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8章

  第8章

  赵三千刚刚见过黄东起死回生的手段。

  此时也不敢违逆,任由黄东抓着手腕,老老实实的看着黄东。

  号脉片刻,黄东又对赵三千道:“舌头伸出我看看。”

  赵三千却一动不动。

  一旁王虎见状,知道他没听清。

  凑到赵三千耳边,提声喊道:“里正爷,先生让你伸舌头瞧瞧......”

  赵三千冲他翻个白眼,同样大声回道:“你不用贴我那么近,我只是耳背,又不是耳聋。”

  见这两人滑稽的样子,赵雨忍不住掩嘴轻笑。

  黄东也是莞尔,轻笑道:“脉象浮弦,舌苔灰白,这是时邪闭塞少阳经气引发的,你的耳聋属于热火,少阳厥阴热多。”

  王虎又要贴过来喊话。

  赵三千忽然一偏头,冲他吼道:“你说话就说话,不用凑过来,口气熏的慌。”

  此时没有牙膏,有钱人家,用柳枝精盐,或者特制的香膏净口。

  乡下人讲究不起,最多隔几日,用盐水漱口,所以大多数人口气都很重。

  这两人的对话,倒是提醒了黄东,日后或许可以做一款牙膏出来。

  王虎有些悻悻停在原地,故意扯着喉咙,大声吼道:“先生说你耳聋是火,热多,上火......”

  却是刚刚黄东一段话,被赵三千一打岔,他没记全。

  赵三千听的莫名其妙。

  只得转向黄东问道:“怎么样?我这病,可还有得救么?”

  黄东习惯性的摇头安慰道:“不难,就是需要些时间而已......”

  这一摇头,可把赵三千吓的不轻。

  脸都白了,嘴里嘟囔道:“完蛋完蛋了,城里的刘郎中,也说我这病疑难,怕是日后只能做个聋子了。”

  他自以为说的小声,实际却是整个屋子的人都听得见。

  王虎忍不住又喊道:“里正爷,先生说的是不难治,不是治不了啊。”

  赵三千又是一怔,不敢相信的追问:“真的能治?”

  黄东也知道刚刚自己无意间,吓到他了。

  于是也提高音量道:“确实可以治,只是需得用到针灸,我手边却没有合用的工具,等我买回银针来,再帮你治可好?”

  这回声音大,不用王虎复述,赵三千倒是听的清了。

  不过他昨日专程到城里,寻了名医看病,都只道这病难医。

  听黄东说可以医治,心中还有些怀疑,正想再问问清楚。

  就听门外忽有人搭话道:“小先生需要银针,老夫这里倒是有现成的,可借予你用。”

  众人转头就看到。

  院子中,正站着两位老人。

  旁边那位灰衣奴仆打扮,倒不出奇。

  打头说话的这位。相貌却是清俊,五柳长须,身材挺拔。

  两鬓虽已花白,精神却很矍铄。

  王虎一见来人,对黄东乐道:“先生,是昨天买方子的夫子呢。”

  这老者却先对身旁老仆吩咐道:“去把车里的银针取来......”

  老仆依言,转身朝外走去。

  黄东这才发现,门口竟还停了一架马车。正是之前在村外官道上看到的那架。

  “晚辈黄东,字正方,不知老先生如何称呼?”

  “老夫姓王,叫一声王老头即可。”

  这老头举止洒脱,也不拘泥,迈步进了屋子,与黄东说话。

  不一会,老仆便捧着一只做工考究的木盒进来。

  银针在这个时代,都是手工打磨。

  不提做针的银子材料,单只作工就耗费颇巨。

  平常人家,便是一根女红的锈花针,也是要珍而重之,母女相传。

  黄东不敢怠慢,接过木盒后,态度恭谨的打开盒子。

  里面居然还是两层抽屉的精巧结构,上好的绸缎铺底。

  整齐固定着长短粗细的数十根银针,一看就不是凡品,即便是放到黄东前世,也是不可多见的精品。

  黄东不由感叹道:“这套针具,真是好东西,王老莫非也是杏林高手?”

