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二章 嫌弃大宋

  “从刚才的试探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

  出了门,去了稍微远点的地方让房间里的人听不到后,晏殊就说道:“一,他是他的国家派去给山里孩子教书的先生。二,手机这个东西,好像可以传送消息。”

  “看样子他确实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以为自己是被要去教书的村子人救上来的。”

  吕夷简抚须说道。

  “嗯。”

  晏殊就道:“所以我们必须要瞒下去,尽量继续从他嘴里多套出一些有用的消息出来。”

  赵祯想了想说:“太医说他脑部淤血很少,每日针灸散淤,很快就能恢复光明,到时候他能够看见东西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处境了,会不会?”

  王随出了个馊主意,说道:“官家,那不如不让太医给他针灸,持续这样失明,就能一直不知道他在哪里了。”

  晏殊瞪了他一眼道:“不行,他现在已经因失明的缘故而快疯了,如果不是借口说下山的道路没了,恐怕爬都要爬下山去。要是让他迟迟不能见到光明,他还会继续留在这里吗?而且也根本不能控制他,否则会猜到这里并非他所说的尼尼村。”

  “那该怎么办?”

  赵祯皱起眉头,现在好像也试探不出个所以然来。

  晏殊就说道:“太医说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两三月他就能恢复了,那就在这段时间里,以照顾他的名义,每天套他的话便是,尽量把我们想要得到的消息问出来。”

  “嗯。”

  赵祯和吕夷简都觉得有道理,就应下了。

  很快去拿手机的宦官就匆匆忙忙跑了回来,晏殊就拿着手机端详了一下,然后和赵祯他们又回到了房间外,推门进去。

  听到门开的声音,赵骏应激反应一样问道:“村长,是你吗?”

  “是。”

  晏殊言简意赅,走过去把手机放在赵骏手里。

  赵骏摸索着,华为手机传来的质感让他稍稍安心,随后把音量调到最大,尝试着亮屏,边操作边问晏殊道:“村长,屏幕亮了吗?”

  晏殊凑过来看了一眼,屏幕还是黑的,于是说道:“没。”

  他的话都言简意赅。

  尽量少说话,少说才会少错。

  “啊?”

  赵骏就去摁开机键,嘴里还嘟囔着:“不会进水了吧.....等会,应该是没电了,我想起来了,前天和昨天一直赶路,路上我就玩手机,进山的时候手机就快没电了,村长,您能帮我充一下电吗?充电器在我背包里。”

  充电?

  晏殊又懵了,回过头看了眼赵祯他们,他们又摇摇头。

  “村长?”

  赵骏问道:“就是那个放支教证的包,那个包你们不是找到了吗?咱们房间应该有电线连进来吧,有插座板没有吗?”

  晏殊憋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直到赵骏问第三次,他才憋出一句:“没有。”

  “没有电???”

  赵骏震惊道:“这不对吧,咱们国家电网和邮政快递那是最值得信赖的了,别说咱们这,就算是珠穆朗玛峰上他们都敢去,咱们国家怎么可能会没有地方通电呢?”

  “砰!”

  外面又是一道惊雷。

  晏殊被问得很难回答,听到这雷声,只好又说:“外面下雨。”

  “额......停电了呀?”

  赵骏明白了,唉声叹气道:“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电。不过没关系,咱们要相信国家的力量,村长您放心,路很快就能通的,电也很快会来的。”

  下暴雨的时候就算大城市也可能会停电,更别说这村里了,所以赵骏也能理解。

  他反倒开始安慰起晏殊了。

  晏殊有些哭笑不得,就坐在床边上,拍了拍他的手,问道:“对了,你打算给孩子们上些什么课?”

  “小学课程主要是语数外,然后是品德课,自然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这类。”

  赵骏听到这话,就说道:“咱们先按照教育局那边发的教材正常上课,我还带了一些课外书过来,到时候再给孩子们扩展一些历史有趣小故事,还有化学物理的一些基础实验,培养孩子们的文理兴趣,为他们上初中打打铺垫。”

  “你打算教孩子们哪些历史?”

  晏殊立即抓住机会询问。

  “正经的历史肯定不能教,孩子们也听不懂,就是教些小故事嘛,讲讲古人的智慧。”

  “你能跟我讲讲历史吗?”

  “讲历史?”

  赵骏纳闷道:“这有什么好讲的,村长您感兴趣?村委那边应该有座机啊,您不应该忙着联系乡镇领导,让他们尽快通报到县里,派人来抢修道路和电线线路吗?”

