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惟愿无忧来源:阳光书城

字数:6.50万字

阅读:35303 已完结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724 98 0票 推荐票
小说简介
【无系统!基本尊重历史,偶尔改编,偶尔......】 刘辩作为与汉少帝同名的当代大学生。 皇帝模拟器!当世美人皆可收! 亲征武斗猛将,执棋智斗名臣! 朝局风雨飘摇,内乱外祸接连不断,唯有策马平天下!重铸大汉山河! 从汉末开始统一天下!(真正意义上的苍天之下。) 日月所照皆是汉土!
刘辩
免费阅读

第1章

大汉,洛阳城内,皇宫之中。

少帝刘辩泪眼婆娑地趴在了衣着华贵且风韵犹存的何皇后腿上。

当代大学生刘辩因为一句我上我也行,成功穿越到了汉末与自己同名的汉少帝刘辩身上。

此刻少帝刚刚继位,却又突发怪病,一众医官束手无策之间。

“我儿到底是怎么了?”

何太后一面询问,一面厉声问道。

“哼,先帝本就不喜欢你这傻儿子,我看还不如早早退位改立刘协为帝的好。”

董太皇太后带着刘辩的弟弟刘协走了出来,身后一众常侍紧紧跟随。

这一幕让何进不顾规制,剑履上殿。

“大胆!太皇太后太后是要和常侍一起宫变吗?”

何进怒目圆睁,他作为此刻大汉的实际兵权掌控者,足以暂时镇住董太皇太后与常侍们。

愣神间,原主的记忆不断与刘辩融合,等他反应过来时,殿内已经剑拔弩张,随时可能要动手。

刘辩微微蹙眉,通过自己的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快速分析了起来。

“少帝登基,唯一能依仗的也就是大将军何进以及嫁了女儿给自己的颍川唐氏,而前代宦官之首蹇硕虽然死了,但宦官势力却依旧还在。”

“索性灵帝死前撤销了对于文人士族的惩罚,这让如今的朝堂上,各方势力进入了短暂的平衡期。”

分析道此处,刘辩开始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怪不得何进一死,董卓便入了京,原来是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继续一个有军事力量支撑的外力来稳定朝局。”

“哎!可我虽然是皇帝的身份,但君权旁落,完全没有办法集权嘛!”

忧心忡忡之间,刘辩坐直了身体,长时间的思索,在旁人看来像是得了癔症一般。

“你们看啊,这样的皇帝,如何执掌大汉?”

董太皇太后似是抓住了何进的痛脚,开始指着刘辩猛攻起来。

何太后生为刘辩的生母,自然是将他护在身后,却也找不到任何反击的借口,只得仍由董太皇太后辱骂。

“太皇太后!请慎言!臣看陛下就是太过思念先帝了,以致于精神恍惚,如此纯孝之举,岂能乱加揣度,反倒是渤海王,先帝死后竟一切如常?”

何进让自己腰间的宝剑微微出鞘,寒光一闪间,他立刻将矛头指向了刘协。

站在太皇太后身后的常侍们见到这样的何进,吓得连连后退。

“思念先帝?有了!这不是绝佳的借口吗?我他娘真是个天才!”

刘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立刻高举玉玺,“摆驾太庙!”

宦官之中,唯有张让还算亲近刘辩,他立刻狐疑的下跪接旨。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被刘辩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彻底浇灭,众人跟在刘辩身后想要知道他为何要去太庙。

刘辩手握玉玺,快步进入太庙之中,在先帝们的塑像前一一走过,最后定格在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塑像之前。

刘辩看了一眼身后的众人,立刻在雕像前跪下,“孙儿奉命前来拜见!”

“祖爷爷真的要教我吗?”

“太好了!”

刘辩一边跪拜光武帝的塑像,一边自问自答,吓得身后众人不敢入内。

“张让!你去让这些人都退下,先祖托梦告诉朕,要在太庙教我治国之道,今后开始,你便是常侍之首,这里就由你来伺候朕。”

刘辩在张让眼中不过是个十岁少年,平日里连说话都显得有些稚气未脱,如今这番话,言辞有据,条理清晰,完全不像曾经那不学无术的刘辩。

“陛下......?”

“听不明白朕的话吗?这点小事儿还需要朕给你个旨意?”

刘辩稚嫩的脸上露出一股愠怒之色,张让立刻吓得跪倒在地。

“让啊,你也知道我舅舅想杀你们,靠我母后也好,靠刘协也好,不如靠我不是?”

刘辩右手握着玉玺藏于身后,缓缓走到了跪倒的张让身后,左手轻轻地搭在了张让肩上,似乎只要听到半个不字,刘辩就会用玉玺给他脑瓜开个口。

张让五体投地,咽了口唾沫,“诺!”

