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五章 鬼主藏家乘(中)

  这条甬道蜿蜒又漫长,仿若一条冬眠的蛇,悄无声息地沉睡在地下。龙辛云起起落落的脚步声在七拐八弯的甬道中激起了阵阵空洞的回声,感觉格外的诡异阴森。

  一个世纪之后,龙辛云终于走到了甬道的尽头。没想到,这里竟然是一条死胡同。

  龙辛云不甘心地在原地转了半天,这里摸摸,那里踩踩,期待着能找到什么机关或者暗道,却是白忙了一场。他只能扫兴地提着长明灯往回走。

  走着走着,龙辛云忽然停下了脚步,用长明灯照着地砖上的花纹,仔细地查看起来。

  来的路上,龙辛云就注意到这些花纹了。可他当时急着要穿过甬道,没心思研究它们。现在,他放慢了脚步往回走,终于瞧出它们的门道来了。

  地砖上的花纹虽然在样式上有诸多的变化,形状却都是近乎规则的椭圆形,结构均衡对称,大小也相差无几。构成花纹的元素皆是规整的直线和曲线,其中有一些花纹反反复复的刻了很多遍。

  所有的花纹都是围绕着甬道的中轴线刻的,乍看之下,就像地上伏了一条长龙。花纹与花纹之间行款清晰,疏密相宜,既有行和列的相称,又有前与后的呼应。

  龙辛云曾经在历史语言研究所接触了大量殷墟甲骨文的考古资料。由此及彼,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石坡惊天的想法——地砖上的花纹会不会也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呢?

  想到这一茬,龙辛云的精神莫名一振。他兴奋地举起了手中的长明灯,来来回回地在甬道里走了好几遍,将地砖上的花纹都看了个清楚明白。

  时间在一步一挪,一刻一分中飞速的流逝着。

  当龙辛云第七次踱步到甬道的尽头时,他无意间踩到了一块中空的地砖。这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一切。龙辛云小心翼翼地撬开那块地砖,从一个尘封的地下暗穴里拖出了一个嵌套式的密龛。

  密龛的外层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铁函中套着一个白玉函,白玉函中又装了一个翡翠函。翡翠函里藏着一叠包裹着兰干布的贝叶经。

  贝叶又叫戈兰叶,是贝多罗树的叶子。在滇西乃至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很多古老民族的心目中,贝叶书是能够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天赐神书。

  这些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的一切事件和保留下来的所有文化,都是靠这一匣匣的贝叶书,世代传承下来的。

  龙辛云从密龛中找出了十二匣贝叶书。每一匣书大约有五百到六百片叶纸。叶纸被压在了两片木匣中间,但没有装订成册。

  所有的叶纸都保留了原始的叶状形制,长度在一尺半左右,宽约四寸,颜色是典雅的淡绿白色,边缘涂着一层彩漆,彩漆上抹着流光溢彩的金粉。

  每一片叶纸的边缘都用特制的墨线弓打了整齐的墨线。墨线内有八行规整的文字。这些文字是用特制的铁簪子蘸着植物果油和锅底灰制成的墨水刻写出来的,不但字迹清晰可辨,而且永远涂擦不掉。

  龙辛云惊喜的发现贝叶书上的文字和地砖上的花纹有七成以上是重合的。这个证据有力的证明了他的猜测——地砖上的花纹的确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不过龙辛云从来没有在任何的史料和文献上见过这样的文字。它们到底写了什么呢?

  龙辛云试着运用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考古法,将这些象形文字当成了一幅一幅的图画来解读。

  很快,他猜出了其中几个常用字的意思,有:风、雨、日、月,水……可是远远不够。

  龙辛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刚刚才从一座百转千回的迷宫中走出来,不小心又闯进了一团辨不清方向的迷雾。

  龙辛云陷入了忘我的思考,来来回回地在漆黑的甬道内踱着步子。

  一边走,他一边像睡不着的人数绵羊那样,无意识地数着地砖上的文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甬道的地砖上总共刻了一千一百零九个字!

  忽然,龙辛云的眼中亮起了一抹星光!

  龙氏的家训也是一千一百零九个字!难道说地砖上刻的是龙氏家训?龙辛云忍不住将那篇刻入了骨髓的家训诵读了出来。

  “毋令长者孤,不教父母怒。”

  “须知子可教,勿谓子何知。”

  “积善以持家,怀德惟安宁。”

  ……

  传承了百千年的谆谆家训,穿过驺驺岁月,荏苒星霜与古老贝叶上的经文一个字、一个字的碰撞在了一起,碰出了龙辛云的茅塞顿开,喜不自禁,也碰出了龙氏一族尘封了千年的家族秘史,荣辱兴衰。

  龙氏果然是哀牢的后裔,九龙的传人!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了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国王柳貌率领臣子和百姓归顺汉室的盛况。

  鲜少有人知道,在柳貌做出这个载入史册的壮举之前和之后,古哀牢国还出了两位改变过历史进程的王。他们和柳貌做出了南辕北辙的抉择,将古哀牢国的命运引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第一位哀牢国王的名字叫做扈栗。①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能征善战的扈栗派遣军队驾驶木筏,沿着长江和汉水南下,攻打依附于汉朝的部族鹿茤。弱小的鹿茤部落被哀牢人一举攻破。②

  就在哀牢人准备将鹿茤人绑做俘虏带走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雷声震动,暴雨如注。

  狂肆的南风化作一只凶猛的恶龙卷过了二百多里的江面。巨浪一浪高过了一浪,江水倒灌如潮。哀牢人的木筏在风摧雨打中沉入了江水之下,几千名军士命丧了他乡。

  扈栗战败,心有不甘,派遣手下的六位侯王,集结了一万人,再次攻到了鹿茤。鹿茤王率众与哀牢人苦战,杀死了所有的侯王。

  扈栗厚葬了战死的侯王,打算发兵再战。不想,开战的前夜,侯王墓竟然被老虎刨开了。六位侯王的尸体都被老虎翻出来,吃了个干干净净,连块骨头渣子都没有剩下来。

  这件事彻底打垮了哀牢人的士气,也让扈栗震惊不已。他取消了对鹿茤的作战计划,把自己关在王宫中,闭门反思。

  建武二十七年,扈栗将哀牢的祭司耆老召到了王座前,对他说:“我们这次攻打鹿茤总是受到上天的责罚,看来汉朝有明君坐镇,上天有意要保佑他的臣民!这是天意啊!”

  那以后,扈栗率领两千七百七十户哀牢人,归顺了大汉。扈栗薨殁之后,他的继任者柳貌再次投诚,为哀牢和大汉之间又迎来了七年的和平。

  ① 扈栗,有的史书中也做“贤栗”。

  ② 鹿茤(lù jì),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哀牢》:“其王贤栗遣兵乘箄船,南下江汉,击附塞夷鹿茤。鹿茤人弱,为所禽获。”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第五章 鬼主藏家乘(中)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