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三百二十四章 武彻之论

  江南郡。

  景河县。

  武彻等人一路马不停蹄,夕阳西下,总算是来到了景河边。

  看到景河,颜华清和张龙对视一眼,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只要过了景河,不到三个时辰,就可到达上京城了。

  赶了这么久的路,眼下倒是可以休息一会了。

  “想当初本宫从云溪出来,顺水而下,通过景河逃离上京城的时候,是何等的狼狈!”

  “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却没有想到,这才不到一月的时间,本宫就带着人马又回来了。”

  看着横跨江北江南两郡的景河,武彻苦笑一声,对着众人缓缓说道。

  “殿下,这和我们当初可不一样。”

  “当初我们是狼狈不堪,眼下却是意气风发。”

  “不可同日而语啊!”

  听完武彻说的话,张龙在一旁笑呵呵地说道。

  “是啊!”

  “殿下,想必现在上京城已经被潘凤将军率领的中军给围住了。”

  “就等着殿下过河主持大局呢。”

  一旁的颜华清摸了摸胡须说道。

  听完两人说的话,武彻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

  “古往今来,世人皆说帝王就是孤家寡人。”

  “帝王心术的最高境界,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其实,本宫对这两种观点是很不赞同的。”

  “前句话孤家寡人,顾名思义,就是说皇帝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在地位和权力上与他对等,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战战兢兢的,没有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人。”

  “本宫觉得,若是登上那个位置,身边连一个朋友,或者连倾诉的人都没有,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后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皇帝可以不顾百姓生死,而百姓纵然是过得再苦不堪言,也绝对不能挑衅皇帝的统治地位。”

  “本宫之意,帝王心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若我不负天下人,天下人亦不会负我。”

  “换句话来说,就是君者心也,民犹肢体,肢体伤则心憯怛。”

  听完武彻说的话,周围的人顿时眼前一亮,齐声抱拳说道:“殿下圣明。”

  “本宫若真是圣明,之前也不会那么狼狈不堪地逃离上京城了!”

  “而是该抢在武韧叛乱的前面,将他拿下。”

  “眼下武韧叛乱的消息,想必已经传到各国去了。”

  “若是本宫所料不差,恐怕接下来齐国和凉国之间,必有勾结,联合对付景国。”

  “至于靖国会不会参与其中,本宫还猜不透。”

  “但是不管靖国参不参与其中,景国都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生死存亡之际。”

  “若是不能快速平定武韧之乱,集景国举国之力,应对其他几国的联手进攻,恐怕景国就会有灭国之厄。”

  “是以,不管是迫在眉睫的武韧之乱,还是日后与周边各国之战,父皇和本宫都需要景国所有人的支持才行。”

  “当然,这对于景国来说,也是一个崛起的机会。”

  “一旦景国能扛下这一场劫难,日后这天下,将再无一国是景国的对手。”

  武彻苦笑地摇了摇头,随后对着众人说道。

  “我等愿为殿下,为陛下,为景国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完武彻说的话,众人只觉得汹涌澎湃,异口同声地对着他大声地说道。

  “好!”

  “过河!”

  看着众人高昂的士气,武彻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对着众人吩咐道。

  随着武彻的一声令下。

  就立马又士兵出列,先在地面固定好一百个一人多高的木桩。

  接着将飞絙(连接河两岸的大绳子)的一头系在木桩上。

  随后又有一百名水性好的士兵出列,将飞絙的另一头系在自己的腰间。

  最后,分别抱起放在地面的另一根粗壮的木桩,便下了景河,朝着对岸游了过去。

  这些士兵到达对岸后,在对岸将另一根粗壮的木桩固定在地面,再把系在腰间的飞絙拴在木桩上。

  这样一来,景河两岸就架起了一座“绳子桥”。

  绳子桥一架好,大部分的士兵就把自己的兵器用绳子紧紧地拴在自己的背后,然后拉着绳子就陆陆续续地过河了。

  小部分的士兵,则统一将马匹赶到景河的低洼处,带着马匹也开始缓慢地过河了。

  等到亥时。

  大军和马匹才又重新聚拢在一起。

  正当武彻准备下令让众人打起精神,今夜直接赶到上京城的时候。

  远处传来的一阵马蹄声,在令行禁止的军中很是刺耳。

  “张龙,这必然是上京来的人。”

  “你速速派人将他拦下,带来见本宫。”

  听着马蹄声是从南向东而来,武彻心下一动,连忙对着张龙吩咐道。

  “卑职遵命。”

  张龙对着武彻抱了抱拳,便赶紧派人去拦截了。

  不一会儿,一个中军的士兵就被带了过来。

  “卑职郑义,拜见二皇子殿下。”

  一见到武彻,郑义就对着他行了跪拜礼。

  “起来吧!”

  “郑义,你深夜赶往东郡,所谓何事?”

   武彻对着郑义问道。

  “回殿下,小人是奉潘凤将军之命。”

  “前往东郡,给殿下您送密信的。”

  “但密信的内容,小人不知,还请殿下过目一下潘将军的密信,想必就知道是什么事了。”

  郑义对着武彻回答道。

  说完,郑义便将怀中的一封密信高举过头顶。

  听完郑义说的话,张龙便来到郑义跟前,将书信接过,递给了武彻。

  武彻检查了一下密信封口处的蜜蜡,发现并没有损坏的痕迹,便知道郑义说的是真话。

  随后拆开密信,就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武彻不由得吃了一惊。

  但更多的是惊喜。

  惊的是,封志义并没有被武韧杀死,而是被武韧关押在金吾卫的驻地。

  喜得是,潘凤在掌控中军的同时,还能派出林汉将封志义救了出来。

  这样一来,上京城中就有了千牛卫作为内应。

  此次进京勤王已经成功了一半。

  “拿笔来。”

  武彻对着一旁的亲卫吩咐道。

  “是!”

  亲卫应了一声。

  便从马匹携带的行囊中,掏出一支毛笔,沾了墨汁之后,就递给了武彻。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第三百二十四章 武彻之论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