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守边关

我在明末守边关

老白牛来源:阅文

字数:8.29万字

阅读:59424 已完结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496 18 0票 推荐票
小说简介
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
谢秀娘 王动
免费阅读

  “九死一生夜不收,一生九死是墩军。”

  大明边镇,墩军王动看着路边的死尸,不由感叹起来。

  前世作为历史老师的他,自然知道,墩军不是个好职位。

  作为大明国防最前线,经常碰到鞑子,蒙兵,叛军,流寇...

  就在一个月前,崇祯七年七月,王动所在地宣府镇的保安州一带,便被皇太极的兵马洗劫过一轮。

  “还好会点真功夫,要真遇事了,还有一线生机。”

  这个世界的王动二十二岁,虎背熊腰,身材高大,擅长使用长枪,大弓。

  家里有一个母亲和一个还未完婚的媳妇谢秀娘。

  可因为原主性格憨傻,胆小懦弱,所以经常被墩内几个墩军联手欺负。

  比如说眼下每天离墩几里的挑水工作,便落在他的头上。

  王动挑着水,来到一处小丘,上面一个高大的火路墩威严耸立。

  墩身高达十余米,整个外形呈覆斗式。

  在墩的四周,还有一道长达三十米的马圈围墙,墙外还有壕沟。

  这便是舜乡堡董家庄辖下四个火路墩之一的靖边墩。

  内有守军七人,王动就是其中的墩军之一。

  大明在九边各地大建墩台,一般三里一墩,五里一台。

  近塞称为边墩,腹里地方称为火路墩。

  在整个保安州境内,便有各样墩台四十余座。

  很快,王动来到了靖边墩围墙外的壕堑旁。

  这道围墙高约四米,南向设有大门,门的上首设有一个悬楼,

  内有擂石等守卫武器,并控制着一个吊桥。

  平时靖边墩的墩军出入,都要依靠这吊桥。

  王动避开壕堑旁几个暗藏的塌窖陷阱,来到大门前面,冲悬楼上高喊:

  “我回来了,快放吊桥!”

  边说着,边亮出腰间刻着他身份的木质腰牌。

  正面篆刻“墩军守卫王动”六字,左侧刻着“保安卫勇字捌佰肆拾伍号”几字。

  这是王动在靖边墩戍守的重要凭证,遗失可是大罪。

  过了好一会儿,悬楼上才懒洋洋探出一个脑袋,笑道:“王大傻子回来了?”

  王动知道这人叫杨通,是一个马屁精,平时跟在甲长钟大用身旁狐假虎威,时不时以取笑王动为乐。

  王动向来对他没有好感,他不理他,只是喊道:“快放吊桥!”

  杨通不由骂道:“你急个屁,我这不就放吊桥了吗?”

  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放下了吊桥,又冲围墙内喊道:“王大傻子回来了,快把门打开。”

  很快的,吊桥放下,接着悬楼下的大门也打开了。

  一阵男女的吵杂声传了出来,几个脑袋出现在视线内,都是看着王动笑。

  “呦,王大傻子回来了?没有被鞑子抓去?”

  此时对王动大叫的那人叫韩仲,今年二十一岁,算是墩内年纪最小的人。

  平日里性情粗豪,加上他的哥哥韩朝身手也是了得,所以二人在墩内地位颇高。

  兄弟两人身份是夜不收,也就是大明的侦察兵。

  韩仲继续讽刺道:“喂,王大傻子,我和你说话呢,你怎么不回个话?”

