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一章

  “再坚持几天,到秋后问斩,就可以回到前世了。”

  洪武八年,应天府,诏狱。

  林澈穿着囚服,心情愉悦。

  半个月前,林澈穿越到大明,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

  不出意外。

  这一世,林澈将成为一名大明进士,开始自己官场生涯。

  然而,熟读历史的林澈清楚,想在残暴的洪武帝手下做官熬出头,地狱级难度!

  史载,洪武大帝朱元璋对官员极端残暴,四大案里,数万官员脑袋落地。

  凌迟处死、剥皮楦草、诛灭九族…怎么狠怎么来。

  就说金陵现在,每天都有一批批官员,经过酷刑后,被押往广场砍头。

  多是空印案和扬州舞弊案牵连的官员及其家眷。

  就在林澈感到绝望时,系统开启了。

  提示他,只要他被朱元璋处死,就能回到现代。

  于是乎。

  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

  当着满朝文武,痛批科举取仕弊政。

  他的行为已不是揭老朱的短,是打他的脸。

  朱元璋勃然大怒,被当场拿下,押入诏狱,等候秋后问斩。

  进了大狱,林澈本以为自己要吃些苦头,才能修成正果,回到现代。

  哪知道被打入诏狱半月,自己像被遗忘了一样。

  正胡思乱想,就听牢门一阵响动。

  接着牢门打开,典狱站在门口恭敬道:

  “林先生,那位爷已经备好了酒菜,请您移步过去。”

  那位爷?

  是林澈在诏狱结识的一位勋贵二代。

  自称叫做朱二。

  据他自己说因为跟老子闹别扭,被关到诏狱反省。

  到底是不是这样,林澈也懒得去问。

  反正就要被砍头了,哪里还管别人家的闲事。

  自己舒服就行。

  还别说,每天陪他聊聊天,上上课,就被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整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林澈翻身坐了起来,“带路!”

  ……

  与此同时。

  紫禁城,乾清宫。

  朱元璋头戴金冠,身穿黄龙袍,神态威严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

  旁边站着穿黄明蟒袍的当朝太子朱标。

  朱元璋批着奏折,头不抬问道:

  “老大,兔崽子在诏狱蹲这么久,可有服软?”

  听到询问,朱标如实回道:“服软倒没有!”

  “这几日,二弟在狱中遇到一位先生,每日在一起探讨学问。”

  “探讨学问?”

  朱元璋诧异的停下笔,不信道:

  “皇宫大学堂那么多当世大儒,他不去学,反而在诏狱学起好来了。”

  “简直丢皇家的脸!”

  放下奏折,看了眼一脸紧张的朱标,冷着脸问道:

  “你跟咱说说,他遇到的先生是谁?”

  “禀父皇…此人就是殿试上妖言惑众的那位狂生,林澈!”

  呯!

  朱元璋怒不可遏站起来:“秦王与这样一个藐视朝堂的狂生,能学什么好?”

  朱标赶紧垂下头,“父皇息怒。”

  朱元璋让老二朱樉到秦地就藩,镇抚西北,拱卫大明。

  朱樉却想跟大将军徐达出征北元余孽朵儿不花。

  老爹不允。

  朱樉说不让他参加北伐,他宁愿住在诏狱里。

  老朱也不惯他,一道圣旨降下,秦王不去就藩就一直蹲在诏狱反省。

  朱樉倒也硬气,在诏狱蹲了十多天,愣是没一句软话。

  朱标去劝过好几次,都无功而返。

  父子俩就这么耗上了。

  “父皇,我看就让二弟出征吧?”

  看着朱元璋阴沉着脸,朱标小心劝道:

  “二弟想随大将军出征,也想为国效力,为父皇分忧啊。”

  “诏狱也不是啥好地方,我怕…”

  朱元璋没有回答,沉思片刻:“走,去诏狱。

  我去看看这个浑小子玩什么花活。”

  朱元璋走出乾清宫,吩咐贴身太监给自己和太子换上常服。

  直接策马出了皇宫。

  “恭迎圣驾!”

  接到通知,身着飞鱼服的亲军都尉毛骧带人在诏狱门前接驾。

  “陛下,您这边请。”

  都尉毛骧小心翼翼的领着朱元璋父子来到一间特制的密室。

  毛骧清楚皇上来诏狱的目的。

  二皇子住在诏狱已经有半个多月了。

  这父子俩怄气,儿子跑到诏狱蹲着,他这个都尉可不敢丝毫怠慢。

  虽然皇上有旨,不必善待二皇子。

  可是他哪敢啊!

