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套话和骗术
骗人?
你们这里上有神明!
秦桑气愤道:“要是不准,你们就不怕人家找上门来?”
“玄之又玄的事,谁又知道什么是准,什么是不准?”
明月摇头晃脑,“就算人家找上门来,也有话术能挡,师兄你早晚会知道。”
秦桑非常受伤,一整天无精打采,明月缠着他学《伏虎长拳》,只好允诺腿伤好了就教给他。
转眼间,秦桑在道观呆了二十多天,师徒三人彼此真正熟悉了。
这些天,秦桑一直努力练拳、念经学字。
除了法事,道长传授明月医术和卜卦解签符箓之术也不避着他,秦桑这才确认,真的都是话术和骗术,彻底死心。
不过,骗术中暗含许多世事洞明的道理,也让他收获不小。
他腿上的伤日渐好转,闲不下来,先是砍伐竹子当水管从小溪把水引到院子来,在院中用石头搭了个小水池。
尝试了几个方案,最终做成了。
这一下,明月身上最重的活不用做了,而且竹筒水流不断,园中青菜和草药长势愈发好,
不仅明月师兄师兄叫的越来越亲热,寂心道人对他的看法也有所改观。
接着,秦桑又做了个竹梯,爬上房顶,把三人住的房间的碎瓦都换掉。
后来又觉得道观里吃食实在寡淡,琢磨着做了几处机关,真让他逮到几只野兔山鸡。
明月劝秦桑不要在道观杀生,弄污了道观会被师父责罚,秦桑只好在小溪旁搭了个土灶,在道观外,寂心道人就管不着了。
这个世界没有前世那么多调料,他也不通厨艺,野味的草腥气和土腥味难去,只能烤着吃,撒上盐,味道尚可。
明月不忍心,不敢杀,但是敢吃,吃得香。
又是十多天,树叶凋零,天气转寒。
山上的风吹在身上,比山下更冷,师徒三人在青羊殿里做晚课,寒风无孔不入,吹进大殿,油灯上的火苗飘摇。
秦桑伸了个懒腰,放下鹅毛笔,拨动了一下灯捻,看旁边师徒俩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做完晚课,轻声道:“道长,我先回屋睡了。”
说着,拿起刚写的几张纸,裹好袍子,离开大殿,他的腿骨已经痊愈,正计划着去三巫城一趟。
读书改变命运。
这一个月来,秦桑比前世读高三还要用功。
今天终于把《幽冥经》所有的字认全并理解,寂心道人博闻多识,学识比想象中还要丰富,而且愿意耐心讲授,秦桑对他非常感激。
回到住处,秦桑先打了一遍《伏虎长拳》,平复躁动的心情。
秦桑一直遵照白江澜的吩咐,每天早晚练习《伏虎长拳》,从不间断,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强,但是传说中的真气连影子也没见到。
打完拳,洗去一身臭汗,秦桑回房,从床下拿出一沓黄纸,上面写满了字,然后对照着那本书,借着月光把最后一句补上。
整篇《幽冥经》终于翻译完了。
秦桑拿着黄纸本,激动的手掌有点儿发颤,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从头开始通读起来。
一遍又一遍,他心无旁骛,沉浸在《幽冥经》之中,先读自己翻译的版本,复又读原本,一点点揣测,再反过来修改自己的译本。
好在他一直跟随寂心道人学习医经,对经脉、穴位之类的了解了一些,能勉强读懂。
秦桑不敢贸然修炼,鬼知道错一点儿,会不会走火入魔。
以他现在的浅见,《幽冥经》确实是一部引导人修炼的功法,里面功法炼成之后,会有一股‘炁’在体内沿着经脉流动,还有周天之类的讲述。
只是里面很多东西,需要真正修仙的人才能给他答复。
......