“记得传令百官,罢朝十日。”

“可…先帝驾崩已罢朝多日了......”

“嗯?”

此刻在张让的视角中,娇小的刘辩站在光武帝身下,两人竟如此相像!恍惚间,张让似乎看到了刘辩身后有光武帝的虚影。

“臣这就传令!”

张让此刻被吓得魂不附体,哪敢不从,逃也似的爬出了大庙。

刘辩先前握住玉玺时,就感受到了其中有一股不可言喻的力量,根据原主的记忆,玉玺中的力量,便是大汉王朝的国运。

这国运不仅能增强皇帝的身体素质和才思,更能在旺盛之时发动魔法攻击,就像大魔导师光武帝刘秀那样,他便用国运搬来了一颗陨石,砸灭了王莽的新军!

何进与两位太后看着刘辩,他拿着玉玺独自枯坐光武帝塑像之前,时而大笑,时而连连点头,倒真像是在学习着什么。

“简直胡言乱语!世上怎会有如此事情!”

太皇太后不顾张让拦阻便要闯入太庙。

“大胆!你虽是皇太后,但你一个妇人,不好好待在后宫之中!怎敢擅无诏擅闯太庙!”

刘辩猛的转身,手中玉玺散发着微弱的国运,无形中增加了他的气势。

董太皇太后被他吓得一个趔趄,身旁的刘协也摔倒在地,她看着一旁志得意满的何进,知道此时已经没有了机会,只得抱起刘协回了自己的寝宫。

这一日,刘辩便在各方势力的眼线监控下,稳坐太庙一夜。

翌日,光武帝教导刘辩的传闻已经满朝皆知。但他料想中的群臣觐见并未发生。

“还真是高估了自己的权威啊。”

他无聊地伸了伸懒腰,却见太庙外人影闪动。

正是何皇后带着何进不顾张让拦阻,闯进了太庙之中。

“无礼!跪下!”

刘辩精神一震,他知道董太皇太后的眼线就藏在太庙外的人群中,此刻必须要一视同仁。

临近中午,日光正盛,太庙内,窗户中照进一道暖阳,竟将刘辩与光武帝的塑像合二为一。

一声怒吼,吓得在场三人尽皆拜服,当然凭他一个稚子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的,关键还是他手中代表国运的玉玺,帮了他一把。

“朕在此处与先祖光武帝学习治国之道,为何无故打扰?太庙之地,何将军便是我的舅舅,也不能无诏擅入吧?”

刘辩见这个B装得差不多了,立刻背过身去,不让三人看到自己稚嫩的脸庞。

“这…臣…臣…知......”

何进本就是个屠夫,面对突如其来的天威,他有些吃惊。

刘辩心下一喜,眼看他的知罪就在口边,却被何太后拦下了。

“辩儿?他是你舅舅啊。”

何进闻言,立刻点头,原本伏下的腰身又挺了起来。

刘辩内心一万头草拟马奔过,还真是个好妈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太庙之地,无诏擅入,可是死罪!若非看在舅舅的情面上,何将军早就被拖出去了!”

刘辩手捏玉玺,背对几人厉声道。

张让闻言,脸上平静如水,心中却是大惊,此刻他对刘辩所说的先祖传治国之道的说辞,已经信全了,毕竟这哪像是个十岁孩子会说的话?

“念你初犯,此次便罢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张让!大将军何进,私闯太庙,念其劳苦功高,更有从龙之功,罚俸一年,如有再犯,人头落地!”

“传旨百官后,布告洛阳百姓。”

刘辩言罢,三人皆愣在原地。

“这是我儿能说出来的话?”

何皇后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此刻刘辩哪里像从前那个懦弱的孩子,

“难道真是大汉先帝显灵?”想到此处,作为母亲的她自然喜不自胜,哪里还管得了身旁冷汗直流的大哥。

“这他娘真是我那蠢外甥?”

何进也在纳闷,

但此刻他看着与刘辩融为一体的光武帝雕像阴影,心中一阵惊恐万分,立刻拜倒在地,领旨谢恩。

毕竟大魔导师的名头太响了,那一日的天降陨石,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个大汉臣民的心中。

这也是刘辩选中光武帝的主要原因,毕竟靠山嘛,自然是名头越大越好。

张让见状立刻退了出去,按照刘辩所言写好帛书,恭敬地递给了刘辩。

刘辩本就是现代大学生,更学习过书法,对于隶书倒也熟悉,细细看了一遍,张让写得丝毫不差,随后他一边用手指用力碾了碾手中的锦帛,一边狐疑的看向张让。

张让看着刘辩的动作,抬头又见他的目光,吓得立刻跪倒。

“陛下,臣…臣真的是冤枉啊!”

目录 (共11章) 更新于:2024-04-08 21:0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