  谁不知道咱们这位皇上最护犊子。

  所以自从这位爷来到诏狱,毛骧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生怕受到一点委屈。

  “陛下,这间密室是用来审讯监听的,墙壁都是特制的,声音通过这个漏斗单项传导进密室。

  而这边密室里说话,隔壁绝对听不到任何声音。”

  毛骧站在老朱面前,小心翼翼的介绍着密室情况。

  “很好,你下去吧。”

  朱元璋对毛骧的举动很满意,挥手让其退下。

  密室内有两把椅子,一张条桌。

  朱元璋很自然在一张椅子上坐下。

  刚坐定,就听到一道含混不清的声音从墙壁漏斗传了进来。

  “昨天咱们讲到哪了?”

  隔壁豪华监舍。

  林澈津津有味的啃着鸡腿,含混不清的问正襟危坐的朱樉。

  “先生,你昨天说到洪武朝政治军事上的正确决定,以及对大明今后的深远影响。”

  朱樉隔着桌子,目光炯炯的看着林澈。

  经过数天接触了解,朱樉对林澈的学识,打心底佩服。

  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

  只有他想不出的问题,没有林澈回答不了答案。

  而且讲的内容通俗易懂。

  大白话一听就会,比大学堂里那些大儒之乎者也的讲课,容易接受多了。

  朱樉感觉自己这半月学到的知识,比大学堂好几年学的都多。

  并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所以伙食上和居住上都是尽力拉满标准,让老师吃好喝好。

  “嗯…”林澈吃爽了,摸着肚子笑呵呵道。

  “那咱们今天就换一个课题:弊政!”

  “你知道历朝历代,强盛如汉唐,或多或少都会出台错误的政策。”

  “今天咱就跟你讲讲洪武朝的弊政,以及弊政对大明的危害…”

  听到弊政两字,密室内的朱元璋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半月前,殿试上。

  这个叫林澈的狂生策论中痛陈科举取仕的弊政。

  按老朱以往的脾气,当场就要杖毙此子于奉天殿。

  可是他没有那么做。

  此子的策论,虽然驳斥自己科举取仕的国策,但从文笔上来看,不失一篇好文章。

  老朱虽是暴君,却是个爱才的暴君。

  这样的人才被杀,可惜了!

  隔壁。

  林澈抓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端起酒杯却没有喝,看着朱樉问道:

  “你知道当今朝廷的国策有哪些?”

  “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惩治贪腐。”

  修长的眉毛轻轻一挑,朱樉随即答道。

  隔壁朱元璋捻起胡须,暗自点头。

  洪武初年三大国策,是他和宋濂、刘基、李善长他们一起研究制定的。

  宋濂在教授这些皇子们时,当然大书特书。

  “不错,看来你对大明国策还有所了解。”

  林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接着语出惊人:

  “但我要说,洪武朝三大国策,也是三大弊政。”

  “且最终导致大明王朝覆灭的,正是这三大国策。”

  “三大国策,根深蒂固,最终损害的是大明江山社稷。”

  大明王朝覆灭?

  闻言。

  隔壁的朱标顿时坐不住了。

  没想到这个狂生竟然大胆到这个地步。

  父皇每天呕心沥血,与群臣制定的三大国策,目的就是想让朱明王朝永世传承。

  而这狂生竟敢咒大明覆灭!

  “儿臣这就让校尉将此狂生拿下,严惩不怠。”

  朱标黑着脸,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

  “老大,你给咱坐下,咱倒是要看看这小子如何蛊惑人心的。”

  朱元璋怡然自得抚着胡须,甚至翘起了二郎腿,一脸淡然。

  “是,父皇。”

  密室隔壁。

  朱樉皱了皱眉,而后开口:

  “林先生,你这么说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

  “想我大明朝刚经历元末纷乱,群雄逐鹿,百姓民不聊生,难道不需要休养生息吗?”

  “商人逐利,尽想着如何盘剥贫苦的农民,与民争食,影响农业发展,难道不需要朝廷管制吗?”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的衰败不都是因为,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王朝倾覆。”

  “咱实在看不出洪武朝的三大国策就成了弊政。”

  听着朱樉的回答,林澈不紧不慢的说道:

  “危言耸听?你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当今皇上制定的国策初衷是好的,却在实施过程中变了味。”

  “你知道是如何变味的?”

  朱樉一脸茫然。

  墙对面的密室。

  朱元璋坐正身子,神情变得异常严肃。

  国策颁布实施后,朝中却接连出现扬州舞弊案,空印案。

  扬州舞弊案,以杨宪为首的官员,隐瞒当地百姓困苦生活,欺上瞒下。

  空印案利用空白文书账簿作弊,结党营私。

  此外。

  朝堂上,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争权夺利,争斗不休。

  已经严重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

  为什么在自己高压政策下,还有这么多官员违法乱纪。

  难道自己的国策真出了问题?

第一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