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丧灯明
姜见月被请到内院,一打眼就看到了地上的血诗。
李长京有心试探,便故意问她:“姜大夫可知这边漠的瑶池殿。”
没想到姜见月点了点头,回答他:“前几日从双湖派回来,在路边茶楼休息时,有听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过一些。”
李长京怔愣,“说书先生?”时光易逝,知道当时具体情况的人大多已经退隐江湖或者离开人世,所以江湖关于“瑶池殿”的传说已经渐渐消失。如今传说又起,连说书先生都拿它当新的故事传颂,不知道又要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李长京长叹一口气,“依姜大夫所见,东碧山庄和瑶池殿会有什么关系?”
姜见月苦笑一下,“先不说东碧山庄只是一个小小药庄,做的是草药卖卖,行的是治病救人之术,与江湖并无多大关系,又怎么会牵连到瑶池殿。”
李长京定定地看着姜见月,似乎想从对方的脸上找出些许破绽。可是他失败了,姜见月眼里除了对逝者的伤痛,只剩清澈见底的坦荡,于是便也不再追问。
“李盟主,找到一把凶器。”
“带过来。”李长京吩咐一声,就见一个衙役带着一把短刀走上前来。等他侧眸之时,便见姜见月敛着眉目,不知在沉思什么,面上颇有些凝重。他心底竟也跟着一沉,“可是有何异处?”
“这个刀,好像在哪里见过……”
“我知道!”燕云开恰巧来寻姜见月,曲云和受了凉,躺在床上高烧不退,鹿衔也醒了,惶惶不安要见姜见月,他心疼小孩突遭变故,担忧师兄身体,赶紧来寻姜见月,刚到就看见衙役手上的短刀,一眼就认出来了,“前夜在平安客栈,有一群边漠人,腰间就别着这样的刀!”
李长京本就是雷厉风行之人,得了线索立马派人前去青囊乡抓人,等他们一去一回,那些人早就离开青囊乡,不知道往哪里去了。但也不算全无所获,寻了见过他们的人画了画像,整个州府张贴通缉。
“姜大夫,小女身体康健不少,不久前已经能下地行走几步,还多亏了你悉心照料。”李长京双手抱拳,“还请节哀,东碧山庄此案,我一定尽全力侦查。”
“不敢当,是我医术不精,没能彻底医好挽君。”想到那个温柔如水却与病榻缠绵的女子,姜见月悄悄在心里叹息,“东碧山庄的案子,还要麻烦李盟主了。”
李长京点点头,多留无意义,点清人数后便匆匆离开了。
天光渐昏,朔风卷地而起。姜见月抬头看了眼快要黑下的天穹,叹气声还没飘多远便散在了风里。
林柏仁夫妇的停灵之地与其他人不同,是另一处院子,院内同样是缟素灵幡齐挂,此刻廊檐下的丧灯亮着,投下一片凄清的影子。
漆黑的棺材放在灵堂正中,棺椁前摆着简单的祭品,而两道黑影跪在棺椁之前,正往一个瓷盆之中烧着纸钱。
鹿衔依偎在姜见月身边,小小的脸上满是泪水。
姜见月伸手抹去他的眼泪,感觉到他身上冰凉,于是把他抱入怀里,望着仍烧着冥钱的瓷盆,眼底跳动着火光,“没什么好哭的,人总是要死的。”
“十年前,师父的娘去世的时候,师父也是和你一样,天天躲着哭。”姜见月很少对鹿衔说过她小时候的事,鹿衔瞪大了眼睛认真听,“那时候师公就说,人总是要去的,或早或晚,留下的人总要往前看。”
鹿衔的耳边一直能听到不远处的院子传来的法事哀乐,再看看面前略显凄凉的情景,不禁问道,“师父,我们不用请人做法事吗?我看他们有的请了僧人,有的请了道士……”
“你师公他们含冤而死,信佛信道可不管用。”姜见月将写好的祭文放上瓷盆,“嗤”的一声,祭文化作一片火光,火势一盛,却越发将她明艳的面庞照的漠然凄怆。
“抓住那些人,救回唤雨,他们才会安息。”
待祭文燃尽,姜见月起身,牵着鹿衔回房休息,竟然连守灵都不曾打算。任由油灯燃尽,黑暗吞噬灵堂,等着下一道光将这里点亮。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