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

天不负01来源:阅文

字数:6.38万字

阅读:89101 连载中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935 99 0票 推荐票
小说简介
【岳父,这女婿,我当定了!】 重生1977年,成为病退回城的知青! 李长河懵逼了! 重生是个好事,可是年代不对啊! 他一个九零后,重生到了四十年前? 当然,也不是没好事! 高大英武的他被隔壁朱教授一家相中了。 想安排我跟他们女儿相亲? 还说他们女儿很漂亮! 李长河不信......直到他看到真人 大名鼎鼎的女儿国王? 岳父,这女婿,我当定了!...
李长河 朱啉
免费阅读

  初春的寒意在首都还没消散,火车站前的大厅里,人来人往的人们行色匆匆。

  他们大部分穿着蓝色或者草绿色军装,腰间挎着军绿色的斜挎包,胸前别着伟人的像章,脚步匆忙。

  车站两旁挂着各种各样的横幅,大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标语。

  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和三轮车,按着清脆的车铃声,展示着这个时代的风貌。

  这就是1977年的首都火车站。

  李长河提着一个老上海大号旅行包,慢慢的走出了燕京站,打量着这四十年前与未来截然不同的风景。

  是的,四十年前!

  李长河重生了!

  从一个前世的九零后,变成了这一世的五零后!

  说实话,刚醒来的那会,李长河是懵逼的。

  重生是好事,可是重生的年代错了,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九零年以后得事情,他还是挺有记忆的,可现在是1977年,这让他如何是好?

  大变革的时代,到处是机遇,可问题是他也没有切身经历啊。

  对于这个年代,李长河只能说了解一些。

  因为前世他是个网文写手,喜欢看年代文,甚至自己也写过几本,赚了大几十万,查资料也查了不少,对未来的大势也算是有些了解。

  至于能发挥多少,李长河现在不好说,毕竟小说主角是有金手指的,而他如今,没系统没外挂。

  好在重生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李长河这一世重生的人是个下乡知青,在冬天修水库的时候热心救人,滚落山沟,前身挂了,他来了。

  也因为这事,他在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意识不算清醒,表现的跟原来不太一样,让医生诊断为了精神障碍。

  当地的公社见状,以为李长河得精神病了,再加上他已经下乡了五年,符合病退的所有条件。

  为了不担责任,也为了补偿李长河,就给李长河办了病退,让他成功回城了。

  多少知青梦寐以求的回城机会,李长河就这么得到了。

  所以在清醒之后,李长河也没再多言语,一直保持沉默,直到身上的伤完全康复,然后坐车回来。

  而除此之外,还有让李长河特别满意的一点,就是这一世的出身。

  别的不说,李长河如今一米八出头的个头,在这个时代能够明显看出来,他之前的生活条件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修水库的主力。

  “嘿,爷们,是不是刚到咱们首都,要不您上车,我拉着您找地怎么样?”

  就在李长河感叹的时候,一个三轮人力车已经来到了李长河的面前,车夫操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想接下李长河这活。

  “行啊,到中关村南大街5号,多少钱?”

  李长河温和的开口问道。

  这年头人力三轮车,就相当于后世的出租车,有专门拉人的,也有专门拉货的。

  “嘿,一听您这口音,是咱们老燕京人儿,知青回城吧!”

  “这样,咱自己爷们儿,我也不多要您,收您一块钱,您看行不行?”

  (燕京地志里面记录的八七年规定的三轮车夫价格,按距离计算,二环内单人五毛钱,三环内单人一块钱,双人和货运差不多都是翻倍价格,主角这其实到三环外边缘了,取了个一元报价。)

  说完又立刻加了一句:“不是我要价高啊,从咱们这到中关村那都出了城了,三十多里地呢,要您一块钱真不多!”

  这年头,还没有所谓的环线,不过常规来说出了二环就相当于出了燕京城,中关村那都干到西北三环角上去了。

  “大哥您说的在理,可是您看我一穷知青儿,哪里掏的出一块钱?得嘞,我还是做地铁去吧!”

  说罢也不再跟这车夫多扯皮,往旁边的地铁售票口走去。

  没错,1977年的京城有地铁开通了,正是未来的地铁一号线。

  地铁票价:1毛钱!

  此时的地铁一号线全长只有十多公里,东西走向,从燕京站到立新站,立新站就是未来的公主坟站。

  而终点站立新站距离中关村就五六公里了,从那里再找个三轮车更便宜。

  凭借着手里的介绍信买了一张一毛钱的地铁票,李长河走进了这个时代的地铁站。

  此时的地铁车厢里没多少人,座椅都是横排座椅,跟公交车座椅差不多,但是更宽更大,干净整洁。

  李长河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然后安静地等着地铁开动。

  等出了立新站,他又再找了个三轮车夫,这次对方只要了两毛钱。

  嗯,回家总计花了三毛钱,跟一块钱一比较,净赚七毛,大赚啊!

  中关村南大街5号,也就是李长河此行的目的地,当然这里还有个别名,燕京工业学院的教职工家属院。

  李长河的父亲原本就是燕京工业学院的副教授,如今恢复了工作,自然还是安排在这里。

  嗯,未来这个学校,会改名,叫燕京理工大学。

  不过让李长河没想到的是,他进不去。

  被学校的保卫科给拦下了。

  “同志,我真的是回家,您看这是我的介绍信,家庭住址就是里面,我怎么能骗您呢?”

  李长河有些无奈的拿着介绍信冲着门口站岗的保卫科人员解释说道。

  对方态度倒也不差,就是不让进。

  “同志,我看了您的介绍信了,不过说实话,您这地址是以前的。”

  “不是我不让你进,这些年人员变化太大了。”

  “要不然您找个家里人过来接您?”

  保卫人员说的委婉,但是意思表达的很明确,谁知道你们家里人现在是不是回来了?

  “这样,我爸是李立山,你们保卫科总有他们办公室的电话吧,给他打一个说明一下情况,他能来证明。”

  李长河想了想,给出了个建议。

  家里现在不知道有没有电话,就算有他也不知道号码。

  思来想去,能最快联系上的,就是父亲李立山了,就是不知道对方现在是不是在做科研,能不能联系上。

  “小伙子,你刚才说,你是李立山的儿子?”

  就在此时,旁边突然传来了一句问话。

  李长河转头一看,问他的是一个中年妇女,似乎刚走到门口,面容有些苍老,看着五十来岁的样,个头不高,带着个眼镜。

  最重要的是她的身上穿的并非常规的军绿色或者蓝色公装,而是一身灰色的女士尼子长外套,有点风衣的影子,但是版型更周正。

  里面搭了一件白衬衣,那个衬衣面料一看就跟李长河他们身上的布料不同。

  在这个年代,它有一个显著的名字:的确良。

  “是的,阿姨,我是李立山的儿子,刚从知青点回来。”

  “您,认识我父亲?”

  “你在这等着,我去喊玉秀来看看!”

  “你们看着他。”

  妇人没有直接回答李长河的话,又冲着保卫科的人说了一句,然后径自走了进去。

  沈玉秀,就是李长河母亲的名字。

  对方显然是认识李长河的父母的。

  待对方走远之后,李长河有些好奇的冲着保卫科的人问道:“同志,好奇问一下,那位是?”

  “哦,那是咱们学校朱教授的夫人,刘医生。”

  “刘医生?朱教授?”

  李长河回忆了一下,自己脑海里好像没这家人的记忆啊!

  不过来自后世的记忆倒是忽然提醒了他。

  燕京理工,教授,医生。

  不会那么巧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