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九章:气疯了的朱元璋

  一开始他还是很高兴的,可是当听到洪武十五年的事情,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变得难受起来。

  洪武十五年,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年,先是六月份,自己的长孙朱雄英早夭,没过两个月,陪伴自己近三十年的妻子马皇后病逝。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眼泪留下下来,他永远都记得,当年自己受伤,是自己的妻子背着自己逃命。

  也忘不了自己被郭子兴猜忌,是她从厨房偷了饼子给自己,结果被烫伤,可也就是那样感动了郭子兴的妻子,自己才得以活下来。

  她给自己生了五子二女。

  她劝自己要对文人好一些,要爱惜百姓。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尽职尽责的妻子,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一个合格的大明皇后。

  可就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先自己而去。

  之后的自己就像是出笼的猛虎,再也没人能管得住,或许皇后还在,会责怪自己杀了这么多人吧。

  朱元璋叹息了一声,继续听了下去。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觉得南京偏居东南,不是正统王朝的建都之地,所以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洛阳考察。

  当然除了考察之外,还有敲打一下秦王、晋王的意思。

  他们就藩之后,很多事情做的都不像话,对待百姓尤其苛责。

  可没想到,太子朱标回京之后就生了病,洪武二十五年便病逝了。

  什么,标儿洪武二十五年就病逝了?!

  今年是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说自己的标儿只有四年的寿命?!

  标儿今年不过三十四岁,怎么会这样?

  朱元璋又重新听了一番,这才确定不是自己听错了。

  为什么?

  标儿的身体一向很不错啊,难不成有什么不知道的病?

  不行,得让太医赶紧去看看。

  “来人!”

  想到这里,朱元璋当即喊道。

  “奴婢在!”

  立刻有太监走了进来。

  “派人去……算了,你且退下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

  “奴婢遵旨!”

  虽然不知道朱元璋为何这样,可太监还是乖乖听话的退下了。

  不能这么鲁莽,太子的身体一向不错,若是别人知道自己派太医给太子看病,还不知道会惹得多少人胡思乱想。

  朱元璋将视频倒回去,他想仔细听听,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漏掉的蛛丝马迹。

  听来听去,好像只有洪武二十三年,自己杀了李善长、牵连到了宋濂的缘故。

  朱元璋早就对李善长动了杀心,哪怕后者今年已经七十多岁,早在洪武四年就辞官,可朱元璋依旧对他有些忌惮。

  宋濂给太子朱标当了十年的老师,两人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按照这上面说的,自己原本是要杀了宋濂,还是太子苦苦求情,这才改为流放。

  可宋濂当时已经七十二岁,在路上就病死了。

  对于自己的儿子,朱元璋自然是了解的,朱标是一个十分仁厚的人。

  对没有救得了宋濂,肯定十分自责。

  或许是看到标儿心情不好,他才会让太子去考察西安和洛阳,却不曾想,这一去倒是让他回来生了病。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罢了,为了太子,就留你一条命。

  朱元璋心中想道,这完全不是因为自己心软。

  若是能救太子,别说是一个宋濂了,胡惟庸他也可以不杀。

  以后每个月让太医给自己、太子以及后宫嫔妃们看看身体,如此一来倒也不显得突兀。

  拿定主意之后,朱元璋继续听了下去。

  太子死后,六十多岁的朱元璋没有了迁都的心思,在考察了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个孙子之后。

  他选择了朱允炆作为接班人,因为朱允炆孝顺懂事。

  他为朱允炆请了大儒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作为他的老师。

  为了让朱允炆可以无后顾之忧的继位,他杀了蓝玉、傅有德、冯胜,为太孙铺平道路。

  可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二儿子秦王朱樉、三儿子晋王朱棡,都先他而去。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元璋也病逝。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太孙继位,朱棣那个小畜生不是篡夺大哥的皇位。

  估计这个小畜生是觉得老大、老二、老三都去世了,该轮到他这个老四当皇帝了!

  可接下来朱元璋就不淡定了,自己选的这个皇太孙莫不是个傻子?

  崇尚复古,改官名、地名、宫殿名倒也算了,搞井田制,你咋不上天呢?

  可更大的震撼在后面,朱允炆六月登基,改完这些地名之类,开始着手削藩。

  他听信了黄子澄的话,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

  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朱允炆采纳了其建议。

  周王朱橚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小儿子,都说父母爱幺子。

  朱橚被封为吴王,要知道朱元璋之前被小明王封的就是吴王。

  一旦就藩,他就是距离京城南京最近的藩王。

  朱橚被召进京后,直接囚禁了起来,然后被发配到了云南。

  建文元年,又把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烧了王府自焚。

  之前一直装疯卖傻的朱棣,在朝廷逮捕了他王府的官员之后,不再犹豫率军占领北平,七月在北京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

  听到这里,朱元璋双手紧握,额头青筋暴起,自己莫不是在标儿去世之后瞎了眼。

  怎么选了这么个一点不顾及亲情,做事毫无手段,任凭那些酸儒摆弄的废物!

  真要是觉得藩王势大,削藩不是不可以,可这也得讲究策略,一点点的来。

  你先对周王动手,一个月内又连削四藩,不是摆明了告诉那些藩王,你要动手了。

  如果自己是朱棣的话,看到自己的侄儿这么胡搞,只怕是也会清君侧。

  清君侧,这是朱元璋给藩王们的权利。

  皇明祖训写的明明白白,如果朝中出现奸臣、佞臣,藩王可以率军清君侧。

  当然清君侧之后,皇位不能自己占有,还得率军返回自己的驻地。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要大封藩王的原因,一是抵御北方的蒙古,二是防止朝中出现奸臣、权臣。

  以小宗拱卫大宗,一举两得。

  可怎么都想不到,会出了朱允炆这么一个废物。

第九章:气疯了的朱元璋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