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0010章 出现转机

  第0010章 出现转机

  为何他没有读完最后一年,事情比较复杂。和他一同没有读完的还有几个同学。

  那就是申屠邺和苏玛丽二人。

  丽州县的公婆岩山下。

  即使社会动荡时,申屠邺在外公胡敬梓的教导下,他可没有放松学习,他满负荷地学些工业机械机电的知识。

  胡敬梓可是一个厉害人物。他是西南联大的机械动力工程学的教授。建国后,退休的他,作为丽州县里特聘的少数专家顾问之一。

  ······

  时间到了1960年7月25日,按照国家工业部,省工业厅统一调度安排,全国各地的技术精英从四面八方齐聚丽州县城。

  这也促进丽州县本地人努力学习的风气。

  丽州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大型国营拖拉机厂在丽州县城北破土动工。厂房按照苏联专家安德烈耶夫他们专家小组提供的设计图纸,顺利开工建设的。

  丽州县百姓敲锣打鼓竞相庆祝,街头巷尾也是议论纷纷,拖拉机厂也成了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和当时这座古老的城市解放一样热热闹闹。

  同年7月,婺州专区农机厂和莲都县动力机厂完成迁并,暂定名为婺州专区丽州机引农具厂,为属地企业。

  丽州县动员了全县的人民,开工建设丽州县史上第一个国营大型工业企业——丽州县机引农具厂。

  这个也是工业部的重点工业,国家机械部也是高度重视,派来了工作组督促开工建设。

  厂房样式的设计,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有东欧风情,工人们开始开工建设新厂房。

  翻译姚建设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他时时处处留心援华专家个人或者家庭的需要。

  ······

  县里缺人手,派临时工申屠邺参加新厂建设。

  在别人眼里,申屠邺可不是一个工人,他是一个县里招待干部。

  因为,他是县经委办的人。

  他除了在县里上级周围跑上跑下的,他还能够客串一下上级的临时翻译。

  偶尔也有工人叫他一声:“上级好!”

  申屠邺虽然觉得略显尴尬,也只好礼貌地点点头应答,在他内心里,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临时工。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和工人们一样,挑沙搬石头,建设新厂,这样,内心里就不会尴尬,也更符合他的临时工的身份。

  当上级回县里去了,他和姚建设,苏玛丽,他们既是这里的干部,也是普通的建设者。

  白天,在工地里,申屠邺、姚建设和苏玛丽三人和普通工人一样,使劲地干活。

  晚上,他们回到工棚里和建筑工人打成一片,下班时间就和拖拉机厂里的普通工人在一起,教教普通建筑工人们识识字,讲讲天南地北的故事。

  反正任何时间,他们是始终是在丽州县国营拖拉机厂基层第一线。

  周末,吃住和专家在一起,照顾专家的一切。

  他们给这些建设者,来自其他省市地区,支援本地拖拉机厂的技术专家和工人,讲本地的三国时期的故事,也就是他老外公给他讲了千百遍的“三马九铃”的故事。

  讲述孙权母亲驾着三匹白马的马车,来本地最著名的丹霞地貌的一片仙山,仙山名叫方岩。孙权的母亲就是来这里求佛还愿的。讲完孙权母亲的故事,就顺便就讲讲三国和水浒的故事。

  这让工人师傅和技术专家们觉得在无聊的时间里很有趣,他们觉得这几个年轻人很有知识,很有文化。

  晚上或者下雨天,拖拉机厂不能施工建设的时候,县里就安排他们三个到工棚里给建筑工人讲故事。在建筑工人们心里,已经把申屠邺他们三人当成他们的临时老师了。

  其实,申屠邺最想讲的是厂房建设以及机电方面的知识,但是,对这些建筑工人来说,那是天书,说了也没有用。

  申屠邺希望厂房早日建好,各种设备立马到位。在最短时间安装调试完毕,立即开足马力开始生产。为国家生产出更多拖拉机经典品牌,用来扩大生产或者赚取更多外汇。

  这些想法,在大型企业厂长身上很正常,毕竟大型企业的厂长是办过大公司的人。

  但是,这些想法在一个临时工身上,无论如何是实现不了的,那得需要机遇,需要更大的平台。

  世界上能干的人多如牛毛。

  你要得到上级的认可才行啊,不是你说或者你感觉你是人才,而是要上级说或者感觉你是人才,你才是真的人才。

  你的才华抱负才能付诸实现,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所以,申屠邺除了等待时机,等待上级发现自己身上的创办企业的才华,别无他法。

  在他上辈子,或许申屠邺是一个搞企业的行家里手。

  现在,他进厂了,他只是等待一个合理的机会,合适的舞台展现他的才华。

  从个子说,申屠邺继承了他外公个子高大的强大基因,还继承了外公的聪明大脑。

  看他个子高大,皮肤粗糙,双臂孔武有力,不认识他的人,目测他的力气很大,百分百像一个搬砖的,而且还会认为他是一个搬砖很厉害的小伙子。

  其实,他也只是在工地缺人手或者特别忙时,他偶尔主动突击一下,递一下畚箕,挑一担泥土或者石头,砌一下墙,抹一下水泥。

  劳动,对于他来说,都是小儿科的事情。

  50年代开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申屠邺和许多下乡知青一样,投入到火热的农村建设。

  知青下乡,其实就是到农村集体公社报名后,和农民一道种地,下插田秧,修筑水库,夯实土坎,修机耕路,筑土坯房等等。

  因为前几年,他作为响应号召的五好下乡知青,那时节,申屠邺刚好机电学校读完两年,他就随下乡知青大军下了乡,在农村落户。已经练就了一副好身材,干点力气活根本不在话下。

  申屠邺的脑子也和他外公一样,记忆超极好。不过,可惜的是,他外公75岁的时候,因脑梗疾病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

  他开始积极复习一些俄语,建设工程和机械语言。

  他似乎慢慢回忆自己以前学过的一些工程机电知识,他也仿佛慢慢记起自己曾经从事过大型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故乡这片热土上,国营拖拉机厂的职工们等着他的上级,等待和他一起大干一番的。

  建设一个60万方的拖拉机厂房,即使是这样的空壳子,建起来也不是那么飞快的。

  下雨天不能施工,晚上不能施工。

  特别是工地技术人才匮乏,一个生产车间的设备安装,非得苏联专家在现场才行,这也给拖拉机厂的建设进度打了一个大的折扣。

  在里面安装各种生产设备,并且调试好设备,这是一个新厂建设的核心。

  当然,核心中的核心是人才,生产拖拉机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虽然丽州县的拖拉机厂建设得轰轰烈烈。危机不是没有,可以说是始终伴随左右,人才严重匮乏,雪上加霜的是,专家安德烈耶夫即将回国。

  安德烈耶夫不能违抗,因为这是他们国家的命令。

第0010章 出现转机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