三巫城城门守备宽松,加之秦桑和明月都穿着道袍,轻松混进城里。
进城前,秦桑回头望,只见城门外已然聚集成一个绵延十数里的城镇。
进城第一眼看到一个香飘十里的肉包子铺,秦桑眼都绿了,急匆匆拉着明月进去,
两人吞了一屉肉包子,囫囵混了个半饱,才晃晃悠悠在城中闲逛起来。
今日是黄道吉日,寂心道人有两场法事要做,道长自己就能应付,秦桑便请示道长,拉着明月进城观景。
在青羊观,秦桑和病人、香客聊天,不止一次听人说三巫城如何如何。
如今亲眼得见,以前世的眼光看,三巫城自然比不上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在这个时代,也当得起雄城二字。
两人穿着道袍招摇过市。
明月唇红齿白,长相惹人喜爱。
秦桑虽然是庄稼人的底子,但长得也算白净,加上秦桑作为现代人的自信和神采,出手又非常豪气,完全不像个穷酸道士。
两个人走在一起很是惹眼。
一路上许多人好奇的打量他们,秦桑没觉得如何,明月却是有些害羞,亦步亦趋的跟着他,偷声问:“师兄,我们去要哪里?”
“先找美食……”
秦桑眼睛四处乱飘,遇到没见过的吃食就花钱买,跟明月分着吃,一路上花钱如流水,反正都是仇人的,他也不心疼。
跟着寒酸老道,明月何曾吃过这么多好东西,吃的眉开眼笑,在秦桑身边蹦蹦跳跳,渐渐就放开了,不过很替秦桑心疼,
“师兄,你今天花了好多钱,师父说钱不好赚,你要省着点花,留着娶婆娘!”
秦桑一指前面的点心店,“你想不想吃?”
明月双手握拳,互相敲了敲,“啊……那一样只要一点儿就好了!”
……
从点心店出来,明月抱着一大包油纸包好的点心,说要带回去和师父一起吃。
一路边吃边走,秦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加深刻。
和明月说说笑笑,拐过这条街,前面一个三层高的木楼闯进眼帘.
木楼傍着三巫城内河,杨柳依依,楼上招牌写着鸿鹄楼三个字,气魄不小,其实是一个茶楼。
茶楼里时而传出声声惊堂木,和震耳欲聋的惊呼声、笑声,秦桑知道是因为茶楼里的那位颇有名气的说书人。
他进城就是奔着这栋茶楼来的。
想要打探消息,无外乎寻找闲聊聚会之所,秦桑更想知道的是三巫城周围神仙志怪的传说,所以在青羊观刻意打听,早就知道了鸿鹄楼。
鸿鹄楼是三巫城南城名气最大的茶楼,楼分三层,茶价有高有低,来往的茶客形形色色,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秦桑在人最密集的一楼坐下,要了一壶茶,听台上的说书人说书。
‘砰!’
胖乎乎的说书人猛然一拍惊堂木,脸上肥肉一颤,茶楼顿时鸦雀无声。
“说起这件事,却有一桩往事不得不提,话说五百年前,有一个叫王滨的大侠被我大隋先祖神武帝折服……此人便是王大侠的后代……”
秦桑听了一会,这位名为柳净庭的说书人名不虚传,说起书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寻常事经由他嘴里说出来也异彩纷呈。
不过他心不在此,眼睛四下一转,便和左右的茶客套起近乎。
整整一天都是在茶楼度过,午饭也是在茶楼吃的,秦桑不惜银子,请客喝茶,结交了许多‘朋友’,用话术引导他们谈论三巫城当地流传的神仙鬼怪传说。
台上柳净庭说书,下面一群人说老故事,明月坐在一边,双手护着点心,听的津津有味,枯坐一整天也不嫌烦。
等到日影西斜,秦桑和明月才依依不舍的从茶楼离开,秦桑采购了一大批道观缺少的生活用具,雇了辆牛车装上,
会合做完法事的寂心道人,回到青羊观时已经暮色四合。
晚课之前,借着油灯,师徒三人围坐碳盆分食点心。
明月咬着果子,看到秦桑拿着道经翻看,突然开口问道:“师兄,你白天为什么一直跟那些人打听山上的神仙传说?你也想寻仙?”
老道士抬了抬眼皮。
秦桑抬起头,笑道:“神仙啊,谁不想当?可惜这些传说没一个靠谱的。”
“师父以前说过,那些去深山大川里的人肯定找不到神仙,仙师不会待在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明月生怕秦桑误入迷途,认真劝诫,“师兄,那些传说都是假的,你不要信。”
秦桑眼睛一亮,看向老道。
寂心道人吃完一块点心,慢条斯理的擦擦手,哼道:
“小子,你要是想在翠明山找仙缘,贫道劝你别费力气了,赶紧滚下山老实过日子,免得断了你秦家的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