  王动冷笑一声,不理那些人,直接进入围墙里面。

  围墙内,一股说不出来的难闻味道迎面而来。

  毕竟连墩军家口数算在内,十几个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在内中,能干净才怪。

  沿着围墙内,左侧筑有一排的墩军住房,住房旁有一口干涸的水井。

  这排住房分为几个小间,每间房内有火炕,外有锅灶缸碗等物,供守军及家口所用。

  由于年久失修,这些房屋大多破烂漏水,类似后世工地上一些民工的板屋。

  在围墙的右侧,还有羊马圈与仓房等建筑,堆放着一些墩台物质。

  而正对着门口的墩台旁,竖立着一块石碑。

  上面记载着守军与妻子姓名,还详列着墩内火器,器械,家具等情况。

  这种石碑用意是防止守墩军士逃跑及日后如数验收。

  在王动挑水进来时,墩军齐天良、马名,还有夜不收韩朝、韩仲几人正或蹲或靠在石碑这边闲聊。

  他们妻室陶氏、石氏还有杨通妻刘氏等几个妇人正在旁晾晒衣服,一边说着话。

  与王动一样,这些人身上的衣衫也是破破烂烂,上面布满补丁,全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在石碑的旁边,有一架软梯,可以直通到十几米高的墩台上。

  墩台上的望厅内备有号炮狼粪柴草等物,以作为敌寇来临的报警之用。

  这是甲长钟大用最喜欢的位置,经常在望厅一看就是半天。

  看情况,现在他还在那里观测敌情呢。

  来到那排墩军居房前面,王动将水倒入了甲长钟大用屋前的水缸内。

  就在这时,石碑那边传来一阵动静:“钟头下来了?可有什么动静?”

  接着更是响起马屁精杨通讨好的声音:“钟头辛苦了,快坐下来好好歇息歇息。”

  如众星捧月一般,此时那钟大用正昂然站在人群当中,他的妻子王氏也是笑容满面地紧紧靠在他的身旁。

  这钟大用年在四十,总旗官衔,据传与董家庄管队官张贵交好,在这靖边墩内拥有决对的权力地位。

  相比墩内各人的面黄肌瘦,脸有菜色,他却是油光满面,肥肥胖胖,一双细细的眼睛内不时发出贪婪狠毒的目光。

  全墩中只有他拥有盔甲,身上的鸳鸯战袄也没有一处补丁,活得人模狗样的。

  享受了各人的一阵马屁后,钟大用那尖刻的声音响起:“己经十几日没有动静了,看来鞑子真的到别处去了。

  不过还没有看到鞑子出境的空烟号火,就不知鞑子们还在哪里劫掠。”

  在场各人沉默了一会。

  鞑子劫掠之惨,大家都是感同身受。

  钟大用看气氛沉重,咳嗽了一下,尖声说道:“有一事我要与大伙说说。

  眼下就快秋播了,田地里的活计还要大家帮忙。

  诸位放心,都是墩内同僚,改日做活时,我会给大家吃饱的。”

  王动听完,在远处冷笑一声,这个肥头大耳的又想让人给他打白工。

  依明代的卫所制,各地守瞭墩军拨给田地四十多亩。

  靖边墩内几位军士都是世袭军户,祖辈都在这里生活,原本也同样分有土地。

  只是大明屯田制的弊端,长年下来,墩军田地大多己经被舜乡堡与董家庄各级官绅们侵占得差不多了。

  他们私下也成为各个官绅们的佃户。

  近年天灾不断,加上他们每年都要交纳沉重的租额,根本难以糊口,活得同乞丐一般。

  钟大用身为总旗,家内也有传下来的官职田一百亩,因为身后有一定势力,所以他名下的田地没被别人侵占。

  不过他的官小,当然也侵占不了别人多少田地。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招,就是役使手下几个墩军给他耕种干活。

  眼下是崇祯七年的八月十三日,依后世的阳历,此时不过是九月初。

  按理说小麦秋播的时节还未到来,不过此时大明,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天气冷得早,使得小麦秋播的日子都提前了许多。

  杨通第一个说道:“看钟头您说的,帮您干点活是我们应份之事,就算您不说,我们也会主动帮忙的。”

  钟大用油脸上露出笑容,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听了钟大用的话,齐天良与马名二人却是脸有苦色。

  与杨通一起,三人都是董家庄管队官张贵的佃户,平日里耕作活计繁重,眼下又要免费帮钟大用干活,这日子,真是苦。

  不过多年下来,他们早就麻木习惯了,毕竟给人干活,好歹到时有几顿干的吃。

  这世道,有吃的就不错了。

  齐天良年纪在三十岁左右,此人食欲大得惊人,别的不问,先问道:“钟头,到时干活真的能吃饱?”