  晏殊只好祭出百试百灵的办法道:“外面下雨。”

  “座机线也被搞断了?”

  “是的。”

  “额......”

  赵骏抚着额头道:“这暴雨真是害人啊,现在下山下不去,电又没电了,座机线都断了,联系不了外面,头痛。”

  晏殊继续追问道:“既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就刚好听你讲讲历史嘛。”

  “害.....”

  赵骏就盘膝坐在床上,说道:“村长您怕是看我毕业证上写的人大历史系,想考考我是吧。好吧,您说说,想听哪朝历史,是想听王朝昌盛的原因,还是想听王朝灭亡的根源?”

  晏殊向赵祯他们几个人看了一眼,露了个得逞的笑容,于是说道:“那你说说宋朝吧。”

  “宋朝啊?这有啥好说的,虽然我也姓赵,按DNA检测,老赵家还是我们村一千年前的祖宗,但我最喜欢的是汉唐,然后是明朝,宋朝的话......”

  “为什么不喜欢宋朝?”

  “有宋一朝都没有完成大一统,还被北方游牧民族吊起来打,缺乏武德,很多人都觉得是个太监王朝。我虽然是研究历史的,但个人来说也不太喜欢宋朝,您能听听别的朝代吗?”

  赵骏的话里话外都对宋朝透露着嫌弃,因为他确实不怎么喜欢宋代。

  作为热血男儿,汉唐风采才是他这样历史系大学生喜欢的时代。而有宋一朝过于憋屈,特别是像狄青、岳飞这样的名将受到的侮辱,每次看都觉得咬碎坚牙。

  所以学习历史归学习历史,但在个人喜好上,有哪个男生会拒绝封狼居胥、马踏漠北的大汉,以及万国来朝、世界之巅的大唐,去喜欢一个常年被北方游牧民族吊着打,武德匮乏,皇帝跟一群智障似的大怂呢?

  只是这话一说,几个人脸色顿时变了。

  缺乏武德?

  太监王朝?

  吕夷简王曾蔡齐宋绶等人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不满。

  什么意思?

  难道我堂堂大宋不配屹立在华夏大地的历代王朝之中吗?

  赵祯更是握紧了拳头,脸上的青筋暴跳,血压拉满,既然是皇赵后裔,居然还厌恶自己的祖宗?

  简直是数典忘祖,无法无天!

  他张嘴想问,看到晏殊向他摇摇头,这才忍了下来。

  晏殊稍微思索了一下,就说道:“既然你不喜欢,那说明你不太了解。”

  “老村长,您这话我可不爱听。”

  质疑他的专业,赵骏当时就急了,说道:“我可是人大历史系毕业的,不喜欢归不喜欢,但课还是认真听了的,您不能质疑我的专业性。”

  “那我考考你,你知道赵祯是谁吗?”

  晏殊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话很大胆。

  当着皇帝的面前直接说皇帝的名字。

  但宋朝的文人向来都很大胆,何况这也是特殊时期,没有办法,连赵祯脸上都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

  赵骏笑了起来:“宋仁宗啊,他算是宋朝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了,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在他手里,宋朝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巅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个出于他朝,人才济济,苏轼曾经说过,仁宗一朝出的人才够子孙三代用了。”

  宋仁宗?

  原来朕将来的庙号是仁宗?

  赵祯心里想着。

  晏殊好奇问道:“唐宋八大家是?”

  “明朝初期的时候选的,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赵骏侃侃而谈道:“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被评为唐宋八大家。”

  “哦。”

  晏殊点点头。

  赵祯他们则默默地将名字记在心里。

  欧阳修他们自然知道,天圣八年甲科进士及第第十四名,如今的学士院宣德郎,目前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说起来晏殊还是欧阳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时评价欧阳修说不给他夺魁,是因为他的文风过于锋芒毕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所以才把他的排名压了压。

  现在看来他果然不负众望,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名字。

  至于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他们却是不知道,也许是以后才会出现的人物,不过并不妨碍赵祯把他们的名字记住,将来兴许能够见一见。

  “三苏王安石曾巩这些人都是宋仁宗中后期比较出名的文人,是宋仁宗晚期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非常活跃的知名人物。”

  赵骏觉得现在眼瞎的时候能有人陪自己聊聊天也很好,因而知无不言地说道:“特别是苏轼和王安石,苏轼的诗词是北宋一绝,堪称豪放派第一。王安石则是继承了范仲淹改革之志,在宋神宗时期进行了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改革?

  王安石变法?