  王老却笑着摇头道:“老夫也就是闲来读过几本医书,远谈不上什么高手,这套针具放在身边,都没怎么用过。”

  黄东只当他是谦虚。

  这个时代,有句话叫作,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很多读书人,都有医术底子,其中也不乏医术高明的好手。

  昨天王虎在药铺遇上的这位,今天他又随身带着这么好的银针,即便不是郎中,只怕医术也不会太差。

  不过对方不愿意承认,黄东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既然有了针具,黄东正好可以帮赵三千医治。

  转头对赵雨笑道:“你去厨房,找一头大蒜来。”

  赵雨虽不明白,针灸需要大蒜做什么,却还是听话的去厨房取来。

  黄东自己也到屋里,拿来半截红烛。

  将银针在烛火上炙烤消毒。

  又对赵三千喊道:“里正爷,把嘴张开些......”

  赵三千一听,面露愁苦问道:“可不可以少吃一点,蒜味太冲,我平常就不喜欢这个味道。”

  黄东听的差点笑喷,摇头解释:“不是叫你吃蒜,你张开嘴就是了。”

  见到一旁其他人,也都疑惑不解。

  黄东索性一边剥蒜,一边解释。

  “主治耳聋的听宫穴,为手足少阳,太阳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人张口时正好能呈凹陷。所以要张嘴找穴才方便。”

  剥下蒜衣,使手掰开,在张三千的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等处,都涂上蒜汁。

  蒜汁杀菌,也是消毒的手段。后世医生,一般都是用酒精棉球擦拭,大蒜这种原始方法倒已经淘汰了。

  赵三千见果然不是叫自己吃蒜,长长嘘了口气。

  一切准备就绪,黄东持银针,首先就扎听宫。

  黄东自小随父学医,后来又考入最好的中医学院,本硕博连读时,跟随的导师也是著名的国医大手。

  学到两套针法,一者叫做烧山火,一套叫作透天凉。

  医书中有云:证有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烧山火就是大补之法,而透天凉则是大泄。这两种复式手法在黄东前世,都是中医绝学。

  赵三千的耳聋,乃是风寒引发阴火,正合透天凉的针法适性。

  透天凉讲究的是慢入快出。

  随着黄东二指轻捻,细软的银针缓缓扎入。

  赵三千的身体不自觉的打了个激灵,似是有股寒气,从体内发散开来。

  扎完了听宫穴,接下来又使同样的手法,扎听会穴,翳风穴......

  三针完毕,等了片刻,黄东忽然迅速出手,拔出银针,赵三千接连打了几个寒颤。

  口中奇道:“这怎么扎针不疼不痒,偏偏冷的厉害。”

  黄东轻笑道:“这是体内阴热发散的征兆,说明起效了。”

  赵三千闻言,连连笑道:“有效就好,有效就好。”

  他自己尚还没有察觉。

  倒是一旁的王老与王虎等人,看的惊异。

  王虎叹道:“里正爷,你能听到了?”

  赵三千这才反应过来,兴奋的双手直搓。

  心悦诚服的对黄东说道:“我这病去城里找那位刘神医,连病因都没找到,如今却这么短的时候就治好了。你才是真正的神医啊。”

  “今日老夫算是见识到什么叫做效如桴鼓,立竿见影。正方先生针法神奇精妙,医术高明,确实当得起神医之名。”

  王老颌首捻须,赞叹出声。

  赵雨与王虎二人,看黄东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敬佩仰慕。

  黄东连忙摇头笑道:“过誉了,里正爷你这耳聋是治好了,不过病因却是在风寒,我再给你开个方子,你吃上两剂,断了病根才好。”

  赵三千连忙摆手:“千万不可再叫里正爷了,直接唤一声赵三千,都算是给小老儿天大的脸面啦。”

  黄东可不是初出社会的雏儿,这种话哪里当真。

  虽然里正连吏员都算不上,却也不会真的就叫赵三千。

  “我如今也算是赵家人,按辈份,该叫一句三叔的。”

  赵三千笑的眼不见牙,呵呵直念:“叫三叔实在是高攀了,不敢托大,不敢托大啊......”

  赵雨懂事的找来纸笔,黄东写下治疗风寒到单方。

  又叮嘱了几句,用药的细节,将赵三千送到院门外。

  看到药方上的字体,王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种行书真的是越看越觉得打破了仕林锢苛,推陈出新。

  回身进了堂屋,看着还留下未走的王老,黄东洒然笑问:“王老先生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

第8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