  论起小气,这钟大用在这方圆一带同样是一绝,齐天良吃过亏自然要问上一嘴。

  钟大用的妻子王氏在旁骂道:“齐猴儿你食量这么大,我们家当再多,到时也要让你吃穷了!”

  齐天良被怼的哑口无言。

  而齐天良身旁的马名问道:“钟头,这活要干几日?小的怕到时错过自家田地的农时。”

  钟大用没好气地道:“到时你手脚麻利些不就行了?”

  他们这边说话,韩朝,韩仲兄弟则是悠闲地站在一边,帮钟大用干活没问题,只要到时有吃的就行了。

  与王动一样,他们三人都不是军户出身,而是近些年从民户中招募过来的。

  原本三人当兵只是为了吃粮,每月饷米一石,也不需要为军户田地交纳租额,前景不错。

  不过这些年朝廷粮饷经常拖欠,一年中倒有大半年没有银钱饷米入手,三人日子过得极为清苦。

  王动更是最惨的,没钱也就算了,平时还要受同僚们的欺负。

  钟大用与众人说了几句,转头寻找:“对了,那个王大傻子去哪了?”

  王动一向是他役使的主力,眼下自家田地要秋播了,自然是少不了这个壮汉的参与。

  众人纷纷张望,正在这时,却见王动大步走来。

  身上披挂整齐,不但手上拿着长枪,腰上别着腰刀,身上步弓箭袋更是齐全。

  他本来就虎背熊腰,此时这龙行虎步而来,真是极有气势。

  看到他这样子,众人心中都是升起异样的感觉。

  钟大用骂道:“你这货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又找打了?”

  旁边各人都有些兴灾乐祸,王动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不动声色走到钟大用跟前,抱拳道:“钟头,我要和您告假几日。

  眼下秋播就要到了,家内只有老母和小妻,两个妇人怕是忙不过来。

  所以小的打算回家数日,忙完后立时回来。”

  钟大用一怔,他还没有说话,旁边的杨通己是阴阳怪气地道:

  “王动,你明知钟头这边需要人手,在这个关节走开,你是什么意思?”

  王动缓缓看向他,轻蔑地道:“我自在与钟头说话,什么时候轮到你这个没卵子的废物插嘴了?”

  此话一出,在场各人都是张大了嘴。

  杨通恼羞成怒,骂道:“好你个王大傻子,胆敢这样与我说话,真是不想活了。”

  他刚想上前撕扯王动,却见王动抢上一步,劈面一拳而来。

  “呼”的一声,刚猛的拳头重重击打在杨通的面门上。

  杨通一个翻滚,立时飞了出去。

  杨通爬起来,满脸满嘴的血,连门牙都脱落数颗。

  王动接着一脚踹在他的身上,杨通一口血喷出来,几个翻滚,重重掉在地上,全身都在抽搐。

  王动指着他大骂:“你个腌脏货,老子整日在墩内累死累活,难道就是任由你在这里偏排的?

  老子今日就打死你!”

  说着,上去要提起杨通的身体,几个声音同时叫道:“不要!”

  杨通的妻子刘氏更是扑上前来,紧紧抱住王动的脚,脸上满是泪水,她哀求道:

  “王哥儿,求求你不要打了,再下去就出人命了!嫂子在这里向你赔罪了。”

  王动看了刘氏半响,淡淡道:“既是嫂子求情,我今日就放过他,不过嫂子以后该好好劝劝通哥,免得他日后悔。”

  将脚从刘氏的手中抽出来,王动斜眼瞧向钟大用,大踏步的走到钟大用的面前。

  居高临下的瞪着他,嘴角一抹冷笑:“怎么样,钟头,这告假的事,您批不批?”

目录 (共10章) 更新于:2023-12-12 19:0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