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顺军第一猛将
这些一辈子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兵们面面相窥,就是小旗,总旗,百户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天大的官了。
现在皇帝竟然就出现在他们眼前!
顿时这群兵士就伏倒在地,瞬时城墙上跪倒一片。
“平身,起来吧。尔等现在是战士,也是守城的勇士,北京城和全城百姓就靠你们来守卫了。”
崇祯皇帝和颜悦色的对这些军士们道。
原来这个和蔼客气的中年人就是大明的皇帝?
传说中的喜怒无常,高高在上深居皇宫的天子竟然来到了城墙之上,战火前线?
这时一名全身盔甲的军官连忙来到前面,躬身道;
“勇士营指挥使韩松迎接圣驾,城墙之上,刀枪无眼,圣上龙体贵重,请到城墙下休憩。”
看见这名全身战甲的军官,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
如果城墙上都是这些连军服都不齐整的士兵来防守,京城的安危堪忧。
幸好有正规京营的军官在指挥,说明大明的军队还没有全部崩塌掉,还是有正直果敢的军人来承担军人的荣誉和责任。
“朕不是来休息的,朕是来帮助你们守城的。
你们的身后就是这座城市,至于皇宫,不重要,朕的皇子皇孙都在这里。
你们保护的不是皇宫大内,而是你们自己的家园。
保护的是大明的江山,大明的子民。”
这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
“我们都几个月没领到军饷了,而且在城墙上打了一天,连顿饱饭都没有,怎么守城?
皇帝来了又如何?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力气怎么打仗?“
原来是城墙垛口处躺着的的一名老兵发出来的。
听见军士们的抱怨,崇祯皇帝老脸一红。
士兵们没发军饷也确实是事实,但是现在不是推卸推脱责任问题的时候了,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崇祯随即对身边的王承恩道;”将大内御马监朕养的几匹御马杀了,速速送往此处。”
“诺。”
随后崇祯皇帝大声说道;“朕以前心高气傲,识人不明,误信谗言,做过很多错事。
但朕今日在此立言;以后兼听则明,只要是对国家有用的,是对社稷江山有益的,朕一概接听接受。
这位壮士刚才所言是事实,朕现在就反思反省。
你们的军饷确实没有发,但朕的御马监掌司已经外派东南收取两广的赋税,即日即可回京,到时候拖欠的军饷足额发放。
这是其一。
其二,你们没有吃的,朕已经派人回宫将大内的御马宰杀,即刻就会送来烹煮。
并且朕的皇后还会亲自煮食,为你们做饭。
其三,朕今天宣布;这次所有守城的军士,都会登记造册。
活下来的军士,贱籍改为良籍。
凡是战死的将士,每个人都会记录记载下来,今天你们是勇士,明天你们是英雄!”
大明皇帝亲临前线,并且承诺将会补发拖欠的军饷。
还要将皇宫大内里面的御马宰杀为前线战士当食物。
传说中大明第一美女“懿安张皇后”和周皇后两位皇后娘娘亲自为将士们煮饭煮食。
这些已经够令人震撼的了。
但是以上这些都比不上最后一条——贱籍改为良籍,改籍改户,成为良民。
改籍就那么重要吗?
是的,非常非常重要。
对于这些出身既是贱户,生来备受歧视的贱户们来说,户籍就是天,户籍就是命!
自太祖皇帝在战胜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之后,打下江山建立明朝,其部属甚众,诛不胜诛,遂下令贬为贱户。
其后还有其他所谓的惰民,乐籍,疍户,九姓渔船、伴当、世仆、丐户等,一律贬为贱籍。
并定下了一条铁的规矩;在《明会典》中,颁布并实施,贱户制度,匠籍制度。
这些贱户匠籍的人等女的世世为娼,男的代代为奴。
不允许读书入仕,不允许与普通人并列。
他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妇女穿的裙子等,都不能同常人一样,辱贱已极,人皆贱之。
这些贱户人等出身即受歧视,背负着一座枷锁一样,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卑微的如同蝼蚁,生存的艰难竭蹶。
而现在这些守城的军士当中,有不少是临时招来的京城贱户贱籍的人等,他们只为有一口饭吃就被替代原来京营的正式军户军士,来城墙上充当炮灰。
反正活者也是受罪,死了反而是解脱。
可是现在大明皇帝竟然亲临城墙之上,并且许诺战后将为他们解除贱户。
这样一来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后代就可以脱离歧视,成为一个抬着头走路挺着胸做人的正常人了。
这是何等的惊喜和平生难得的奢望。
一入贱户,永世不得翻身,如今能够以一己之力,换来全家全族的幸福和安宁,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拼命又何妨?战死也值得!
后世而来的崇祯皇帝当然知道明朝创定下来的这些不合理的制度,既然不合理,那就要改革。
城外李自成的大军压境,正需要军民同心共同抗敌的时候。
老子现在是皇帝,有权不用还待何时?
此时旁边的勇士营军官韩松适时的高举双手喊道;
“圣上英明,大明万岁!”
瞬时这群士兵们被鼓动起来,纷纷举手道;
“圣上英明,大明万岁!”
“圣上英明,大明万岁!”
“圣上英明,大明万岁!”
喊声声震云霄,传遍京城。
此时城下一个面色阴冷的将军忽然听见城墙上的呐喊声,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这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威武将军正是大顺军第一猛将刘宗敏!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