明天下谁来做主,恐难预料。

  可惜缺乏社会磨练,自傲狂妄,又太过理想化的解缙,终究还是付出了代价。

  没混两年,官没做大,却得罪了不少人。

  朱允炆仔细打量着他,又矮又瘦,其貌不扬。

  “草民解缙,叩见皇上。”

第六章方孝孺的文治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