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九章 赵家村集体出动

  “一群饭桶!”

  陈塘听到此话,微愕,旋即感到恼火不已。

  这些当差的,居然都是些战五渣,连些许护院都打不过。

  “倘若,大人真的愿意替在下伸冤做主。”

  此刻,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山河,忽然开口了:“在下,倒是可以找人,来拿下这年老五。”

  “当真?”

  陈府尹微楞:“你去何处寻人过来?”

  “我们赵家村,别的没有,能打之人,那是极多的。”

  赵山河认真道。

  他在赵家村待了也有近小十年了,对于赵家村彪赫的战力是深有感触的。

  赵家村一共六百口。

  其中除却老幼妇孺,青壮一共两百余人。

  这些青壮,都是跟着关叔从小便学习武术,日日打熬筋骨的。

  在赵山河没有将酒楼开起来,没有帮助赵家村种植亩产惊人的土豆、红薯之前。

  赵家村都是靠着紫金山狩猎为生。

  一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即便是遇上猛禽都能对付,想抓年老五,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过,还需府尹大人,提供路引才行。”

  赵山河道。

  “此事好说。”

  陈塘思索片刻,直接道:“只要能够维护我大明律法尊严,本官作为应天府尹,必然是会倾力相助的。”

  当即,便命副手领着赵山河去取路引。

  赵山河一下子要了两百个路引,也是让副手颇为错愕。

  拿着路引,他很快离开应天府衙门,朝着赵家村赶去。

  ........

  “什么?府尹答应替我们做主了?”

  当赵山河携路引回村,将事情原委告知赵关等村内乡亲父老后,大家顿时欢欣鼓舞。

  但当听到赵山河要他们一起去捉拿那年老五后,众人也是有些吃惊。

  “山河哥,官府的官差们都这么弱么?居然连个泼皮都拿不下。”

  有年龄稍小些的村民有些好奇的问道。

  “倒也不能怪那些官差战斗力太差。”赵山河开口道,“主要是庇护这年老五的,是国公府的小公爷。”

  “他们的护院大都是行伍老兵。”

  国公府?

  小公爷?

  赵关等人听到这几个字,面色微变。

  年老五的靠山,不是上元县的汤师爷么?怎么会和国公府扯上关系?

  “我也是听府尹调查后方知,其实不是那年老五巴结师爷,而是那颇有些远亲的师爷为了巴结他,才替他判案的。”

  赵山河一五一十的说出来道:“这年老五纠集了一批盲流,在应天府内渐成了势力,不知靠着什么关系,和国公府的小公爷蓝方攀上了。”

  “这段时日,靠着那蓝小公爷的权势,在应天府内也是没少做各种欺男霸女之举。”

  “若是和国公府扯上关系的话......我等只怕是没机会把酒楼拿回来了吧。”

  赵关面色微变的道。

  他们虽都是乡野村夫,却也知晓国公是何等权势滔天的人物。

  莫说赵山河只是秀才,即便是有了官身,也是斗不过对方的。

  “关叔,不需惧他们。”

  赵山河笑吟吟的道:“那凉国公早已失势,没什么能耐报复的,再者,府尹大人已答应撑腰到底。”

  “咱们只需将人抓到手便可!”

  听到此话,乡民们才渐渐放下心来。

  随后,按照赵山河的吩咐,开始挑选人手,前往应天府捉人。

  ——

  皇宫。

  就在赵山河前往赵家村动员村民捉人之际。

  朱元璋也没闲着。

  他先是仔仔细细的览阅了一番赵山河考试的卷宗,最终,对其惊叹不已。

  “不愧是朕的孙儿,果然有雄才。”

  赵山河作为一个来自蓝星的现代人,自然是没有本事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高中的。

  事实上,他连八股文都写不利落。

  能够连中三元,主要还是靠的一个特殊的能力——那便是天降宝贝。

  赵山河来到这个大明王朝,没有如其他人一样,觉醒什么吞天食地的超级金手指。

  唯一获得的特殊能力,便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可抽取一件东西来使用。

  这些东西完全随机,也没有任何相关性。

  譬如那亩产几千斤的红薯、土豆的种子,都不是这个时代能够出现的。

  靠的,都是赵山河抽取所得。

  譬如那食为天酒楼,之所以能够此前火爆一时,靠的也是他抽取到的现代调味料还有菜谱所致。

  至于这高中的考试文字,自然也不是出自他的手。

  而是来自一位历史上明朝颇为著名的一道传世名篇。

  “百姓足,孰与不足!”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这篇八股文的出处,乃明朝进士王鳌之作。

  此人曾入阁为相,注释六经的功底极高,自然是让朱元璋吃惊不已。

  “此卷宗交予大学士阅过了么?”

  又仔仔细细读了一遍这篇《百姓足,孰与不足》后,朱元璋靠在龙椅上,询问身旁的大太监孔罗。

  “回禀陛下,大学士已看过。”

  “他们怎么评价?”

  “此乃锦绣文章,难得一见,其策论中正,颇有经天纬地之感,若是殿试,当可取做状元之材。”

  状元之材........

  听到这般评价,朱元璋一向肃穆的老脸上,也不禁出现了一抹笑意:“他们这些老家伙走眼了。”

  “什么状元之材.......明明是.......帝王之材!”

  朱元璋心中想着,又想起了自己另外一个幼孙朱允炆,一时间,竟有些为难起来。

  “雄英......倘若一直留在朕的身边,定是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不过,如今.......他虽有雄才,却游历在外,我本欲立允炆,若再改心思,怕是又会使得朝堂震动......”

  就在朱元璋心思千回百转,纠结不已之际。

  被他委派出去探查消息的锦衣卫副指挥使葛晋,此刻回到殿内。

  “陛下,那赵山河告官一事,不太顺利。”

  葛晋跪在殿前,将他在锦衣卫盯梢,查探到的消息告诉了朱元璋。

  “喔?”

  朱元璋合上这篇《百姓足》,将目光落在了身穿飞鱼服的葛晋身上,问道:“细细说来!”

  葛晋立刻将应天府尹陈塘派人去抓年老五,却因小公爷围护,反倒被人打出去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到此话,朱元璋顿时面若冰霜:“好大的胆子!”

  “这些个小王八羔子,仗着自己家族颇有几分功劳,竟无法无天!”

  “便是官府缉拿,也敢抗拒!”

  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心中倒是越发觉得自己这些年杀对了。

  甚至,杀的还不够多。

  还不够狠!

  没有让那些功臣勋贵们,真正明白敬畏国法。

  “既是捉拿失败,朕那乖孙儿是否选择撤诉了?”

  “亦或是,拿着我给的令牌,前去禁卫军的都尉营搬救兵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都没有。”

  作为锦衣卫副指挥使的葛晋面色古怪的道:“他找应天府尹要了两百道路引,说是——要去赵家村纠集那些青壮劳力,亲自将年老五捉到应天府衙宣判。”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第九章 赵家村集体出动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