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鼓起勇气
何清的意识清醒已经有一月有余了,现在她还是木讷的,不过在闵氏和李嬷嬷的共同努力下经常被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透透气。
南边的天气要比北方好一些,初秋只有早晚的一丝丝的凉意。
长宁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窗边看一叶叶的银杏落下,铺满一地,看起来光芒璀璨、暖和和的。
于是闵氏以为长宁喜欢黄色,给她备的都是黄色系的衣服,比如现在鹅黄色的襦裙和嫩绿色的小窄袄,倒是显得小姑娘脆生生的。
闵氏这样操心倒是让何清有些不自在,毕竟于她而言闵氏现在还是陌生人。
其实她喜欢的是以前自家门口的两颗银杏,那是在以前爸爸一时兴起进行的小活动。
老爸带着自家两闺女亲自跑到山里苗圃选的小苗苗,因为旅途没有老妈太开心导致出门忘记报备,加上路上粗心老爸还没注意照顾把妹妹搞中暑了,最后只有爸爸带着自己在门口栽树,生病的妹妹只能扒着窗台眼巴巴望着,妈妈在旁边啰啰嗦嗦的念叨着什么。
高中之后之后有妈妈细心处理过的银杏果吃,或炖肉或炒食,总别有一番风味。在这古香古色的四方的院子中唯一能缅怀过去的只有这微风都能带走的温暖。
在徐家何清吃的更好,金糕、栗子糕、龙须酥这一类点心就不用说了,龙井竹荪、鸡沾口蘑、芙蓉鹿尾等等好菜也不在少数,远远胜出妈妈做的白果,可是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温暖不起来。
何清一开始十分怀疑这些菜品出现在一个五品官员的小女儿桌上是否合乎规制,但看周围人一脸稀松平常的样子她就只能强迫自己学着淡定了,看来为一方刺史的领导阶级家庭条件蛮不错的嘛。
于是在思考如何在这个时代活下去的闲暇之余,何清竟然有了期待吃饭的实际行动。
在这养尊处优的环境下逐渐堕落的何清终于在五天后见到了传说中的平阳侯府唯一血脉——老祖母尹氏。
在祖母到的第二天一早全家便要按着规矩向祖母请安,于是闵氏一早起来就捯饬自己、儿子、两个女儿。穿戴的都精致不失礼数,规规矩矩的往旁边一站都知道是一个肚子里出来的。
长宁虽然还没有面对未来的勇气,但是长期被放假就该睡懒觉思想腐蚀,也不愿意早起。
导致闭着眼睛就被兢兢业业的李嬷嬷抓起来,紧接着就有温热的帕子敷脸,暖和和的醒神茶,一阵穿戴以后就在被扶到小荷背上,同闵氏一起前去老祖母的桐乡院,这期间何清人都没看清一个。
果然古代官宦之家的生活就是腐朽啊腐朽。
在正厅长宁首次见到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穿着青色对襟窄袖长衫的徐长安大哥哥、桃色对襟短衫半臂褶裙的徐长静大姐姐、明黄色绣花对襟衫的自己。对面姜氏及儿女则是明晃晃的红色,硬是要夺人眼球。
声势浩大的请安中何清昏昏欲睡,一切都由李嬷嬷贴身照顾,什么礼节都有定数,之后坐到小杌子上等待长辈发言。
她深知在这种王者级别的宅斗专家面前表现得聪明伶俐是十分蠢笨的事情,更何况自己还是才来不久的冒牌货,生怕被瞧出端倪,于是继续呆呆笨笨装呆鹅。
待何清恍恍惚惚驱赶开瞌睡虫却被祖母的容貌吓住了!——老祖母与她正牌老妈竟有七、八分像!如果自己有福能继续呆在现代,在父母跟前尽孝十年,妈妈说不定真是这样的!
何清赶紧闭眼低头,装着几分困意的样子,生怕李嬷嬷瞧出不对来。裙摆上悄悄开出的暗花融化了心里坚硬的冰块,缓缓透出些暖意。
首座上,身着暗紫色刺绣诃子裙大袖衫披帛的老祖母尹氏,见子孙们整整齐齐的列坐膝下,缓缓地从独居京城的孤寂中走出:“宽儿,你与夫人这些年在宁城很好,为官正直清廉、儿女教养的也得体,如此便是我徐家繁荣昌盛的根本。”
徐宽赶忙带着闵氏起身行礼,道:“母亲的教诲儿子片刻不忘,应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儿子时时以此修身、教养儿女。”
“如此便好,咱们徐家虽在边关,可为官为政亦多有监督,先不说那陛下的御史,光是府衙上的小人就可往上检举,不可掉以轻心。”祖母微微点头,平阳侯虽无男丁承继爵位,可在朝中的亲眷朋友并不在少数,徐宽这些年在宁城造福民生、兴修水利、安抚边境都落在她眼里,否则不会单单让徐宽在边境那么久。
祖母饮了口茶润润嗓子:“此次我来,为哥儿们说好了去锦襄伯府念书,主讲的是萧山书院的黄先生,已与先生商讨,五日后便道府上叨扰。长安即将参加院试乃是关键一步,长书虽比长安小但也要提前备起来。我们这样的官宦之家,孩子们念书科举是正途,你们夫妻二人可得用心了。”
夫妇二人连忙称是。
何清想起来自己父母也是这样督促自己读书,终于鼓起勇气接纳这一切。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