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0章

  但朱栎却知道,只要按照后世的制盐技术,将盐矿当中的杂质和毒素祛除,那就能把这些毒盐矿直接变成最精细的食盐!

  这些食盐在未来,那就等于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汉中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最缺钱啊!

  粮食的问题,朱栎自信靠着他带来的这些优良的种子绝对能够解决,至于这个钱的问题,自然是什么来钱快,就靠什么来挣钱了!

  食盐生意绝对是所有生意当中都排的上号的暴利产业!

  而且对于现在的朱栎而言,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制盐厂建设的时候,朱栎也把一批土豆种子交给了汉王妃曹氏,让她安排人在王府自家的田地当中直接种了起来!

  看着面前的一大片良田,朱栎的脸上露出了十分满意地神色。

  除了已经成熟的土豆之外,另外还有玉米地和水稻田,也都已经到了即将收割的时候了!

  虽然他带来的粮种并不是很多,但他相信经过几季的种植和培育之后,想要大规模推广到整个封地内,也就是一两年内的事情而已!

  朱元璋在确定了封藩的制度之后,同样也定下了皇庄和王庄这两项土地拥有制度!

  朱元璋规定了,亲王庄田百顷,郡王朱子则每人在年满十五岁的时候,还能得到十六顷的良田,并且免其租!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这样的规定,也给后世埋下的隐患!

  要知道皇庄和王庄的土地数量并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大明朝的发展时刻在增加的!

  明朝皇室在1464年到1514年的50年间就建造了36处皇庄,土地面积达到了3.7万顷。

  虽然藩王拥有大量的庄田,但是他们并不满意。他们还会不断强占农田,兼并土地,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流离失所。

  到了明朝中期,一个藩王的土地可以达到了上千顷甚至上万顷的规模。

  这就是土地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弊端!

  或许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一心想要遏制的土地兼并,最终却是在他老朱家的子孙手中带头给发扬光大了!

  朱栎自然也知道这些制度当中的弊端,所以未来只要他能够上位,必然也会改变这一切!

  不过,现在他要利用自己手中这上百顷的土地,先尽可能的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给培育出来,然后再想办法在封地内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殿下,这土豆的亩产居然高达三十石左右!”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在听到佃农禀报说这一亩土豆地居然收成了将近三十石的土豆之后,即便是曹氏已经有了心里准备,此刻也直接惊呆了!

  “这土豆原本就是高产农作物,能有这么高的产量本来就不稀奇的!”

  朱栎闻言,却是理所当然地笑道。

  土豆这种农作物,是在十八世纪的时候才传入中原的!

  不过十八世纪的土豆还并不是什么高产农作物,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生物学家!

  一石的重量大概是120斤,三十石,也就相当于三千多斤!

第10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