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大明兵神

请叫我大明兵神

周星河不会开车来源:阅文

字数:5.78万字

阅读:94875 已完结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770 26 0票 推荐票
小说简介
瓦剌也先看着浩浩荡荡的大明军队哀嚎:“为何明军有坦克。” 哥伦布望着停在北美洲的驱逐舰陷入了沉思。 百年战争中的英法看到手持步枪的明军一声不吭。 汽车维修工穿越成为大明仁宗第五子朱瞻墡,三次监国三过皇位而不坐。 “别再叫我监国了,我只想做个快活王爷” 回到鼎盛大明发动工业革命,在蒸汽升腾中大明扬帆远航。...
朱瞻墡 陈新月
免费阅读

  “鹿身牛尾,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麒麟吗?陛下得天赐神物,威震宇内,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皇宫内,永乐皇帝正在举行围赏麒麟的活动。

  此时文臣们频出佳句,什么瑞兽麒麟,盛世繁华,给永乐皇帝哄得心情极好。

  “这些古代人没什么见识,围着长颈鹿叫麒麟。”

  看着这帮拍马屁的文臣,朱星河忍不住吐槽。

  作为穿越者,朱星河的开局身份简直欧皇附体。

  他现在是永乐帝朱棣的孙子,仁宗第五子,朱瞻墡。

  在史书上,朱瞻墡是历史上首个藩王监国,但却三过皇位而不坐,当了快活王爷。

  “百官称赞,皇帝信任,家财万贯,活到七十八,这身份,爽!”

  眼前这只长颈鹿是郑和下西洋从非洲带回来,进贡给永乐皇帝的。

  如今的永乐皇帝身形挺拔肩膀宽阔,走路龙行虎步,一股子英武杀伐之气。

  此刻笑意满面的永乐皇帝,看了眼小辈,对着众人招了招手。

  “小子们,过来。”

  领头的朱瞻基一路小跑就到了朱棣身边,亲切的喊:“爷爷。”

  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祖孙间的亲密旁人皆是看在眼里。

  其余兄弟几个可不敢像他一样,都得保持着恭敬和礼数,站在圣孙的后面。

  本朝皇孙受宠若总为一石,朱瞻基独占9.9斗。

  朱棣的眼中满眼都是自己的好圣孙,其他的孙子他甚至都叫不全名字。

  “小子,见此异兽,可有什么感受。”朱棣嗓音浑雄,面带笑意。

  “这不是麒麟,脖子太长了,估计是西洋异兽。”

  众大臣面面相觑。

  永乐大帝正在兴头上,若是常人如此说话怕是会惹得皇帝不悦。

  但是朱瞻基的一番话倒是让朱棣开怀大笑了起来。

  “小子,就你机灵,你且记得不管其他人怎么夸耀奉承,要像今天这样,坚信你自己的判断,别人的奉承听着舒服的话就听着,别全当真。”

  “明白了爷爷。”

  爷孙俩的对话仿佛寻常家庭爷爷教育孙子,少了些礼数尊崇多了份亲情。

  问完了朱瞻基,为了不让自己表示的太过偏心又看向了朱高炽的二儿子,朱瞻埈。

  这可是将来要和自己一起监国的庶子二哥。

  “虽非麒麟,亦是他国异兽,我大明威震海内,皇爷爷旷古烁今。”

  一番话倒是没啥毛病,中规中矩。

  朱棣微微点头便看向了老三朱瞻墉,他是和朱瞻基还有朱瞻墡同母嫡出的亲兄弟。

  不过老三憋了半天没话说,直接鞠躬大喊:“皇爷爷万福,万岁万岁万万岁!”

  嗓门极大,喊得震天响,给朱棣弄得摇头苦笑。

  随即看向了太子家老四朱瞻垠。

  这是个短命兄弟,没活十几岁就没了,瘦瘦弱弱的看着身体不是很好。

  朱家这几兄弟,名字最后一个字都带土,估计这一家子是不会缺土了。

  “异兽亲和,高瞻远瞩,预示我大明将屹立四海,皇爷爷名垂千古。”

  朱棣被老四夸的不住抚须浅笑,转头看向老五朱瞻墡。

  “你呢?”

  感受到永乐大帝看向了自己,朱瞻墡忙回头义正言辞的开口。

  “皇爷爷将来我和郑和一起下西洋,地上都是大明的土地,海上也得是咱们大明的,全都得是咱大明的。”

  平常闷葫芦的朱瞻墡今日忽然语出惊人,朱棣和自家胖爹与几位兄弟都颇为惊讶。

  “你想出海?”朱棣好奇的问。

  “是的皇爷爷,我要出海。”

  朱瞻墡坚定不移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朱棣放声大笑:“甚好,郑和。”

  “臣在。”

  “朕的孙儿对海事也是感兴趣的,若他有所问,有所求,有所需,你记得要带带他。”

  “臣遵旨!”

  围赏“麒麟”的活动结束后,大臣们还要议事,他们这些皇孙自然是被带回了东宫。

  而郑和则等待着朱瞻墡。

  郑和从袖中拿出了一枚令牌递到朱瞻墡的面前:“陛下有令,关于海事,殿下您有所需所求,都可找我。

  此为我府上的腰牌,殿下可随时来我府上。”

  朱瞻墡笑嘻嘻的接过,“谢郑大人。”

  郑和面色白净无须,毕竟他是宦官,但是他的探险精神,外交能力和领兵才能都是这个时代的大能。

  而郑和愿意接近朱瞻墡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家的胖爹。

  朱高炽监国多年,朱棣忙着打仗,政务财务这些事情其实大部分都是交由他来完成的,而他也完成的非常好。

  郑和这样的聪明人自然知道,下西洋的壮举虽是为永乐皇帝扬威海外。

  但是真金白银得太子爷这边拨款,所以他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和朱高炽的关系。

  “郑大人,这是你第几次下西洋了。”

  “第四次了。”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其中前六次是在永乐朝。

  最后一次是在朱瞻基当政之时,最后死在了大海上。

  其后便再无人如他这般能下西洋将大明国威扬与海外。

  因为下西洋与北征大漠一样都是极消耗财力的活动,可以说是永乐一朝很大的财政负担。

  毕竟郑和的出海和哥伦布的不一样。

  哥伦布那是殖民掠夺,郑和是为了探索扬威,前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后者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

  “郑大人,西洋诸国可有什么轶事趣事。”

  难得碰上有兴趣听他说的人,郑和如数家珍:“爪哇,暹罗,锡兰等国全年如夏,皆是些咱们这没有的水果。

  可惜难以保存,不然可以带回来给诸位殿下尝尝。”

  “水果,水果。”

  朱瞻墡念念有词,忽然如醍醐灌顶,他想到了除了殖民统治之外还能获得丰厚回报的办法了。

  那就是贸易,互通有无。

  见朱瞻墡自言自语了起来,郑和不解的问:“殿下,怎么了?”

  “郑大人,您下次出海带我一起去吧。”

目录 (共10章) 更新于:2023-12-02 01:29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