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6章

  第6章

  回了家中,若兰打扫了院子,领着杏花去地里挖野菜。

  王氏将院子里乱跑的小鸡围进圈内,正准备给李宝贵熬药,就听见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王妹妹王妹妹,你家兰丫头在家吗?”

  王氏听见张氏的声音后,停下手上的动作,边开门边回:

  “嫂子,若兰和杏花去挖野菜了,可是有什么着急事?”

  张婶一脸喜色,顾不得进门就朝着王氏说道:

  “不在啊,我今天过来就是想问问那天的芦枝膏还有没有?我家那口子这几天咳疾好转了许多,大夫说兰丫头的芦枝顶了效果,过来是想着再买一些回去。”

  王氏听闻愣在了原地,兰丫头做的那稠状的膏竟然对咳疾有用?

  她听着这个消息有些震惊,不可置信的问:

  “真的?确定是那芦枝膏起了作用?”

  “哎呦,我的小妹,我的话你不信,大夫的话你总是要信的吧,刘大夫说这芦枝膏确实是个偏方,还让我家那口子多吃几罐嘞,你们家还有没有呢?”

  王氏呆愣的点头:“有呢,兰丫头前两天做了很多,还说要去镇上卖呢!”

  张婶听闻,对着王氏赶紧说道:

  “你让兰丫头多给我留几罐,我娘家大哥和我家那口子一样,多年咳疾都不见好,我多拿几罐给他送去,或许症状也能减轻一些。”

  王氏听闻当然应下了,还想着免费送给张婶,却被她拒绝了,以若兰定好的价格拿走了十罐。

  第二天太阳刚升起,若兰就从床上爬了起来,竹篓中装了一些芦枝膏,带着杏花就往镇上走。

  两个人走到半路,正好碰到了同村小慧的二哥铁牛赶着牛车去镇上,坐着车半个时辰就到了镇上。

  谢过了铁牛,若兰牵着妹妹的手直接去了那天她卖芦枝叶的药材店。

  这家药材店比起景天药材店小了不少,但是管家和善,那日对若兰也没有半分嫌弃。

  她背着竹篓进去时候,药铺里的人零零星星,之前坐堂大夫的位置也被撤了,两个伙计站在前台唠嗑。

  若兰走了两步,就听见其中一个伙计说道:

  “咱们药材店生意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再这样下去不久估计就要关门了。”

  若兰脚步一顿,这时候另一个人说道:“掌柜的不是去黄州请云神医过来坐堂吗?到时候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

  先前说话的人叹一口气:“不过掌柜的这也是没办法,谁让景天药材背后有人呢,那县令是景天掌柜的大舅哥,县令勤廉爱民,百姓自然要去他家药材店,也算沾了县老爷的光,也就云神医的名头能盖过那县老爷的名声了!”

  另一个伙计看法却不同:

  话虽如此,但我们是药材店,景天贵人相照自然是缘由,说到底却还是治病为本,这天下药材店那么多,也并非每个店都有神医,黄州天高地远,来回得有半年的路程,更不用说云神医那人行踪迹神秘,在不在黄州还不好说呢,寄希望于他人,终究有所风险。”

  若兰看了这小伙计一眼,心想这人思想觉悟不错还,知道从自身找问题,不过当年就算神医华佗也对黄疸病人束手无策,何况技不如他的医生呢?

  她缓缓的走到了后面说话的伙计面前,开口道:

  “常听别人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小哥有这般想法,想来这铺子也定然关不了门。”

  乘风听闻,抬头望向眼前说话的姑娘。

  她虽衣裳破烂,但丝毫不怯周围人的眼光,眼睛机灵明亮。

  看了自己一眼,神色自若的从竹篓中拿出了一个装满了黄色的透明膏体瓶子,将其移到了自己的跟前。

  “这是什么?”乘风看着眼前膏体晶莹剔透,忍不住开口问。

  “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这正是芦枝膏,可治咳疾。”

  赵二看着眼前的姑娘,只觉得眼熟。

  见她说可以这瓶子中的东西可治咳疾,全然不信:

  “我听过咳梨膏,并未听说芦枝膏也可治咳疾,你莫不是诓我们?”

