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九章 故人之孙

  第九章 故人之孙

  吴铭回到院子之后,下午没有出去躺在摇椅上。

  他要在院子里用玉打磨出一张玉符来,等下个月圆之时,吴铭便要将项羽给挖出来。

  届时,吴铭要面对的是发狂的项羽,同境界之下,他真不敢保证打得过项羽。

  做一些小道具,欺负一下刚出棺材,尚且虚弱的项羽,还是没有问题的。

  挺过狂暴中的项羽,吴铭有的是办法忽悠他。

  首先,吴铭要做的是打磨玉石。将五寸长,五寸宽,五寸厚的玉石打磨成,长三寸,宽两寸,厚四分之一寸的玉符。

  然后将院子这些时日积攒下来的一点灵气,引入玉符之中,这一步需要耗费精气神。

  若是灵气充足时期,有修为在身,打磨玉石,制作玉符是很简单的事。

  然天地之间灵气刚复苏,太过稀薄,聚灵阵积攒困难,每一丝的灵气都来之不易。

  玉符的威力,并不强大,对付现代军队那是痴心妄想,欺负欺负项羽还差不多。

  这也是吴铭迄今为止夹着尾巴做人的原因,他辛辛苦苦憋一个大招,放出来杀伤力还没有人一颗手榴弹威力大,你说气不气?

  更何况,现在大街小巷,电子眼多的是,不低调做人,万一被人干掉了,随机重生到电子眼底下,他的秘密不就暴露了吗?

  吴铭可不想被二次解剖,现代医学如此发达,解剖起来肯定不是春秋时期粗糙汉子可比的。

  次日上午,吴铭吃完早餐正在院子里打磨玉符,吴四一走到边上说故人前来拜访。

  吴铭心中了然,让吴四一带人来院子。

  待吴铭再次抬头时,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的男子站在内院门外看着他。

  愣了一下,吴铭道;“我有事忙,你自己找地方做。”

  “好。”

  男子也不客气,从会客厅搬来一张凳子,往吴铭边上一放,自来熟的观看吴铭打磨一块玉。

  打磨玉石,起初很简单,但打磨到一定程度上,就得小心翼翼了。

  昨天一个下午,吴铭就将玉石打磨八九不离十了。

  而最后的一二,是最难的部分,用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来形容非常贴切。

  一个打磨,一个观看,两人都未说话。

  “就一个问题,院子里为什么比外面暖和?”

  男子过了一会,提出了一个问题。

  “院子比外面暖和不正常?”

  吴铭头也没抬,继续打磨玉石。

  “不正常,来的时候我看了天气预报,今天刑襄市气温在2度到8度之间。在外面穿风衣都嫌冷,院子里脱了风衣都热。”

  男子似乎没想要吴铭回答,皱眉凝思了一会,拿着外套走了出去,“明天我还来。”

  “随意,不送。”

  吴铭嘴角扬起笑容,他们爷孙俩不仅模样像,性格也像。

  民国三年,吴铭初见男子九岁的爷爷秦桓,为救在战火中懵懂的秦桓,吴铭被兵败的白朗起义军乱枪打死。

  民国十三年,吴铭沉睡前一年,再次遇见秦桓,那一年秦桓十九岁,接触红色,坚定无神主义者。

  见了吴铭之后,秦桓的反应可想而知。

  对此,吴铭先是反驳,称并不知道秦桓在说什么,结果秦桓一口咬定,十年前救他的人,就是吴铭。

  还举出各种例子,比如吴铭身上的那块浪琴怀表,就是十年前的那块怀表,上面还有着弹痕。

  又比如,吴铭烫着半卷的波浪头,这个发型在民国并不常见。

  再比如,吴铭身上穿的是西服,而非中山装,西服同样不常见。

  秦桓列举的例子,让吴铭冷汗直流,他以为世道较乱,没什么人会注意到他,掩饰之心放低了很多。

  吴铭也没想到,他模仿雍正烫波浪头,穿西服,竟然会成了他破绽。

  这更加坚定吴铭沉睡避世的决心,免得再被有心人抓住。

  吴铭便跟秦桓约定,他要是再能活一百年,他必定会送他一份礼。

  秦桓问,送什么礼。

  吴铭说,到时候我就为你写一副字,老而不死是为贼。

  秦桓说好,到时候他会在他孙子辈挑选最杰出的一位来找他。

  一时戏言,吴铭没想到秦桓能活到一百一十岁。

  最杰出的孙子,看着也比吴铭年龄大了,少说也有二十七八,吴铭脸嫩,看着最多二十二三。

  隔日,秦桓孙子七点未到便来了。

  正巧吴铭他们刚吃过饭,吴铭准备打磨玉符。

  秦桓孙子请吴四一帮忙做一份早餐,自己继续盯着吴铭看。

  在吃早餐的时候,秦桓孙子从怀里拿出三只温度计,一只放在院子外,一只放在外院,一只放在内院。

  吴铭没有管秦桓孙子,随秦桓孙子折腾,要是聚灵阵这么简单就被他找出破绽来,算吴铭输。

  秦桓孙子一呆就是一天,中午也是在这里蹭的饭。

  赵政嘴上没有说什么,其实心里还是不大乐意的。

  吴四一是吴铭的奴仆,跟他一桌吃饭就算了,现在来个人就能跟他坐一起吃饭,有没有把他这位千古一帝放在眼里?他还要不要面子了?

  好吧,其实赵政不乐意菜被分走一部分,远远大于跟他坐一起吃饭。

  赵政的适应能力很强,短短几日,他便带入了现代人的角色,全然没有古人风范,亦没有千古一帝的架子。

  怎么说他现在也是寄人篱下,还得仰望吴铭行事,区区隐忍并不困难。

  傍晚,秦桓孙子疑惑的带着三只温度计走了。

  吴铭知道,那三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一样的,秦桓孙子看不出什么来。

  院里院外温度一样,给人的感受却不一样,其中涉及到的玄学,不是秦桓孙子用几只温度计能解决的。

  第三日,秦桓孙子六点半便来了。

  正巧赶上吃早饭,四人吃过早饭,吴铭才知道,赵政跟吴四一都知道秦桓孙子叫秦淮,就他一人才知道。

  吴铭没有表现出异样,吃完饭继续打磨玉石,如今的玉石长度跟宽度已经符合要求,只剩厚度还差一点,差不多还要一天的时间。

  这一天,秦淮不像前两天那样,什么都不说,只看着,他问了吴铭很多问题,都吴铭给忽悠过去了。

第九章 故人之孙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