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九章 天命少年

  这一番出世入世的论调能看出两位前辈还是谦虚了。

  严幼云发现这二位从头到尾都没有长辈的架子,或许是碍于严幼云身为丞相之子的身份。

  倘若严幼云真是因为二人谈天论地一遭,便大彻大悟,随后出家为道,皈依为佛,亦或是避世逍遥去了,恐怕这木李二人也很难跟丞相交代,于是做什么都是礼貌性回礼,又不敢谈得太深,生怕把这闻名京师的纨绔公子哥给聊没了。

  譬如方才木青说什么“囿于樊笼,踏出樊笼”的,立马补充一句“于世弘毅,切勿碌碌无为”,这语气让人听了总觉得是一百八十度急转弯。

  三人相谈甚欢,越聊越起劲,严幼云便多问了些。

  “对了,两位好像是有什么武学傍身?看你们自湖心亭至小舟之上,不走寻常路,其间身法轻盈,凌波微步,貌似仙人一般。晚辈很想要请教一二,不知前辈在江湖之中算什么水准?”严幼云对他们二人先前的轻功绝学颇为好奇,一猜便知曾染指江湖。

  李潇之气度非凡,一袭长袍随风表扬,他双手靠背哈哈笑道:“算不得什么至高武学,李某不过一儒生,年轻时家师曾授过一招半式,后来我也不曾与人较量高下,只与自己周旋,不足挂齿。”

  “这也挺好,总好过那些江湖中人你比我我比你,最后也不知争出个什么所以然来。”严幼云看小说看得多,知道这江湖内卷起来,总是要命的。

  木青听后亦然道:“不错不错,一山更比一山高嘛。”

  李潇之看木青附和,却左手捋着胡须,右手点着对方道:“木青道长与我可不同,他活了半生都在追求道门的万象法门,巴不得一步登天以证道,非我等可同语也。”

  “反而成了笑柄,真是羞杀我了。”木青无奈摇头,这话题他一刻也不想多提,反主为客对严幼云道:“贫道则观公子骨骼清奇,有习武之资,只可惜年纪尚大,难以登堂入室。不过如若公子有兴趣,以公子家世,寻一名高手拜师学艺,强身健体防身用,自然不在话下,我二人实在见丑了。”

  严幼云虽不能完全理解二人所言,但他倒是还没有学什么武学的兴趣,仅仅是觉得稀奇,便没有细问。

  今日得见李潇之与木青道长,算是他初来乍到此处的第一课了。

  严幼云自己觉得所谓隐世埋名,前世对于陶渊明、竹林七贤的评价也是各有千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罢了 。

  行隐世之举的本人,他们既然选择避世,也就不在乎世人怎么看。

  世人倒也不必厚着脸皮往上贴,非要给出个避世究竟是对是错的结果,人家开心了便好,无可厚非。

  不过李潇之其率直任诞的性情倒是合了严幼云的胃口,霎时间他与二人没了隔阂,虽是初见,却似故交。

  自打这日起,他便加入了二位老者行列,常随之前往湖心亭,以饮茶,对弈,畅所欲言为乐。

  云太山间,景之美,人之洒脱,不可多得。

  三人俨然成了忘年之交,淡寡如水,攀谈之下,严幼云学习了不少知识,涨了不少见识,这便是近朱者赤。

  ……

  忽有一日兴起,三人聊得多了,李潇之酣畅之余便谈及了一些玄之又玄的事情。

  当年李潇之曾撰写过一篇骇世文章,名曰《浮萍梦华图》,乃是李潇之一日梦一事所成,醒后又以卜筮解惑,数理推算,遂将梦境以图示之,并加以谶语解意。

  这其中内容将旸国气运延至三百余年全然写尽,李潇之知道天机泄露过多,便止笔于此,后来因为有数件预言都已经应验,宫中震动,朝中奸臣诬其妖言惑众,故而联名上书将此书设为禁书焚烧殆尽,李潇之也自此被贬谪,一蹶不振。

  严幼云觉得预言之事太过荒谬,只是当个故事听罢了,但李潇之如今实实在在因贬谪隐居于此,却又无法解释。

  李潇之说道:“严公子,我已观察你数日,总觉面善,前日我骤然间回忆起你这般倜傥模样,大觉不会有差。你与我当年《浮萍梦华图》中所述的天命少年太过相像了。”

  李潇之语气看似信口胡诌,而那本奇书已随一场业火化为往事,谁都无法证明,如今也只能拿出来聊一聊,倒也无妨。

  而严幼云的样貌确实与梦中少年极像,才引起他的一番叙述,实在是有些稀奇古怪。

  严幼云不以为意笑道:“我竟然和李前辈有这般奇缘呢?”

  李潇之颔首捋着灰色须髯,他将那《浮萍梦华图》中的珠玑字字道了出来:“李某只记得那谶语如是说道——

  我从梦中入,亦从梦中出。

  昏昏言梦呓,醒后成纨绔。

  辗转生死际,抽丝辨真凶。

  纵横傲京师,难得结广友。

  本欲安乐间,静湖变湍流。

  常有愿违事,覆水已难收。

  帝王将相计,朝野恩怨仇。

  家道遭中落,无奈身所从。

  一踏江湖远,楼外又见楼。

  恰逢多耆宿,赠我绝世功。

  灵犀一剑破,江山知我流。

  东西南北中,我命天不由。

  儿女情长罢,步步揭阴谋。

  纨绔可豹变,万事笑谈中。”

  严幼云听着倒觉得挺像那么回事,字虽都识得,连在一起却并不知是何意,于是多嘴问了一问内容究竟什么意思。

  李潇之摇头,说是天机不可泄露,吊足了胃口。

  木青在旁一脸正经地附和李潇之,全程二人一唱一和,倒也是两个可爱老头。

  但木青和李潇之说话总觉得像是骗傻子,于是严幼云即使信以为真,却也不想再纠结,只好悻悻然就此作罢。

  临了李潇之只是补充一句:“倘若经年以后,严公子还记得李某,你想再来与我切磋一番言论,那便如今日一般坐于湖心亭中,咱们好好谈谈这一谶语。”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第九章 天命少年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