  杏花看眼前的人带着怒气,伸出小胳膊护着若兰对着赵二高声道:

  “我阿姊才不会拿这个诓骗人,村里阿叔咳疾不止,正是服了阿姊制作的这芦枝膏才好了几分。”

  “你这小孩,为了劝我们收下这芦枝膏,竟串通他人来夸大厥词。”

  说着又盯看了若兰一眼,这才想起是前几天卖芦枝叶的姑娘,当时管事买下那芦枝叶他还有些纳闷,这叶子镇上根本没有人收。

  也就管事心善,如今看着若兰,心想这人莫不是要再次打秋风,他可不像管事那般好心。

  “你们走吧,我们这儿可不收什么芦枝膏,吃坏了病人回来是要被辞退的。”

  若兰不理赵二,而是对着一直不语的乘风道:

  “这咳疾并非一种,有哮症,有喘症,也有肺热咳,风寒咳,这芦枝膏治的正是热风咳疾,尤其对于痰稠气喘,咽喉干痒患者效果最佳,当然并不能根治,但辅助药物能减轻症状,我说的这些没错吧?”

  她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自己,乘风不自觉的点头。

  等两个人走后,乘风望着桌上的东西,想着和自己说话的人,心思微动几分。

  那姑娘看着情况窘迫,但是学识见度却不凡,罢了,不过是三十文钱。

  若是这芦枝膏最后实在无人问津,自己出了便是。

  出了药材店,杏花看着若兰手上的铜板,激动的小脸通红:

  “阿姊阿姊,我们竟然真的卖钱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铜板呢!”

  若兰看着小姑娘,轻轻勾了勾唇。

  这小丫头不像原主,十岁之前还得了一段好日子。

  从她记事开始,鞑子正好在边境作乱,家里的生活就开始过得紧巴巴,对着这么点钱便兴奋不已。

  若兰摸了摸她的发顶,牵着她走向了不远处的一间肉铺。

  若兰拿着手里的三十文钱,忍痛买了一斤猪肉,又用三文钱买了一大堆猪骨头。

  将店铺老板不要的猪胰装在杏花的小篓子里,最后转到卖包子的小摊前买了三个包子才带着小姑娘回了家。

  离杜家村没几步,远远的就看见不远处顶着大肚的王氏,杏花挣脱若兰的手,飞快的就扑向了远处的阿娘:

  “阿娘,阿娘,我和阿姊把所有的芦枝膏都卖完了,阿姊好厉害,说了几句话药材店的小哥就收下了呢,说如果卖得好下次还让送过去。”

  王氏听闻神色倒没有太大反应,看着大女儿汗津津的脸庞只觉得心疼,对着若兰道:

  “赶紧回家吃饭吧,累了一上午呢!”

  回了家中,依旧是粥配着野菜吃,不过粥却比以往稠了一些。

  四口人分了三个大包子,几个月来第一次吃了一顿饱饭。

  晌午过后,若兰收拾竹篓准备进山摘红蓝花,进了西屋,王氏正拿着红色线绣鞋面,见她盯着自己手上的活计,王氏赶紧解释:

  “你张婶家小玉,再有一个月就要出嫁了,阿娘这几日身子还算爽利,帮着绣双喜鞋,只是收尾。”

  她眼睛不大好,绣东西费眼睛,大丫头之前因为这个还生过气。

  “上个月你头撞伤了,她日日过来瞧你,只不过后来你不愿出门,她也安心备嫁,便没再过来。”

  小玉这姑娘她是有印象的,是个文静乖巧的姑娘,和原主一直玩的不错。

  这红蓝花这几天已经全开,制作口红可以提上日程了,她正愁着怎么打开这个市场,这件事正好是一个契机。

  “那你改天跟小玉姐说,这段时间我并非不理她,而是准备她的新婚礼物,待做成之后再去找她。”

  王氏见女儿没有生气,一颗心才松下,莞尔一笑,“你这丫头,嘴里竟是胡话,还新婚礼物,不会是将这些芦枝膏送了去吧,小玉嫁的那一大家子身子康健,可没患有咳疾的!”

  若兰:“......”

  她以前没发现,眼前的妇人竟这么皮,还惯会取笑人。

第6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