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内总动员
就在崇祯皇帝悲愤不已的时候,身旁的太监王承恩轻声说道;
“陛下,老奴还有一些讯息想向陛下呈报。”
“讲?”
崇祯皇帝平复一下心情,冷静道。
“虽然现在北京城可以用岌岌可危来形容,不过,仍不是全无希望。”
太监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哦,继续。“
这个太监王承恩可是崇小时候还是“信王”时就在身边服侍,跟随崇祯帝十几年,绝对是忠心耿耿。
而且现在还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大内内侍总管,可以说是现在身边唯一可用的人了。
既然还有希望,崇祯皇帝不由打起精神来说道。
“李逆叛军北上之时,陛下曾经下诏勤王京师。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兵王永吉、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等五路大军都已经在路上,据厂卫来报;
其中史可法的飞虎军前锋已经抵近天津,距离京城仅有百里。
此外大内御马监掌印庞天寿三月前就已经出发到两广收取税银,近日传讯数日后就可返京。
北京城池坚固,如果陛下振作精神,最好是亲临城墙之上鼓舞守军士气。
虽不能长期坚持,但守上几天,等待勤王援军到来还是有希望的。”
王承恩陪伴守候服侍崇祯帝数十年,这位主子早已是他生命的全部。
在主子失落失望的时候,作为仆人必须站出来为主人分忧。
而且现在的崇祯皇帝好像和原来的崇祯帝像是变了一个人,倾听,询问,不急不躁,隐隐有了一个真正的君王气度和风范。
以前几乎从来不听他人建言的这位爷,今天终于好像醒悟过来,换做以前性格暴躁的崇祯皇帝,早就一言不合拿剑砍人了。
尤其是先前在龙椅上醒来的那一刻,眼神中光芒万丈,虽然后来又凝聚回去,但是那一刻展现出来的锐气,令王承恩感到惊讶和震撼的同时不得也必须要做些什么。
作为从小看着崇祯皇帝长大的王承恩,崇祯皇帝的一切就是他的一切。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王承恩必须做些什么,来为皇帝提神打气。
现在唯有最后一条路可选:御驾亲征!除了抵抗,别无他法。
通过王承恩的禀报;名将史可法的勤王军队已经在路上,还有收取的两广税银即将回京。
有军队,有钱财!那还怕什么啊!
听到这些信息,崇祯皇帝当即龙躯一震,老太监王承恩不愧是忠仆,提出让自己亲临城门,这里面有个说法,叫——御驾亲征。
所谓御驾亲征就是皇帝亲自率军出征,能给军队带来巨大的士气鼓舞,自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还有什么比皇帝亲自率领的军队更配得上“王者之师”一词呢?
明朝都城北京城的守军虽然不多,但是几百年的北京城可不是白建的,城墙高大,坚固,此时最缺乏的就是士气和信心。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也是要稳定民心军心,御驾亲征绝对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后的办法。
崇祯皇帝朝王承恩赞许的点点头,
现在最重要的是咬牙坚守扛过两日,前来勤王的各路大军已经在路上。
但是守城的军士已经拖欠军饷多日,没有钱饷就算自己亲自去了光喊口号也没有用,这个时候的明军士兵从军官到士兵都基本颓废了,管你是朱家天下还是李家天下,自己能不能得到实惠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只不过是打工的,明朝就算灭亡了,换了朝代他们继续打工而已,可是公司可以换名称,国家灭了难道就只是换个主子那么简单?
所以必须给他们实在的东西,就是银子!
一念如此,叶苏暨此时的崇祯皇帝对王承恩问道;“现在宫内还有多少银子?”
王承恩听后身体一颤,轻声回答道;
“前期朝廷募捐的银子已经派人送往山海关吴三桂总兵那边去了。
现在国库早已枯竭,新库里的银子只有两千三百多两,老库里有大约九百多两银子,另外还有查抄罪臣而来的一些衣饰和珠宝,价值大约一千余两银子。”
说完后暗自垂泪。
堂堂一国之库全部银两加起来竟然不足4000两!
这是大明王朝吗?
崇祯皇帝听后顿时脸色发寒。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这还不是以前的崇祯皇帝“作”的!
还有那个死逼吴三桂,他娘的就是大明朝的罪人。
勤王诏书3月初早就发出了,山海关距离京城也就600里,当年蓟辽总督袁崇焕在山海关得知皇太极率军绕过关宁进犯京师时,亲自带兵,仅用了两天两夜就赶到北京城。
而这个吴三桂到现在十五天了,连个人影子都没看到。
若是这家伙对大明朝是忠心,绝对不会如此拖沓至此。
这笔账肯定要算,等老子守住京城,缓过气来,第一个就收拾狗日的。
崇祯皇帝暗自发狠后接着问道;
“现在京城守军还有多少?”
“大疫过后,京营已不足万人,且多是老弱病残。“
王承恩再次泣声答道。
“老弱病残也是人,是人就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崇祯厉声道;“传我旨意;宫内所有宦官太监,到太庙广场集合,全部随我去城门守城。
当年太祖定都北京,目的就是要君王守江山,天子守国门,此时不守,更待何时?“
“诺!”
这是大内掌印太监王承恩今年听到的最霸气最豪横的一句话了,当即挺直腰杆,大声回答道。
不一会儿,皇城内警钟齐鸣;
“天子有令,太庙集合,御驾亲征,守卫国门!”
“天子有令,太庙集合,御驾亲征,守卫国门!”
“天子有令,太庙集合,御驾亲征,守卫国门!”
原来暮气沉沉的皇宫大内瞬时就躁动起来……。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