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总是迎难而上的大姐
杨晏在心里慢慢琢磨,这事还得从长计议。三弟这两年跟人合伙去关外做生意,八成是这个谢家。
生意场上的事情他虽不懂可是叫的上名的富商巨贾他也略有耳闻,没听过有姓谢的。
三弟过了清明就要启辰去关外了,这事还得去找他问问。
谢思媛见人散的差不多了,赶紧将自己把绣娘锁在屋里的事情告诉了大姐,大姐一脸难以置信的指着院子问,“你把人锁起来了?”
谢思媛怕被大姐训斥沉默的捏着自己的衣角.
谢思娴见妹妹唯唯诺诺的样子,还是难以将这件事和她联系在一起,不过这也正好给了她发落她们的由头.
她起身,谢思媛立即贴了上来,哀求道“大姐要怎么发落她们,我可是答应她们不报官的。”
谢思娴挑挑眉问她,“这主意到自己拿了,你说说该怎么发落她们。”
说着便坐在了堆满账本的方桌前,看样子是要长谈了。
谢思媛面对谢思娴早没了方才的莽撞,扭扭捏捏想了很久才说,“铺子里少了她们确实不方便不如训斥一番?”
这两绣娘家里的状况她也知道,真要撵人也于心不忍。
谢思娴不由得笑出声来,点着她的鼻子无可奈儿的应是。
谢思媛大喜,立即行礼道谢。
“明明是她们犯了错怎么你倒像是跟她们一伙儿的一样。”谢思娴拉着她往后院走。
谢思媛赶紧把手抽了出来,“大姐总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我方才被她撞得都快脱力了,大姐去处置她们吧。”
在一旁扫地的春影将扫把一丢,接下围裙对谢思娴说:“我跟大奶奶去,家里还没乱呢,她们自己到先乱起来了。”
真是虎将手下无怂包啊,春影这火辣脾气是挺合适在铺子的。
之后的事情谢思媛是从春影嘴里听来的,那两个绣娘见她没来以为谢思娴要撵人,又是赌咒发誓又是痛哭流涕,好一番表忠心,谢思娴才做出一副以观后效的样子。
谢思媛后悔没有跟着去,也能跟着大姐学学,好改改她一见人哭就心软的毛病。
接连几日谢思媛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
她看了看跟她并肩走着的大姐,神色轻松,毫无察觉。
她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只有连连的暮色和亮着微弱灯光的两三户人家。
又侧耳一听,除了两人的脚步声,只有窸窸窣窣的说话声从邻近街道的铺子或是宅子传出来。
可能是最近太累了,她这样宽慰自己,却不由得加快脚步。
为了凑银子,家里的书稿字画也卖了,日常开销全靠当首饰,姐妹们的妆奁里已不剩几件首饰了。
谢思娴轻声安慰她,“往后铺子里你多受些累,那两个绣娘现下也老实多了。”
“大姐,铺子以后怎么办。”谢思媛挽着谢思娴的胳膊问,大姐从来都是心里用事的,不到行动的那一刻绝不透露半分。
谢思娴轻轻一笑眼睛亮亮的说:“这间绣铺是家里最挣钱的买卖,盘出去的那些铺面刚刚有些起色,要说赚钱还要大把往里砸银子,父亲不在家与其苟延残喘不如都盘出去。有这间绣铺在我们即便是借印子钱也能还上。”
看来这间绣铺是她们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能当机立断的把不盈利的铺子盘出去,就这一点比大多男子都强。
谢思媛看向一脸坚毅乐观的大姐,为了凑钱,大姐把自家住的宅子都卖了,无处可去只能搬到了谢家在马厂胡同的宅子里。
五年前谢思娴嫁给了隔了一条胡同的宋秀才宋伯沐,宋伯沐还有个幼弟,兄弟两从前跟着一个寡母靠着祖上的几亩薄田和宋太太帮人浆洗过日子。
兄弟二人一同考中了秀才,宋伯沐觉得弟弟宋仲沐更有读书的天分就放弃了举业在家打理庶务供弟弟读书。
宋太太因常年劳作常年卧床,宋伯沐常去铺子里抓药,渐渐地跟药铺的周掌柜混熟了。
周掌柜见宋伯沐一表人才,待人宽厚心里十分喜欢这个少年,便同有生意往来的谢老爷说起了这件事。
谢老爷多方打听,虽是寒门小户但是宋伯沐为人沉稳,小小年纪就能体谅母亲苦楚担起养家的重任。便请了周掌柜做媒,给谢思娴定下了这门婚事。
五年前宋太太病重,谢思娴也及笄了,宋家落魄的就剩两间四处漏风的茅草房。
可是想到宋家子弟个个会读书,万般介轻贱唯有读书高。谢太太一咬牙,将谢思娴嫁了过去。
五月完婚,十一月宋太太过世,是用谢思娴的陪嫁所得发的丧。宋家的吃穿用度都指着谢思娴的陪嫁。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