  众人一头雾水,范仲淹他们自然知道,现在的开封府尹,他将来会进行改革吗?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宋仁宗一朝,到宋神宗时期,文风非常昌盛,诞生了很多大文豪,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能与唐朝并列的时代。”

  赵骏继续说道:“当然,也只是文化和经济还可以,军事上就差很多。”

  晏殊自动忽略了那句军事上就差很多,回头看了眼赵祯他们,满意地说道:“那看来宋仁宗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啊。”

  “差不多吧,算个明君。”

  赵骏又补了一句:“不过我很想打他。”

  “额。”

  晏殊和赵祯他们给听懵了,既然是好皇帝,为什么想打他呢?

  “为什么想打他?”

  晏殊问。

  赵骏就说:“他那一朝都出了一堆写宋词的高手,什么晏殊、苏轼、柳永、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离大谱的,上学那会背词背得我想死。现在我当了老师,还得给学生们讲宋词,绕不开他啊。”

  晏殊有些尴尬地看了赵祯一眼,赵祯脸色无奈,后面几个大臣捂嘴偷笑。

  看来官家治理的盛世文风太烈,令人后世子孙遭殃啊。

  “当然,皇帝确实是好皇帝,宋仁宗除了倒霉点,生不出儿子以外,其它地方还是没得挑的,据野史记载死的时候敌国皇帝辽道宗为他哭丧,不过我们老师说应该是假的,反正不见宋辽两国的正史。”

  “另外就是冗兵、冗官、冗费也在他手里加剧,虽然当时宋朝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因为三冗问题,也是最贫穷的国家。军队吃空饷问题严重,武将腐败无能,文官领着极高的俸禄,官员数量又特别多,还每天不干事净给朝廷拖后腿。”

  “加上每年还要给辽国岁币,造成宋朝财政严重亏缺。然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百姓的土地被权贵给弄走,使得内部叛乱严重。对外和西夏的战争又没打赢,帮李元昊立国之战建立起威望,造成了之后辽夏宋三国鼎立的局面。”

  “仁宗说起来是个好皇帝,但那是指宋朝,跟其他朝代的明君比起来,也就是个平庸之主而已。”

  “他有想法改变这种积贫积弱局面,可面对巨大的阻力,又不敢对庆历新政支持到底。做事瞻前顾后,用了范仲淹又不信任他,没有像汉武帝、唐玄宗那样力挽狂澜的能力,从宏观角度看,最多是个裱糊匠。”

  “当然了,他的性格确实好。历史学界公认,宋朝皇帝昏庸君王多而明君少,仁宗在宋朝皇帝里属于矮个里勉强挑的高个,跟他后面那群废物智障皇帝比起来,算是个有作为的了。”

  赵骏一咕噜又说了一大堆,即便末了又补充了一句性格好,有作为,也还是直接给赵祯他们脸色吓得骤变,一个个都寂静无声,气息都变得粗了起来。

  虽然因为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掩盖了他们的声音,可就连晏殊都没有说话,让房间内的气氛变得凝固到了极点。

  这让赵骏很是纳闷,问道:“老村长,你不是要听宋朝历史吗?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当然不对了。”

  晏殊几乎本能想为赵祯掩饰,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因为今年才景祐三年,赵骏说的事情他们一不太清楚具体情况,二是很多事情都没发生,只有三冗问题他们是清楚的,那该怎么反驳呢?

  赵骏笑道:“那老村长说说哪里不对了?”

  “我......”

  晏殊急中生智道:“你说仁宗是个好皇帝,可又说了那么多缺点问题,他怎么能算是个好皇帝呢?”

  “诶。”

  赵骏说道:“这就是老村长的不对了,缺点问题是有的,但又不是在他手里产生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那俩兄弟不干人事儿,宋仁宗只是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而已。他确实爱民如子,性情宽厚,包拯那人老喜欢喷人,喷了仁宗一脸口水他都没说什么,这难道不是个好皇帝?”

  晏殊看了眼外面,说道:“天色晚了,你先好好休息吧,明天我带医生过来再给你针灸。”

  “好的,谢谢老村长。”

  赵骏感叹道:“幸好老村长你们救了我,不然我就死定了。对了,咱们村里有花露水吗?今天起来身上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我身上穿的这衣服怎么也怪怪的,是咱们彝族的民族服饰吗?”

  “没有。”

  晏殊生硬地回了一句,然后急急忙出了门。

  赵骏听到关门声有点重,一头雾水,不知道哪惹老头不高兴了。

  但说了那么多话,头晕晕的,肚子饿,嘴也渴,躺在床上,很快迷迷糊糊又睡着了。

第二章 嫌弃大宋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