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0章 此计之妙,实乃高明!

  绝佳的物资啊!

  两年三熟,不易腐败,岂非天生的军粮?

  连普通百姓的食物和军队口粮,都被眼前这位青年研究得透彻,实乃匪夷所思!

  “秦先生学识渊博,小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敢问先生,这些神奇的作物究竟源自何处,真是闻所未闻!“

  秦浩闻言,给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答复:

  “这些,皆是我恩师出游前所遗留,我只是略作研习罢了。“

  “然而,家师云游四海,行踪飘渺,即便我想引荐于朝廷,也是无处寻觅啊!“

  始皇闻言,不禁连连摇头,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能教出如此杰出的弟子,那位隐世高人的本事必定深不可测!

  然而此刻有秦浩辅佐,已是大秦之幸矣!

  此事宜早不宜迟,须尽早布局,以求速效!

  此时,夫落罕见地提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

  “并非我要泼冷水,但我想说的是,马铃薯和玉米虽奇妙无比,却仍需时日来种植。“

  “当前会稽各地亟待重建,刻不容缓!“

  “怎能指望百姓忍饥挨饿,等待作物成熟呢?“

  “况且,重建工作远不止食物一项,房屋、道路等设施的修复同样急需大量资金!“

  “敢问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始皇和李斯听罢,皆点头赞同,内心忧虑更甚。

  的确,作物再丰产,也需数月方可收割。

  灾区的民众怎能承受漫长的等待,他们需要的是即刻的援助!

  秦浩闻声,从容地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定计。

  “确实如此。人活一世,无非名与利二字罢了。“

  说完,他转向夫落,淡然问道:

  “请问郡守大人,您为官的初衷是什么?“

  秦浩如此平静地抛出这个尖锐的问题,让夫落心头一凛!

  在始皇帝面前,回答不慎可能意味着丢掉乌纱帽!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吞了口唾沫,脱口而出:

  “在下为官,不图名望,不贪财利,只因大秦百姓,只因江山社稷!“

  “只有对得起皇上的恩泽,对得起黎民百姓,我这郡守才能问心无愧!“

  说完,他又不由自主地瞥了眼始皇,冷汗沿着脸颊滑落。

  秦浩闻言,却只是轻轻摇头。

  “凡如此说者,无非两类人。“

  “一类是口蜜腹剑,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国家大业,实则心中所念,仍是那一袋袋的金银!“

  夫落闻言,身体一震,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这番话犹如判了他死刑!

  若让始皇起了疑心,他恐怕明日就得下台耕田了。

  “这……“

  见夫落紧张不安,秦浩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还有一类,就是傻瓜。“

  夫落闻言,再度愣住。

  傻瓜?

  一直保持沉默的始皇也被秦浩的话语吸引,顿时来了兴致,接过话茬:

  “秦先生此言甚妙,可否详细道来?“

  秦浩闻言,随即滔滔不绝地陈述起早已构思好的论点。

  “郡守大人的言辞之间,未沾丝毫利益之意。“

  “坦白说,从抗疫举措来看,这行为确显天真。“

  “可这天真背后,不也正是为了博取身后佳名,求得世人铭记吗?“

  秦浩说着,朝夫落投去一抹深意的微笑。

  “在下直言无忌,还望郡守大人海涵。“

  夫落此时已无暇顾及其他,只觉如卸重负!

  “正直“二字入耳,夫落心头的巨石方始落地……

  即便被视作傻子,只要证实他的忠诚与正直,始皇陛下就不会对他有所责难!

  “秦先生所言皆是事实,我岂能不认同?“

  “只是,这与重建有何关联呢?“

  夫落的困惑,也是众人共同的疑虑。

  秦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智者的笑意。

  “我以此为例,旨在先让大家明白,世人所为,无非名利二字驱使。“

  “赐予‘名’的权力握于朝廷之手,乃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如今朝廷急需资金,何不用‘名’换取‘利’,解燃眉之急?“

  “要说这世间最有利却无名的,非商人莫属!“

  始皇闻此,眼前豁然开朗,如拨云见日!

  没错,他怎会忽视这一点!

  大秦为了稳固江山,防止重蹈齐国覆辙,始终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那些在六国战乱中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商人,社会地位却低微,甚至不及田野间的农夫……

  若朝廷能赋予他们名誉,那金银财宝岂非唾手可得?

  秦浩随即提出了最终的解决之道。

  “朝廷此刻可号召天下商人出资助国,共襄会稽重建大计。“

  “同时,在帝都咸阳树立一座表彰善行的石碑,名字无妨,关键是这象征意义!“

  “捐资越多之人,其名刻于碑上越高越大,让天下皆知此商人为大善人,是大秦的杰出子民!“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心潮澎湃,暗自赞叹不已!

  此计之妙,实乃高明!

  要知道,贸然提升商人地位恐引发国本动荡,农业发展受阻。

  然而,若仅是轻描淡写地宣传,精明的商人又怎肯心甘情愿掏腰包?

  在咸阳立碑,既节省开支,又解决了实际问题,真可谓一举两得!

  “妙哉,妙哉!“

  始皇朗声大笑,忍不住鼓掌称赞。

  夫落见状,连忙附和,声音洪亮。

  “秦先生乃旷世奇才,在下心服口服!“

  始皇回到府衙,立刻挥毫御令!

  “会稽各地,立即着手推广马铃薯和玉米,不得耽搁。“

  “朕在秋收之时,必将见证你们培育的硕果!“

  说到这里,他略作停顿,语调中透出一丝庄重。

  “假使此物确有奇效,待它普及至大秦每一寸土地,你夫落便是功勋卓著的大臣啊……“

  始皇的话语让侍立在侧的夫落立刻俯首跪地,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微臣,誓死不负皇恩!“

  帝王之术,恩威并济!

  先以威权震慑,再以荣华利诱,这般双管齐下,岂有臣子不尽心竭力的道理?

  待夫落退下,始皇又拿起案几上的一卷竹简,专注地研读起来。

  那是蒙恬呈上的奏报。

  “秦浩所荐二人已收到,不久将抵达咸阳……“

  低语间,始皇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双眸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自秦浩出现以来,他不断带来惊喜,事事顺遂,仿佛置身梦境……

  翻阅着竹简,始皇转向李斯,随口问道。

  “你认为,这秦浩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始皇看来,身为法家出身的李斯,必定更通晓诸子百家之道。

  李斯闻言,沉思片刻,却无奈地摇头。

  “微臣愚昧,不敢妄加揣测!“

  “如若同为法家,秦浩应更为严谨苛刻,难以设想他会提出宽容之策。“

  “若是儒家子弟,他显得过于实际,与那些空谈大道理的腐儒截然不同!“

  “若是道家弟子,他不会如此精于世故,也会丧失那份纯真之气。“

  “农、墨两家之人,专精一术,恐怕难以成为如此全面的人才……“

  听闻李斯几乎否定了诸子百家中最显赫的几家,始皇不禁有些惊讶。

第10章 此计之妙,实乃高明!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